中国专门史
-
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研究文萃尹自先 编张北高原泛指河北省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四县,内蒙古正蓝旗、太仆寺旗、化德、商都四旗县在内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清末民国以来俗称“坝上”。《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研究文萃(套装共4册)》是研究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的专题文集,内容涉及坝上的建置沿革、史迹掌故、社会状貌、风土人情、文化延脉等,多数文章属近代史研究范畴。当代及现代研究未入。所收除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图书、期刊等资料,尚有“知网”等文库的博、硕论文,一部分选自《研究动态》和当地政协文史委员会出版的文史资料。
-
形象史学刘中玉 编《形象史学(2019 下半年 总第十四辑)》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面向海内外征稿的中文集刊,每年出版两辑。凡属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范畴的专题文章,只要内容充实,文字洗练,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均在收辑之列。尤其欢迎利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类形象材料进练专题研究的考据文章,以及围绕中国古代文化史学科建构与方法探讨的理论文章。此外,与古代丝路文化和碑刻文献研究相关的文章,亦在欢迎之列。
-
寺观书院郭晓辉 著《寺观书院/星子历史文化丛书》根据资料整理,主要介绍江西星子县寺观书院建筑及历史文化。内容包括:寺庙——归宗寺、栖贤寺、万杉寺、秀峰寺、海会寺及其他寺院;道观——简寂观、白鹤观、木瓜洞道院、元妙观及其他道观;书院——白鹿洞书院(上)(中)(下)及其他书院。从修建过程、藏书记载、管理与经营的角度撰写,内容详实,史料可靠。这些寺观书院承载着星子县历史文化发展的脉搏,对深入了解星子县的文化传承有积极意义。
-
古代希腊与中国的他者意识李渊 著《古代希腊与中国的“他者”意识/“通古察今”系列丛书》论述了古代希腊和中国的“他者”意识,即古希腊人对蛮族和中国古代华夏人群对所谓夷狄的认识。古代中国与希腊的“他者”意识建立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之上,给自我之外的其他人群赋予普遍性的称呼,对异族多有贬低。血缘、文化、政治三个因素在古代希腊和中国的自我与他者区分中有重要意义,《古代希腊与中国的“他者”意识/“通古察今”系列丛书》集中探讨了这三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过程。
-
传统与变革之间黄国辉 著《传统与变革之间:商周亲属称谓的演进/“通古察今”系列丛书》以甲骨、金文为研究材料的中心,研究了商周时期为常见的祖、妣、父、母、子等亲属称谓,详细考证了商代亲属称谓前部分区别字问题,大致勾勒出这些亲属称谓在商周之际的演变历程和商代数字亲称的规律性问题,并对这些亲属称谓在商周社会中的含义进行了比较研究,考察异同,分析原因;还进一步就商周亲属称谓制的类型、意义,及其与商周社会结构、文化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作了探讨,由此窥视商周文明之间的传承与变迁。
-
乡民行动的物质呈现孟凡行 著《乡民行动的物质呈现:一个关中村落的时空结构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1930-2010)》从器物、手工艺等物质文化的角度切入,主要使用田野考察材料,并辅以相关文献,对关中平原典型村落的时空结构、日常生活及文化遗产做详细描述和分析。其主要内容分为八个部分。首设绪论,后置结语、附录,正文共五章。全书从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史等学科的视角。力求建立对中国乡村社区研究的学术史背景和问题域。
-
中华图像文化史·建筑图像卷周学鹰,马晓,李思洋 著,韩丛耀 编本书从传统建筑与中国图像关系、原始社会建筑文化、夏商周建筑文化、秦汉建筑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文化、隋唐一代建筑文化等六方面入手,介绍了我们传统的建筑的产生、发展和流变,说明建筑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重点探讨作为建筑主体的图像视觉艺术,展现其形式和意义,兼论建筑图、建筑画及其模型。
-
中华图像文化史·建筑图像卷周学鹰,马晓,李思洋 著,韩丛耀 编本书从传统建筑与中国图像关系、原始社会建筑文化、夏商周建筑文化、秦汉建筑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文化、隋唐一代建筑文化等六方面入手,介绍了我们传统建筑的产生、发展和流变,说明建筑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重点探讨作为建筑主体的图像视觉艺术,展现其形式和意义,兼论建筑图、建筑画及其模型。
-
元明清云南文化史周智生,周琼,李晓斌 著元明时期,云南的民族、文化、社会形态及边境疆域进一步成型;在元之前,云南有长达一千余年的两爨、南诏大理时期,元朝第一次将云南完全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元明清时期是云南历史上变化zuida的时期,明清两代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土司制度基本结束,汉族移民大量迁入,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手工业,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融合,政治上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完成了中国疆土的统一与稳定,政治经济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云南与中原王朝共同演进进入近古时代,云南从民族、文化、疆域完全纳入了“中华”这一大概念中。
-
中华图像文化史·隋唐五代卷周俊玲 著《中华图像文化史·隋唐五代卷(下)》:《中华图像文化史》隋唐分卷汇集了大量图像资料,并调动考古学、美术学、文献学、图像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做出解读。本书延续上卷内容继续对隋唐五代的图像文化史进行梳理。第八章介绍了金银器的发展历程、生产场域、图像艺术和外来文化。第九章对这一时期的铜镜生产和装饰工艺、生产流通、铜镜图像构成的阐释系统进行了介绍。第十章对服饰图像的图像概貌、主要类型、妆容及配饰、流通和生产场域进行了介绍。第十一章介绍了瓷器图像的历史、类型、生产场域。十二章介绍了漆器、玉石器、笔墨纸砚等工艺美术图像。第十三章介绍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特有文化符号,以及中国隋唐五代图像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