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罗马尼亚现代文化史[罗马尼亚] 格里戈雷·杰奥尔久 著,董希骁 译《罗马尼亚现代文化史》是在外研社2016年出版的同名图书基础上修订而成,增加了社会主义时期的罗马尼亚文化概况及罗马尼亚融入欧盟时期的文化议题,并更新了文献与附录。该书重建了罗马尼亚现代化进程曾走过的曲折复杂的道路,对一些引导罗马尼亚文化走向的主要思想、重大主题、标志性人物给予了重点关注,并将这些要素与欧洲的思想和文艺运动紧密联系。
-
守昧肖云儒 著肖云儒先生的文化评论总是穿过纷繁复杂的事实和现象的表层,上升到社会的民众生存、历史实践和文化创造领域里去,体现出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和人格力量。 本书是收入肖云儒文集“云儒文汇”中的文化论文选集。他的评论文章充满对历史和生活审视的胆识和勇气,显示了一个理论家应对纷繁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文学现象的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
喀尔喀历史地理研究那顺达来 著本论著就清代喀尔喀历史地理内容,以《蒙古游牧记》作为底稿,研究喀尔喀蒙古四部八十六旗历史地理相关问题。全书以“一旗一图”的形式、“以图校稿”的方法,以旗为单位,依《蒙古游牧记》的撰写顺序,与清代喀尔喀蒙古《游牧图》相比较,对喀尔喀诸旗进行历史地理学、地名学、文献学、历史地图学方面的研究。通过文献地名的考证、拉丁文转写、汉语地名蒙古复原的形式指出地名讹误的同时标以正确读音。论著提出了与世界是侧方向相差45°左右的“蒙古地区区位方向”,并以这些文化认知,对清代喀尔喀蒙古旗名、方位、方向、地名、边界的讹误记载进行纠正400余处。
-
宫崎市定史学方法论王广生 著宫崎市定(MiyazakiIchisada)是20世纪国际汉学(中国学)界**代表性的学者之一,是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在内藤湖南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和权威,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其研究横跨“二战”前后五十余年,典型地反映了日本中国史研究领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继承与变化。通观中日学界,目前对此关注和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是对其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书在日本中国学研究的视域中,基于原典实证和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路径,辨析宫崎市定史学方法论体系内部构成,在内藤湖南中国史研究的整体比照中,考察宫崎史学的整体史学观念,审视其对中国文化的具体判断与认知,以彰显其研究的内在思路与特色;与此同时,本书还尝试从其学术思想的渊源与谱系即外部的视野出发,辨析宫崎市定学术研究在具体文化语境之中的个性与共性,进而阐发宫崎市定研究对于我国当下学术构建的启示与意义。
-
H. K. 列里赫的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之路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列里赫家族博物馆(研究院) 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等 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 译《H.K.列里赫的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之路》是一部关于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列里赫及其所倡议的《列里赫公约》的综合性研究著作。 《H.K.列里赫的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之路》主要为2005年4月15日在圣彼得堡律师事务所举行的国际科学实践会议以及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第5~15届“列里赫遗产”国际科学实践会议的资料,充分肯定了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列里赫本人以及《列里赫公约》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从《列里赫公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列里赫公约》的推行与发展,以及《列里赫公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介绍。
-
西方文明史与经典导读田德新 编《西方文明史与经典导读(英文版)》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西方文明史与西方的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西方文明史与经典导读(英文版)》由10个章节组成,内容覆盖西方古代文明、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世界大战与文明冲突等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每个章节包括主题课文、经典阅读和互动练习三个部分。主题课文,以史为纲,文字精练,主题突出,发人深省;经典阅读,课前注解引人人胜。选材全部出自名家,内容与课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动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供互动操练的机会,特别是观看影视素材的环节,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与思考,使学生在多方位的互动与操练中,领悟西方文明的精髓。《西方文明史与经典导读(英文版)》适合用作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西方文化入门”和“西方文明史”课程的教材。
-
布尔乔亚经验1[美] 彼得·盖伊(Peter Gay) 著,赵勇 译本书对从19世纪2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和美国布尔乔亚的感官生活进行了全景式研究。在这一段时间中,西方文化经历了不可逆转的、常常是痛苦的根本变迁。布尔乔亚求爱的方式和教育的理想、对女性的描绘和建筑的品味,还有其他诸多的文化特性,都发生了重大转型。全书梳理并引用了一系列丰富的一手资料,如大量布尔乔亚的日记和书信、小说中的情爱段落,以及绘画等,试图重现19世纪布尔乔亚文化的矛盾冲突。
-
中国书写祝勇 编《中国书写:紫禁城六百年》集结了书写紫禁城的灿烂文字,由中国新散文领军人物祝勇精心编选。汇聚集中了郑欣淼、扬之水、李洁非、张宏杰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的精彩篇章,以“建筑春秋”“国家宝藏”“两朝烟雨”“百年历程”四辑,从历史源流、建筑特色、故宫宝藏、政权故事等多角度,呈现出故宫文化独一无二的深厚内涵,让读者再次走进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皇家宫殿,感受文明之留痕……
-
向前的记忆吴天 著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现场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舞台化的动作,这些经典动作背后与政治相关的审美秩序也油然而生。其中,弓步前跨、铁拳紧握、曲臂横置于胸前的“向前冲”流传甚为广泛。这些迅猛阳刚、大开大阖的动作启发大批革命群众自由地组合、创造,以肉身塑造的类似江山或浪潮的集体造型,妙趣横生。并且在改革开放后,向前冲等动作仍屡次出现在不同语境、立场、身份的文艺作品和日常生活的仪式化场面中,成为某种时代精神的注脚和经典化的身体语言。任何能被称为经典的事物,其内部的构成都不简单。在本书中,您将看到晚清以来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的种种努力终究流溢充盈成身体的故事。在中国迈向现代性意义的文明转型过程中,社会理想、军事制度、尚武精神、民间艺术的改造等要素汇集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体意识中。当重新被召唤出来的沉重而雄浑的肉身点滴浇灌着舞台与图像,凝固在动作里的是中国人面对屈辱历史的斗争经验和建设未来理想世界的秩序想象。这些历史的经验、个体的经验共同组成了“向前的记忆”。疑问随之而来,我们该如何回望并不久远的过往?
-
虞山派与明末清初的学风周小艳 著明清两代的学风大相径庭,明代学风偏于蹈空,而清代学风偏于核实。两种学风路径的转变绝非一日而蹴,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明末清初之学风,恰处于两种学风的转变当口,既因袭了宋明理学重义理的学风特点,又呈现出宋明学风空疏之批判。于承继的层面上来说,明末清初之学风处于宋元理学与清代考据学的转折点,其既不似宋明理学之纯讲义理,又不似清代考据学之为考据而考据,而是在继承义理的精神层面上融入考证的元素,使义理与考据相结合。于批判的层面上说,明末清初之学风“在对于宋明理学一大反动。”虞山派领袖钱谦益作为明末清初文坛执牛耳者,在经学、史学、诗学、佛学等方面皆卓有建树,其“通经汲古”经史一体、博综、致用等学术主张反映出明末清初以“批判”和“承续”为特征的学风趋向,蹈空而务实。以钱谦益为首的常熟学人或“反经”以求真,扫除空谈之依据;或以藏书为手段,破除空疏之习气;或以训诂为工具,清除荒谬之根抵;或以辨伪为方法,澄清对经典之误读;或以史学为根据,而推之当世之务,为学风的扭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在学术一体化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六经皆史”“经经纬史”“诗史互证”的解读,使经学、史学、诗学、文章学等学术门类在经学的统范之下,四位一体于经世思潮之中。不仅打通了学术门类之间的壁垒,使各个学术门类互为文献,互为研究方法,并将所有学科统一于传道解经的大的历史范畴之中,赋予经世致用的历史功效,极大地提高了经学之外其他学科门类的经世致用之功效,以在整个学术范围内扭转学风和时局。其次,关于经、史、诗、文等学科门类关系之界定,既充分认识到了各学科在明道经世下的相通处,利于打通学科壁垒使其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又充分肯定了各学科自身的独特价值,在经学大的审美标准下,又在每个学科内部树立典范和榜样。最后,常熟派在学风改革运运动中,结合邑地丰富的藏书,通过学术风气与藏书文化因果互动,在围绕着藏书而进行的学术实践中,不仅为自己乃至他人治学研讨学问提供书资,且在治学的过程中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开版本学、目录学、校雠学、考据学等风气之先,为新兴学术门类的创立肇其端始。亦不忘提携后进,以藏书与己著授之他人,迥然高于敝帚自珍、相倾相轧之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