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古道边的歌谣王四代,曹明坤著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粱河、陇川户撒一带,处于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分支大盈江流域,人口约2万多,女性占一半。阿昌族擅长种植水稻和打制户撒刀而闻名,以歌唱来传情达意。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实录了阿昌女性生活的风采。
-
圣洁的心旅林艺著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有近800万人口。云南有52万余人(1990年),女性约24万人,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态势。全省各地都有,昆明、开远、昭通等地都有较大的聚居区。本书以回族女性的宗教心旅为主线,通过其现代女性的生活再现了她们的传统文化及其心灵的圣洁。
-
民族文化的织手古文凤著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解放前,云南苗族以其迁徙不定的生活、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闻名,被称为“山地的移民”、“游动的民族”、“东方的吉普赛”。50年代以来,苗族才转向定居。苗族妇女是勤劳、智慧的女性,她们的勤劳被誉为“人类第一”,她们的聪明智慧,创造了苗族独特的文化。真到今天,她们那五彩斑斓的服饰,那精湛的纺织手工艺,仍为世人所瞩目。本书用纪实的手法,通过丰富的资料,记述了生活在云南高原的苗族妇女的人生历程,展示了她们精湛的挑花刺绣、蜡染、服饰等民族工艺品,赞美了她们从云雾山中走向现代社会的开拓进取精神。
-
复苏了的神话何叔涛著怒族有4个支系:怒苏、阿龙、阿怒和扰柔,人口约27000人,其中女性约13000人。分布于怒江大峡谷的贡献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福贡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是怒江峡谷最早的居民。50年代以前尚处理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怒族社会中广为流传的女神传说,显示了远古时代女性的崇高地位,但在历史上,黄牛是妇女的身价,“妻子”的含义是,生火煮饭,如今神话开始复苏,妇女参政议政,开厂办店,取得了不亚于男性的成就……
-
沐浴圣水的女性郑晓云,玉涛著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云南省的傣族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县,人口共102万人,女性约占一半。傣族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全民信仰佛教。本书以生动的事例向读者展示了傣族女性优雅的外表美,以及温柔的气质,爱人爱己的胸怀,坚韧的个性等内在美。书中从女性浪漫的童年开始,展示了女性诗一般的成年,恋爱成婚,婚后为人贤妻良母的风范与风俗,以及傣族女性在改革大潮中勇于拼博的风貌。
-
木鼓中的母性之魂温益群著佤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国境内有347731人,其中女性占49%,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部的临沧、思茅一带被称为阿佤山的广大地区,西双版纳和保山等地亦有分布。其主要从事山地稻作农耕。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本书通过佤族社会以木鼓崇拜为特征的各种文化习俗,向读者展示了作为文化之隐源,社会之柔根的佤族妇女,不仅在神圣的祭器和各种崇拜物上留下了特有的痕迹,而且在实际生活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恃家度日,载培种植,生儿育女,歌舞服饰等方面,真正实践和体现了木鼓文化中那种求生存图发展的精神底蕴。
-
在女神的天地里和钟华著纳西族是以东巴文化著称于世界的民族,约27.8万人,女性约占一半。属我国古羌人南迁的一支,今聚居于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丽江、宁蒗、永胜等地。本书从纳西族的女神入手,展现了其富有特征的民族女性风情。如母亲、女儿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家庭中、社会上的进取精神,展现了纳西女性的群体风貌。
-
峡谷封不住的女性杨光民著傈傈族是跨境民族。中国境内的傈傈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州和丽江、保山等地。现有人口55.6万人。本书告诉人们:傈僳族女性是氏族械斗中的和平女神,是超越刀耕火种的种植女状元,是用生命铸造爱情和以歌舞伴随一生的女人;是高山和峡谷赋予了她们勇敢与坚毅,勤劳与聪慧,豪放与真诚……
-
凉山彝家的巨变林耀华著暂缺简介...
-
中国民族文化大观关东升主编国家“八五”规划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