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黑龙江民族历史与文化波·少布主编本书并非名篇巨著,它却以纪实的笔调,朴实的风格,严谨的态度,热情洋溢地反映了我所十年学术研究的成长历史。同时,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所走过的道路和所取得的成就。这对广大读者了解黑龙江省民族研究的发展状况,认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对激发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繁荣进步,共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分为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四个部分。本书是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十年来所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就,是全体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对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阅,也是对北方民族研究工作的一份贡献。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历史的或当代的民族问题。或对一个历史时期,或对一个民族区域,或对一个民族实体,或对一个民族事象,做了较为科学的、详尽的论述。
-
藏学研究论丛藏学研究论丛编委会本书内容包括:西夏与藏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关系初探、萨伽派在安多藏区的传播概述、西藏教派势力与元朝统治集团的宗教关系、略论元代对藏区的赈济、元代西藏腹地的政教斗争、青海隆务寺早期历史初探、明朝末年西藏的藏巴汗政权、宋代河湟吐蕃地区历史地理问题探讨、吉隆贡塘王城及卓玛拉康遗址的调查与阿里贡塘王国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明代藏区行政建置史迹钩沉、论宋元朝时期的藏族文化、藏族人名折射的文化特征、藏巴汗《十六法》试析、宗喀巴止观理论及其哲学意义、藏学故乡在中国、藏学研究论文简介等。
-
塔塔尔族周建华,郭永瑛著《民族知识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民族出版社组织众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按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本书来设计,从1981年出版《赫哲族》书算起,至2002年最后一本书《拉祜族》出版,历时21年。因此,不论从作者队伍、丛书规模还是编撰时间的跨度上看,这套丛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继中国民族问题五套丛书出版后,第一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这套丛书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这样说,有一册民族知识图书在手,即可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因此,这套丛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该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必备图书之一。由于这套丛书出版的时间长,印数少,因此,要找到一套完整的图书就非常不容易,这就给图书馆收藏和读者购买带来不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关心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对民族知识类的读物需求逐步增加。一些读者纷纷来函,要求我社再版这套丛书。因此,我社决定对这套丛书进行修订再版,以满足读者的热切需要。这次再版修订工作,除对个别图书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外,大部分图书保持原来的框架体例不变。对部分图书,删节了个别陈旧的内容,增添了一些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诸如文化特点,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补充了最新的人口统计数字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数据。增加了图片,重新设计了版式,并依据中华世纪坛民族浮雕图案设计了各民族的象征图案,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相信,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宣传读物,作为一般读者了解少数民族基本情况的通俗性读物,以及用来作为公共图书馆藏书或者连队图书室、中小学图书室、乡镇文化站装备用书,都是非常适宜的,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
纳西文化白庚胜,桑吉扎西等著暂缺简介...
-
泐史研究朱德普著;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编朱德普(1933~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云南省民族学会学术委员等职。《泐史》是一部西双版纳傣族编年史。本书收入研究该部史书的论文21篇。
-
中国北方民族史高路加著高等院校本科讲义。
-
南粤民族博览李筱文主编;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介绍了民族基本知识和南粤各民族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
-
彝史精编王正贤,张和平编著暂缺简介...
-
呼和浩特回族史政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委员会《呼和浩特回族史》编辑委员会编暂缺简介...
-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陈茂同著本书为国内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的著作.书中记载了自原始社会禅让制到奴隶社会世卿制,到封建社会各种选官途径.介绍了选贤任能,军功晋爵、世官世禄、招贤纳上、征如辟除、察举荐举、恩荫承袭、权力赀选、计吏拜官、技艺入仕、九品中正、世家门阀以及隋唐朝以来普遍采用的科举考试制度等等。书的后半篇罗列“君权论”、“宰相论”、“将帅论”、“宦官论”、“外戚论”、“关系论”、“党争论”、“贤材论”、“荐举论”、“科举率”等十大论题,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种官员及与选官制度有密切关系的各种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剖析。本书录引的资料,主要来自各朝史籍文献及有关专著、朝野笔记等;同时,还吸取了古今不者、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以便于论题的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