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岭南文化通俗读本梁定宽,戴继芹,姚逸芹 著广东一隅,史称岭南。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东形成了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岭南文化”。本书向读者介绍岭南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十章内容:岭南文化概论、岭南民系源流,岭南民间神话传说、岭南特色民居、岭南饮食文化、岭南民间娱乐、岭南婚嫁习俗、岭南艺术要说、岭南宗教概况、岭南的民间工艺。
-
新知文库61[法] 阿兰·科尔班 著他们被树的存在震慑了。对于这植物界的王者,他们既欣赏,又恐惧。他们几乎都在守候和倾听树的话语。有些人希望好好利用这些信息,使树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更有少数人尝试与树结合,对它表明自己的爱。在书中我们追寻自古希腊、罗马以来会“看树”的人:贺拉斯和维吉尔,还有龙萨、拉封丹,然后是卢梭、歌德、诺瓦利斯和法国的夏多布里昂、雨果、普鲁斯特和伊夫·伯纳富瓦。当然,还有一众画家。他们躺在树荫下,在那里放松、静思,隐藏在其中,攀爬而上……近代,有些人尝试把自己的身体嵌入树身,希望植物令他们的痕迹长存。更有甚者,垂死者希望他们的DNA转移到坟墓种植的树中。在阅读中,我们仿佛在做一个长长的漫步,与田间树、篱笆树、孤独的野生树以及人工种植树相遇。
-
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高华平 著本书以“二重证据法”,对楚简文字的形义进行思想文化的解析,揭示出了先秦思想观念史上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个别地方破解了相关学术研究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本书的内容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概述了本书的“汉字文化学”研究视角及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
-
古希腊的社会文化与城邦同盟孙晶晶 著《古希腊的社会文化与城邦同盟》是以作者的博士论文《古典时期雅典的家庭研究》为主体,探讨古希腊城邦文化中家庭的含义、规模,古代雅典城邦的婚姻与婚俗、雅典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以及家庭与城邦的关系等为主要内容,再加上笔者对古希腊妇女和古代希腊城邦同盟的几点浅薄的认识,希望能为古希腊史的研究插空补缺。
-
回忆空间[德] 阿莱达·阿斯曼 著;潘璐 译何谓“记忆”?它的机制、媒介、功能是怎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历史、生物科学、信息科学、政治学、哲学、宗教和艺术学等诸多学科的关注。阿莱达·阿斯曼在本书中运用各种研究工具,以文学经典、装置艺术等具有象征形式的传承的全部内容为研究对象,细致考索了文化记忆的种种功能和媒介的形式及变迁,为“文化记忆”搭建了丰富、深刻而又颇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本书与《文化记忆》一起,被视为“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之作!
-
读书为上玛格丽特·薇尔丝(Margaret Willes) 著在我们这个廉价纸皮书和宏伟书城的时代,轻易就会忘记,直到晚近,图书都是珍贵品。那些买不起书的人不得不去借阅、共享、搜购二手书,或通过遗产继承,或听别人朗读。《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考察了16世纪至今图书获取与阅读的历史,重点研究了读者与其藏书之间的关系。玛格丽特·威尔斯细心选取五百年来的私人与公共藏书——它们大多数存留到了今天——借以呈现多种多样的拥书者与借书者,从乡绅到朴实的农民,从摄政时期有闲的贵妇到工人阶级的男女。书中的塞缪尔·皮普斯、托马斯·杰斐逊、约翰·索恩爵士、托马斯·比伊克,以及丹尼斯和埃德娜·希利,个个都是贪婪的读书人。通过对他们所藏图书的分析,玛格丽特·威尔斯调查了图书贩售的方式,关于书商和出版商的营销手段,她也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洞见。对喜欢图书和阅读的人,尤其是嗜书者来说,这本书,连同书中丰富的插图,一定会带来可观的知识、乐趣和启发。
-
中华文化史纲白忠才 著《中华文化史纲/学津文库》是依据历史进程写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一部分,氏族部落文化(夏商)是民族文化之源;第二部分,封建文化(西周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为民族文化的春天;第三部分,皇权制文化(自秦始皇至大清)是文化反复冲撞、中西交流、民族同化与发展时期;第四部分,近代文化(民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发展与变迁时期。
-
中国历史精神钱穆 著本书系由钱穆先生讲述之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七题,经先生亲自修润而成。钱穆先生以渊博之史学涵养、敏锐之剖析能力,使读者得窥中国历史文化之堂奥。
-
丝绸之路上的东南亚文明段立生 著;李元君 编;连旭 摄影《丝绸之路上的东南亚文明:泰国》主要内容包括:彰显皇权和神权的大皇宫、“不可战胜”的神话与毁灭、早期传入的宗教文明、昭披耶河孕育的泰国文化等。
-
中国文化何处来董波 著本书从中国文化的源起、特有的形成发展机制,以及独特的价值观等进行深入分析,从古典中国的信仰背景、道德背景和文字背景所构成的可视性价值观入手,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文化核心内容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中国文化具备一种卓越的功能,即几千年来并非依赖宗教把众多不同民族及数亿人口紧密地围绕在一个统一政治实体里”,而是以“天人合一”、玉与青铜,以及以形象义的汉字为载体的可视性价值观,即“一种建立在文化认同和伦理本位上的自然观念”,充分肯定了中国文化的这种天下观及其所贡献的政治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