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
-
老北京的传说刘秋霖编著喜闻老父编写了一本关于老北京方面的书(内容包括"老字号"、招幌、市井生活等三大部分).不由得几分愉悦涌上心头。也想趁此机会,说一些自己的想法。年纪虽轻,经历也很平凡简单的我,却是爱听京戏、爱喝豆汁儿的地道的北京人。虽然现在生活在国外,京戏和豆汁儿是不可能听到、喝到的,可这一份浓浓的乡情依旧,伴着思绪中的钟鼓楼、银锭桥畔的垂杨柳,似又回到了从前。 我是个㈠怀旧"的人(虽然有人说"怀旧"是上了年纪的人的"专利"),特别是怀念那些儿时生活中的"美食"。以前,我家院子里有棵碗口粗的葫芦枣树,紫红颜色的树皮,光滑结实。一颗颗葫芦形的酸甜大枣压沉了枝桠。每每一到收获季节,我便有"特殊任务":用上衣兜着给邻居街坊"送礼尝鲜"。而在半路上,最先尝鲜的当然还是我。现在这种枣树在北京恐怕已经没有了,当然那脆甜的大枣也就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里。还有冬季的某一天,和爷爷漫步在护国寺附近的花店中,满鼻满口的都是浓郁的花香。那时候北京的花店很少,一般人家也买不起这种奢侈品,所以只能去花店里观赏。爷爷最喜欢的当然是兰花,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去街边拐角处的小吃店。那里什么东西都好吃,热乎乎地喝碗面茶,又驱寒又解馋,温暖了整个身子。甚至一直暖到全身的骨头节里。再吃个"艾窝窝"、"驴打滚"……不把小肚子填饱,是绝对走不出店门的。以前的孩子们,对于灰喜鹊、绶带鸟,山楂果、石榴树……都很熟悉且淘乐于并不广阔的城市的"自然山水中"。至于上树偷苹果、掏鸟窝,下地戏蚂蚁、斗蟋蟀都是珍贵的美好记忆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重大攻胡德坤、宋俭该书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要求而编写的一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追求社会进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本书共九章,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以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征程与光明前景为基本脉络,着重探讨了中国在近代世界的落伍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兴起、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命运的抉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
北京方志提要谭烈飞 主编ig">古往今来,编史修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史志不仅担负着传承历史文明的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长治久安。《北京方志提要》是我国地方志编纂和研究领域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和评述北京地区新旧志书的研究专著。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了王灿炽所编《北京史地风物记录》,郗志群所编《北京百年论著资料索引》,冯秉文所编的《北方志概述》,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成》,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提供了有关藏书目录及文献。
-
震撼大学生的101篇散文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贺照田对当代知识品格与观念品格的省察,是《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的主题之一。作为一位深深卷入当代复杂的知识思想状况中的参与者,贺照田通过自己对知识问题的独特思考,以史学的方式不仅批判性地整理了当代知识和观念状况,而且还借着自己赋予史学的价值重建的任务,尝试对当代史乃至百年中国史给出极富建设性的叙述和理解。《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是作者对自己多年思想的总结,写作和思考关涉到了与当代中国现实有关的诸多方面和诸多问题,阅读《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可以充分感受到思想对于历史知识和现实的力量。
-
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罗平汉《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是罗平汉教授继《当代历史问题札记》后的又一力作。作者聚焦于当代中国历史,从一位历史研究者的立场出发,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客观而公正地揭示了老一辈革命者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深刻反映了新中国在那火热的年代、激情的岁月里经历的曲折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发展过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赵和平从1840年开始的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纷繁复杂的画卷,生动展现了丧权辱国与民族独立、封闭与开放、保守与革命、前进与倒退、分裂与统一以及独裁和民主的尖锐斗争,其中的主旋律是变革与革命,目标则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真正富强。17世纪中叶,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系。“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摘自《共产党宣言》)而19世纪中期的中国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思想文化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面对资产阶级以攫取利润为驱动、以取得原料和市场为目的、以商船和炮舰为手段的激烈冲击,中华民族做出了回应。近现代的中国,在十分被动的状态下卷入了世界近现代化的潮流,外来冲击与内部变革纵横交错,写就了一部荡气回肠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这部历史虽然只有短暂的100多年,却是中国有史以来社会变化最深刻、社会动荡最剧烈的时期。其问,发生过多次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清朝封建统治、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的战争,发生过多次向西方学习的社会变革运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和各种社会力量、政治派别,都对中国的命运和出路设计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上至封建皇帝和总统,下至一般的平民百姓,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这段历史变动中。一次战争的创伤尚未平复,另一次战争的火焰又燃烧起来;一次斗争和变革失败不久,另一次斗争和变革又接踵而至;一批先行者刚刚倒下,又一批志士仁人就站了起来。中国社会历史在激荡中前进,中国人民在斗争中觉醒。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简言之,中国人民100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民族的彻底独立和国家的真正富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革命,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中国人民用血泪凝成的宝贵财富,都是我们必须要正视和继承的遗产。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2004年经党中央讨论决定,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列为大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之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国史教育。为了贯彻这一主导思想,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专题形式编写了这本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满足教学需要。
-
科举百年新京报传统中国是一个科举大国,学子惟一的出路是黄榜高中。本书由《新京报》主编并强力推出,约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海内外院校著名学者,就科举的历史、科举与现代教育、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与国学、科举废除百年省思等联手整理、反思。书中收集了大量老照片及其它有珍贵性历史价值的图片、字画等,是集资料图片性、知识普及性、学术珍藏性、历史启发性、现实借鉴性、全面权威性、美观艺术性于一体的佳作。
-
老照片刘传喜 出版人一幢幢中西合璧的碉楼,历尽沧桑,见证着几代华侨海外创业的艰辛与辉煌……“文革”已过去了近30年,今天的人们对那个时代发生的事已经淡漠,但对我而言,回忆仍然是痛苦的……青年段祺瑞的经历,从其后人的口中娓娓道出,听来别有一番意味……民主革命先驱黄兴之子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本书通过一组组逼真的图片和饱含感情的文字为我们叙述一段段艰辛往事。看过这些老照片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历史的症结,中国社会的弊端,中华民族的命运……本书集取了百来张老照片,并配上朴实无华的文字叙述。通过这些平实记录的照片会让您了解到那特殊年代里所发生是一幕幕,让您油然而生的是对历史的震撼。只是照片中那些当年活生生的生灵无法重现,无法诉说,只能定格在那些黑黑白白的照片之中,又会让我们这些后人一次次地激动,一次次地从激动中转入沉思……
-
神州的发现扶永发《山海经》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书,经研究,它记载的地理与今日云南西部地形相吻合,这表明其地理的记载是准确可靠的。既然该书记载的地理实有其地,那么书中与地理有关的人和事,自然也是真实可信的历史。《山海经》较为集中的记载了我国历史黎明时期的炎帝、黄帝、尧、禹等伟大人物的事迹。他们生活和活动在昆仑山上,死后并埋葬在那里。显然他们不是虚构的神话中的人物,而是实有其人,是历史人物。他们所在的地方,是远古时代中国所在的标志:他们生活和活动在昆仑山上,而这古昆仑山位于今日的云南西部,显然远古时代的中国是位于云南西部,而不是在所传的黄河流域。《山海经》比近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还要久远,它是我国目前古籍中一部最为古老的、惟一记载了“五帝”时代真相的宝典。研究表明,该书中记载的中国远古时代(“五帝”时代)的历史,是准确的,是可真实可信的。我国远古时代的历史应当以谨言该书中记载的历史为准来加以叙述,才是正确的。由于司马迁对该书中记载的地理和所谓的“怪物”不能理解,他便没有使用该书中的有关史料,而是用了西汉初年的人写的《大戴礼·帝系》和其他材料作了《史记·五帝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