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清末民国时期川藏关系研究吴彦勤 著西藏,祖国的神圣领土;藏族,中华民族的一员,汉族的血亲。藏族和汉族都是由上古时的四方部族经过血缘的交融、文化的整合,最终锻造而成。而这两个民族又拥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即氐羌,所以我们说汉藏是血亲。唐代以来,两大民族开始了密切交往。13世纪,西藏被正式纳入了由中华民族的另一成员蒙古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元朝的版图。此后,不管是汉族建立的明朝,还是满族建立的清朝,西藏始终在中原王朝的管辖之下,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英印的侵略以及清王朝的腐朽政治,西藏与内地出现不正常的关系。本书以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清末民国时期西藏与四川之间的关系演变。其内容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提议将瞻对重新划归四川为缘起,详细论述了巴塘事件、赵尔丰的川边改革、清末入藏川军始末、民元四川军政府的“援藏“、1917年和1930年的两次川藏战争、1942年国民政府未实现的”征藏“计划等。本书史料丰富翔实,文笔流畅,对历史问题的评价中肯,是一本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著作。
-
揭秘西安事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有人的地方就有良知,有良知的地方就有民族大义的张扬,有民族大义张扬的地方就有毁家纾难、舍生取义的慷慨悲歌,有毁家纾难、舍生取义的慷慨悲歌,就有中华民族仰之弥高的“千古功臣”。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凌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指挥部队包围了蒋介石的行宫华清池,把蒋介石软禁了起来…… 张学良与中共秘密结盟的目的何在?中共与张学良之间的“西北大联合计划”为何半途而废?张学良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吗?红军为什么要“打通国际路线”?两万余名接取苏联援助物资的西路军何以全军覆没?西安事变到底谁是主谋?毛泽东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了出来”?本书详尽地披露了西安事变发生前后的种种内幕,将引领人们在重温扑朔迷离的历史时探究真相!
-
帝国的回忆郑曦原本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一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蜕变,人民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即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实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书中所配的百余幅图片和照片,主要选自与文章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报刊。这些出自西方国家记者之手的景像和现场实录,更增加了本书的历史感和收藏价值。郑曦原,1963年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后又就学于纽约语言学院和外交学院。大学毕业后曾志愿去陇南山区锻炼三年,担任过乡镇企业厂长、副镇长。1987年后在甘肃省文化厅 国家物价局工作。1992年调入外交部,后曾在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工作三年,现供职于外交部政策研究司。著有《中国远古文化》(1995年)。
-
拓宽历史的视野诠释与思考马敏这本文集不仅收录了比较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论文,而且收录了作者近些年陆续发表的一些书评、序言及读书与思考的心得短文。本文集中学术研究论文部分,主要是近些年作者所关注的博览会史研究、商会史研究、社会史研究和教会大学史研究等领域中的学术成果。 =
-
回眸晚清黄勇《点石斋画报》原是19世纪末在上海出版的一种带有很强新闻色彩的画报,100余年的历史沉淀,使它具有了多方面的价值。到了其实距离我们今天很近的上个世纪90年代,它带着沧桑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不同学科的学者从这部包罗万象的画报中各取所需,为自己的宏文大作增添着砖砖瓦瓦。《回眸晚清:点石斋画报精选释评》将重回晚清时代,细述百年风云!
-
决定中国强盛的命运之战禾三千战争与和平,强盛与衰败,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它们源于人类生存思想和文化的冲突。由于人类的生存要求是普遍的、绝对的,如果把人类的生存要求极端化,自然导致强权争霸局面的出现,其本质就是以武力服人,发动战争;如果把生存要求中庸化,即追求一种和谐平等的理念,其结果就是以德服人。提倡和平。本书作者在多年研究战争史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原始史料和权威资料,对每一次战争双方参战的兵力给出了具体数字,既可以使人们对战争结果及谋略运用有一个清晰的量化概念,亦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
西南抗战史周勇《西南抗战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西南抗战史》包括抗战爆发前后的国内外形势、抗战全面爆发与西南出兵抗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及其对西南的统治、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等章节。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大事纪实李小三按历史顺序和编年体范例编撰,全面、系统、翔实、准确地勾勒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时期所发生的重要党史事件、历史过程等,彰显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
-
思想启蒙与文化复兴洪峻峰 著“五四”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和长久不衰的学术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五四思想文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争议最多、观点最为混杂的研究领域。对于思想史、文化史研究者来说,“五四”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如恩格斯在评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所说的,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这些“五四”巨人,以他们留下的光辉事业及其思想、学识和人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者。“五四”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几十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风云变幻,各种思潮不断涌现,而这些不同思潮都追溯到“五四”,从“五四”思想中寻找活水源头,“五四”也一再显示出它的思想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思想关联着整个中国现代思想史。
-
清王朝的崩溃王先明清王朝的崩溃:公元1911年中国实录1911年,这个短促的年代似乎包太多太多的内涵,留给我们咀嚼品味的东西和思维的空间都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年代。60年前,张扬着“上帝”旗帜的洪秀全精心谋划了旨在颠覆清王朝的武装起义。数十万肩着铁锄竹担从田间垄头走来的农民,共同撑起的“太平天国”的半壁江山,最终却被“书生将帅”拉起的同样出身于农家田土子弟的湘淮军,掩埋在历史的遗盆腔之中;60年中,由清王朝手创的“新军”士兵的一声不经意的枪声,却宣告了清王朝267年统治的终结。1911年无疑属于社会历史节律的秋季。正像田野里劳作一年的农人,只有面对秋果的厚薄肥瘦,才会更加认真同时也更加自觉地回头打量那个漫长的辛劳过程。因而,当1911年洽谈室成为历史,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由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由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一个不容跨越的历史环节后,只有当我们再次处于历史转折的当口时,才会有足够的耐心比量着历史之果去挖掘已被岁月湮没的历史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