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上中下)》内容: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虽然只有短暂的38年,却是中国社会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民国史研究自“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2年启动以来,30多年过去,虽也取得一系列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论著及各种资料,但有关民国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的情况,仍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上中下)》所收论文,即是为纪念民国史研究开展30年而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汇编,论文作者均为国内外民国史研究的知名专家,其研究课题涉及民国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上中下)》内容丰富,既是对民国史研究开展30年来有关情况的一个很好的总结,更是给今后民国史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对于推动民国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郭松龄反奉见闻姚东藩、等郭松龄反奉是奉系军阀史乃至中华民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1925年11月22日,东北军高级将领郭松龄在河北滦县通电全国,宣布倒戈反奉,将所部改称为东北国民军,回师东北。郭松龄要求张作霖下野,并提出在东北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主张。郭军一度进展顺利,先后攻占山海关、锦州、新民等地。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全力反扑,同年12月25日,郭松龄兵败被杀。本书收录了20余篇文章,绝大多数是未发表过的回忆资料。对于所叙述的事件,各位作者或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或亲身参与。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郭松龄反奉的原因、经过等,也包括张作霖和张学良的一些活动情况。资料真实,细节生动。
-
让世界都知道红军长征秦兴汉索尔兹伯是美国著名作家、记者,曾任过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纽约时报副总编辑。访问红军长征事迹是索尔兹伯里的夙愿。1984年到中国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路线来访时,他已经是76岁的老人了。访问之后,他写成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畅销世界,被认为相当真切地接近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本来面目。他为这本书准备了几十年,也就是等了几十年。
-
兵火樊建川作品以图说史,图文并茂,精妙之处不在于“说”,而在于“录”。使用的400多张照片几乎都从侵华日军内部发行的画报上选取,现场感十足,冲击力强,都印有“不许复制”、“不许可公开”等字样,再现了抗战14年间,中华大地遭受曰军涂炭的残酷过程,可看作日本人自己实录的“日军侵华暴行备忘录”。这份强有力的物证,是对日本右翼势力作恶却不悔恶、否认侵华战争的最好反击。为了更好地揭示这批首次公开的照片背后的史实,作者又将多年对抗战史的研究成果撰写成文,以细节展现了面对踏进国门的虎狼之师,中华民族总体意识的觉醒。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激战中见气节,血战中见忠勇,鏖战中见胆略,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辉篇章。本书汇集了文物收藏家樊建川抗战藏品的部分精髓,是对中曰两国人民一段“公共记忆”的丰富和补充。
-
永远抹不去的印记陈桦、李景屏《永远抹不去的印记·从发动甲午战争到参拜“靖国神社”》所用照片除实地拍摄外,转引自《清史图典》《宫女谈往录》《九·一八事变丛书》《山西抗战口述史》《从甲午战争到天皇访华》《中日关系三十年》《靖国神社揭秘》《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从香港割让到女王访华》《民国档案》以及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的《南京大屠杀》等。《永远抹不去的印记·从发动甲午战争到参拜"靖国神社"》撰写历时13个月,其间对书稿进行4次删定、修改,堪称是呕心沥血。但参加写作的同人,也从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的牺牲中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时至今日,尽管人们的价值取向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在争取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过程中,都应该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
-
国民党的“联共”、“反共”杨奎松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国民党史的角度研究国共关系的著作,从而将国共关系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利用国共双方大量可靠、翔实的历史档案(包括档案馆档案)和许多重要人物的日记、回忆录,多方查证重大史实,全面论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书中对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及国民党各派系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剿”共决策过程;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演变过程,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态度;抗战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决策,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等。在这些问题上,作者吸收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而且有新意和开拓性。
-
民国多少事谢轶群著名[写史狂人]赫连勃勃大王倾力推荐不为人知的民国往事 难以磨灭的历史边角一卷乱世风云,一群性情人物;一串苍茫往事,一曲流云清音。从1911年清朝覆亡,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这38年被称为民国时期。那个时代,是混天黑地的,又是丰富精彩的;是光怪陆离的;又是生机萌发的;是草莽枭雄遍地横行的,又是人才辈出志士如云的;是贫乏黯淡众生如蚁的,又是奢盛香艳繁华如梦的。那里有惊天动地的历史剧变,有荡气回肠的英雄勋业,有骇人听闻的野史异事,有蝇营狗苟的市井世态,有留连幽婉的清丽之音,有悲欢交织的民生画卷……——那绝对不是最好的时代,但未必就是最坏的时代。
-
广州起义图文集王晓玲,蒋斌 主编本书讲述了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革命遭到失败。为挽救蕈命,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又发动和领导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近代史学刊章开沅,严昌洪 主编本书是《近代史学刊》第4辑。本学刊由华中师大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
-
孙大元帅东征暨国民革命军东征纪事钟启河1922年6月22日,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登永丰舰,坚持斗争。8月9日,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去上海,陈炯明占据了广州。孙中山在上海积极组织力量反击。一方面派员与驻广西的滇、桂军联络(当时陈炯明亦积极争取滇、桂军,给了桂军刘震寰很多援助)。陈炯明将兵力重点布防在东部,滇、桂军顺利地于1923年1月16日收复了广州。2月21日,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州。孙中山综合各种因素,并未恢复总统府,而设立了大元帅府。这样做有利于与秦系、皖系合作,实行大元帅一长制也有利于军事指挥。 《孙大元帅东征暨国民革命军东征纪事》根据当年档案资料、当事人的回忆和年谱及报刊记载编纂的《孙大元帅东征暨国民革命军东征纪事》,旨在为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们提供一些基本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