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抗俘樊建川这是首本抗日战俘写真,是抗日文物收藏家樊建川先生在他建立中国民间最大的抗战系列博物馆之“不屈抗俘纪念馆”时,对收集到的大师日军当年所拍摄的照片、相关资料、实物,进行查证、思考后编写而成,填补了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空白。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影像,再现了沉寂数十载的抗日战俘们不为人知的悲惨命运,是对暴敌的鞭挞,对国殇的祭奠,也是对民族精神的讴歌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它更新了传统的论理观念,不仅描述了被俘后英勇牺牲的抗日烈士,还大量描绘了至今下落不明的普通战俘的处境。透过这些描绘,使人们强烈地感觉到,他们中的大部分,无疑也是抗日英雄。这是战俘们最后或者唯一的影像,面对他们的身影,他们的面容,他们灵魂的负重和升华,我们泪流满面……
-
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张军,宋凯 著华中野战军与整编74师打成平手。张灵甫视为“耻辱”占了些便宜的57旅第二天如法炮制,以山炮和轻、重机枪隔岸打压6师的长枪短炮,以步兵携火焰喷射器强攻淤黄河的滩头阵地,6师只得忍痛撤离阵地,退至涟水城外8里远的韩庄隐蔽起来,寻机再战。57旅便这样跌跌撞撞地攻到了涟水城下。这时候,除58旅被华野第9纵队阻滞于带河镇之外,51旅和整编第28师的第192旅也都齐集涟水城下。华野新四军第2师第5旅和第10纵队不得不分兵把守涟水的各处城门。苦战之后打跑了新四军第6师的57旅正是士气高昂、意气洋洋之时,他们一鼓作气地从西门城墙炸开一道缺口,潮水般地涌进了城内,2师5旅的战士则潮水般地向后退着,退着,涟水城已处在万分危殆之中!事情的转机往往存在于某种偶然性之中。话说城西的高地上,有一座巍峨古老的七层砖塔,此塔高可俯瞰全城,十分宽厚坚固。早在备战的时候,5旅就在塔上一、三、五层安设了3挺重机枪,扫射范围可达全城。正在攻击兴头上的57旅官兵恐怕不曾料到,他们前进道路上会遇到这么一道屏障,一阵弹雨射来,200多前锋部队或死或伤,全部倒在了地上。陈嘘云这时也跨进了城内,被阻在这个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地方的危险他比谁都清楚,而且多耽误1分钟时间,就会多增加一分危险。于是,他将士官、老兵组成“敢死队”,轮番发起冲锋,但除了死伤枕藉之外,砖塔依然不减火力。最后,他令人从城外搬来6门大炮,发疯似的轰击古塔,“足足用了4个小时,打了800发炮弹,古塔的前后左右都中了炮弹,但古塔依旧巍然耸立,塔上的坚强战士继续狠狠地打击敌人。”45年后,《陈粟大军征战记》这样记述这一段史实。这时候,一个悲痛的消息也传到了守军中间:第10纵队司令谢祥军被敌炮击中,英勇牺牲了!谢祥军是湖北大悟人,这是一个从挑夫成长起来的高级指挥员。“为谢司令报仇”的口号顿时响彻了古城涟水!借助57旅攻势受挫之时,新四军5旅整顿兵力,立即转入反攻,10纵分头而进,同样响起了冲锋号,埋伏在韩庄的6师也重整旗鼓、掩杀过来。攻入城门的57旅眼看就要被包饺子,立马撒开步子,溃逃而去。这一仗,57旅和192旅被歼7000余人,华野死伤10纵司令员谢祥军以下6963人,双方几乎打成了平手,但华野保住了涟水,战略上占了上风。自参加内战以来,74师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个硬钉子,虽然在华野所歼的7000余人中,他们仅只2000来人,但他们还是把这次失利当作一次大“挫折”,当作是“耻辱”,他们咬着牙齿,虎视着报复的机会。P86-87
-
西方的中国及中国人观念黄兴涛、杨念群这是一本综论1840至1876年间西方人“中国观”之纵向演变与横向差异的著作。作者选取从群体到个体、从专家(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到一般人(商人、游客、传教士等)的大量人群作为认识主体进行分析;认识客体涵盖了性格、社会、文学、语言、哲学、宗教、科学、艺术、习惯、风俗等诸多内容;在时间跨度上,追根溯源,对这些认识的成因和发展作了一定程度的剖析;在空间上,采取了多视角取材的方法,从中国到西方、从开放港口到传教士深入的穷乡僻壤,既力图全面又尽力准确、点面结合、精粗相宜。
-
共产国陆军?联共与中国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编2004年9月24日至26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召开了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入选论文共19篇。其中国内专家论文15篇,俄罗斯专家论文4篇。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5人。其中国内以文入会的代表15人,特邀专家代表5人,俄罗斯代表5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谷安林主持会议并致闭幕词。这次公议虽然时间不长,但中俄两国专家学者对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这一领域很多问题的观点进行了较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会议开得比较成功和圆满,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扩大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并深化了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
-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英)约·罗伯茨 编著,蒋重跃,刘林海 译《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为英国汉学家约·罗伯茨编著,是对19世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的部分来华人员的著作、手稿、日记以及官方档案进行分类摘编,主要涉及政府与法律、宗教与科学、社会生活、妇女和儿童、经济、军事、旅行、中国人的特性等方面。书中的材料颇具代表性,既可以使我们了解19世纪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窥探到西方人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观点和方法,又可为学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资料线索。本书是对19世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的部分来华人员的著作、手稿、日记以及官方档案进行分类摘编,主要涉及政府与法律、宗教与科学、社会生活、妇女和儿童、经济、军事、旅行、中国人的特性等方面。
-
清史考辨白新良《清史考辨》是笔者二十余年来研治清史的论文选编。研究范围上起清朝关外兴起,下迄道光,对影响这一时期清史发展进程的一些重要问题及所涉文献档案资料进行了考辨和论述,其中相当部分前此未曾公开发表。全书所收论文,以其内容,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关前一些重要史实的考察和论述,分别包括八旗形成和发展、努尔哈赤时期满洲政权中枢决策、萨尔浒之战前后李氏朝鲜政权与明朝及后金关系发展演变、吴三桂请兵入关路线改动情况等前人探讨未及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对清朝入主中原以迄道光时期的一些重要史实及相关文献的考察和论述。其中史实考论部分分别包括清朝入关统一中的明朝宗室、经筵日讲与康熙之治因果关系、清朝前期八旗教育兴衰、乾隆朝文字狱成因、状况、影响,乾隆秘密建储始末、乾嘉学派成因等,关于文献考据者则有《康熙朝修太宗、世祖实录残卷抄本跋》、《(清史稿.宣宗本纪)正误》等。此外,此一部分中的数篇论文如《康熙何时擒鳌拜》、《康熙朝奏折和来华西方传教士》、《允褪奏折考辨》、《康熙朝诸皇子奏折考辨》、《康熙朝进折人员考略》、《已刊康熙朝满汉文奏折正误》等还都是以近年出版的档案文献为依据,同时还对这些文献编译中的误谬予以纠正。第三部分收录两篇文章。一是赴日研修期间所著之《德川时期日《清史考辨》院述论》,以对清朝时期中日官私教育进行比较。二是对目前国家组织修纂《清史》体裁、体例而提出的建议。作为清史研究队伍中的普通成员,笔者深知,这点成果不过只是清史研究中的沧海一粟,原不奢望结集成书。但是,一则感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多年培养和厚爱,二则想以此求正于学界同人专家,正己误谬。
-
长征你知道多少解放军报社、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长征是改变中国历史的红色征程,长征是振兴民族精神的英雄史诗。那么,红色的征程中有些什么感天动地的故事?英雄的史诗中有些什么可歌可泣的壮举?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编写了这本《长征,你知道多少?——新编红军长征知识读本》,以便读者回眸那段红色征程,重温那首英雄史诗。《长征你知道多少》力求选择新角度,运用新写法、新史料,表达新观点、新认识。全书突出体现出四大特点:一、高屋建瓴。著名军史专家为你全面点评长征的时代背景、战略决策、历史意义,让你对长征的全局和重要关节点了然于胸;二、史料详实。书中对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战斗及人物活动均有深刻独到的分析,尤其是对一些长期困扰人们心中的疑问,如长征的行程、经过地区、参加人员等,在汇集各种材料和观点的基础上,也给出了合理而圆满的解释;三、叙述生动。书中没有长篇大论的枯燥说教,形象的语言、细致的描写让你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随当年的红军一起飞越万水千山;四、图文并茂。大量珍贵的图片让那段历史风云再现眼前——艰难的生活、险恶的环境、残酷的战争和英雄们的音容笑貌,你会被他们的乐观与顽强深深感动和震撼。你想在阅读优美文字时快速走完长征全程吗?你想在重温感人故事时了解有关长征的大量细节吗?你想在领略专家解读时解开那些关于长征的历史疑团吗?请翻开这《长征你知道多少》吧,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你的愿望!
-
中国命运的决战汪朝光暂缺简介...
-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张海鹏、李细珠在歷經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入侵的庚子事變後,清王朝跨入了20世紀。新世紀的到來,並沒有給這個舊王朝帶來新氣象,險惡的國內外政治形勢,使清政府面臨著生死存亡並難以收拾的局面。如何救亡圖存?這個問題又一次嚴峻地擺到國人的面前。在剛受重創的維新黨人與正在成長的革命派人士向西方尋找救國真理的時候,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有識之士也在疾呼:“欲救中國殘局,惟有變西法一策”。慈禧太后在無奈之中動了改弦更張的念頭。“清末新政”便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臺了。“清末新政”是指20世紀初年清政府在其統治的最後十年所?行
-
铁蹄下的南京秦风 ,杨国庆, 薛冰《铁蹄下的南京:日本侵华的佐证民族屈辱的记忆》辑录的两百余幅历史图片,多从日本军方刊布的画册中辑选而来。尽管这些图片原始的目的是宣传与美化日军的侵略,但仍于不经意间披露了其侵略罪行,记录了无数普通民众在南京沦陷时期的生存与苦难,沉沦与挣扎,屈辱与抗争,同时也留下了大量日伪活动的翔实记录以及市井生活的细节。其中不少历史图片,是读者前所未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