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近代中国学术批评桑兵,张凯,於梅舫 著《近代中国学术批评》的目的,并非提供近代学术批评史的参考资料,而是想选取若干范本,显示近代学人撰写书评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面。因此,取材重在书评的类型、书评与作者的关系等方面的代表性,而非所评的范围与对象。这种形式上的由例及律,不过方便初学,至于最为重要的本事方面的证,只能留待各位术有专攻之后。这一时期新旧交替,中西昆杂,各色学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及活动舞台,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具体到书评方面,内容固然看法不一,一般而言,老辈仍未放弃以评点为形式,宋育仁对胡适和梁启超的国学研究主张,即逐句点评。
-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桑兵,张凯,於梅舫 编桑兵教授执教至今,一直开设中国近代学术史或学术思想史课程。近几年来,又在香港、台湾的多所大学,继续讲授此课程。讲授此课面临的难题,就是没有好的相应的参考书,。为此,感到有必要编选一本前贤相关文章的汇集,作为教科书使用,以解决学生找书难和不会找的问题,同时可以提供一个如何看待学问和历史的范例,去除成见,探求本意。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即为适应当今高校研究生教学而选编的教材或资料书。编者旨在选录一些近代有代表性的著名学者关于学术发展渊源脉络的重要论文,为后进指点治学门径,以便学习揣摩。选入本书有关近代学术思想史文章共34篇,如章太炎《今古文辨义》、梁启超《新史学》、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冯友兰《哲学在当代中国》,等等。
-
真假共和朱宗震《真假共和(上):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向我们讲述的是辛亥革命那一代人,他们既没有涌现传统社会诸葛亮、刘伯温式的深思熟虑的谋士,也没有出现对路线、政策、策略进行严密分析的现代英雄。中国文化中的智谋之士,在那一代人中竟然没有出现。我们现在知道,革命党人的所有计划都没有实现。宋教仁以合法的政党竞争猎取政权的计划,被袁世凯破坏。孙中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计划,由于没有基本的稳定的政治局面,也无法实施。激烈派主张的二次革命由于革命党人的涣散遭到惨败,即使后来的三次革命也没有成功。但同样,袁世凯希望维护自己长期统治的计划,也没有实现。梁启朝期望的开明专制更是遥遥无期。
-
从沉沦到荣光李继锋 著《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作者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和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搜集了大量宝贵而罕见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以此为基础,撰成这本编年体的宏篇钜制,目的就是摒除以往对抗日战争模糊不清甚至人为扭曲的认识,全面而形象地呈现那段血与火的过去。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民众却始终无法忘怀。原因之一是那段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历史太过血腥和惨烈,注定要铭刻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底;原因之二是侵略者面对中华民族的大度,却始终不肯为此真心忏悔和深刻反省;原因之三是那场横亘于中国现代史上的战争,由于搀杂了民族内部的恩怨,至今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史实未能披露于世人面前。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抗日战争发生的年代渐行渐远,战争的残酷不免淡化,战争的史实逐渐缺失,战争的面目已经模糊,因此真实而全景式地反映抗日战争,就成了历史学家的当务之急。
-
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史研究陈廷湘《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史研究》为四川省精品课《中国现代史》的配套参考书。按《中国现代史》教材线索对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史的21个问题作了学术史研究。各篇尽可能地搜集了近30年来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主要成果,综述这些问题的研究概貌,总结介绍其中的新观点、新发现,并指出这些问题研究中存在的某些欠缺,以供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学者、教学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学习时参考。
-
日军侵华集中营何天义《日军侵华集中营:中国受害者口述》是继《日军枪刺下的中国劳工》(四卷本)和《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口述史》(五卷本)之后的第三部反映中国战俘劳工的口述史料,也是国内第一本专门反映“日军侵华集中营”的口述史料。20多年来,编者们走访征集了1000多名战俘劳工的回忆口述史料,收集了数千万字的历史资料,因为选题和篇幅的限制,《日军侵华集中营:中国受害者口述》只能选编少数人关于集中营的口述史料,为此,在选录编辑时我们掌握了以下几个原则:1。口述者大多是讲个人在集中营的经历,对日军侵华集中营缺乏全面了解。2。为了使读者对日军侵华集中营能逐个逐步地认识,根据我们占有资料的情况,以抗战时期的华北地区为主,分为六个板块,以华北六个省市的六个大集中营为主立篇,兼及其他小集中营,分别进行了选编。每个板块前有一段“时空回放”,目的是给读者提供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3。战俘劳工的口述史料一般比较长,大多数都是参加抗战、作战被俘、关进集中营、押往就劳地的全过程,这次选编时,除个别斗争经历曲折的口述外,一般只选录集中营的口述历史,前因后果从略或不提。4。不少战俘劳工曾被转押过几个集中营,编辑时,我们以其关押的第一个集中营或关押时间较长的集中营为主进行收录,但为了使读者能了解口述者在集中营的完整经历,对其在其他集中营的经历也尽量保留。5。多数口述者的史料,包括集中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选编时侧重反映日军对战俘劳工的奴役和虐待,和战俘劳工在集中营的反抗斗争,对于一般类同的日常生活、转送过程,为避免重复尽量从略。6。为了证实口述史的真实性、可信性,我们也选编了同一时期同一问题的档案资料和报刊资料,特别是战后审判日本战犯时获得的一些口供、笔供和调查、揭发、检举材料,让加害者的供词和见证者的证词,为受害者的诉说佐证,使其更有说服力。7。对入选的口述,基本保持了口述者的方言习惯和语言风格,以及原口述的本来面貌和基本格调。如有改动,只是删节和压缩了无关的或重复的内容。8。对内容相同的口述,既考虑到互相印证的需要,也力避多次重复,在选编时有所删节,尽量保留独特的经历和不同的细节。
-
流亡齐红深《流亡:抗战时期东北流亡学生口述》以丰富而错综复杂的史实和当事人的深刻反思再现了那一段撕心裂肺的往事,真实地展示了抗战流亡的生动历史,反映了中国抗战大后方的社会状况和青年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与追求。这是一部内容浩瀚、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的著作。相信,每位读者,不管年长还是年轻,不论政治派别和种族肤色,都会受到感动,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生辅学读本刘伟、屠静芬、何卓恩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既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富强而不断探索、奋斗,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本书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配套用书。全书各章有“学习引导”、“知识要点”、“问题与思考”、“参考阅读”四个板块,每个板块中又设了几个小栏目。“学习引导”点明了各章的学习目的,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学习方法。“知识要点”指出各章学习中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本章历史的基本线索;在“课后练习”这一栏目中,列举了本章学习中应掌握的几个主要问题,并作了简要的提示。“问题与思考”是对教材主要内容的扩展,所提供的问题,有的是近现代史中有关理论问题的深化,有的是有关史实的扩展,每题后都提出了供同学们进一步思考讨论的问题。“参考阅读”包括经典著作、史事资料、文献阅读几个部分,辑录了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文献,最后我们提供了部分阅读书目,目的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相关书目的阅读,拓展知识,增强历史感。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配套用书。编写此书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并进一步拓展知训,增强历史感。本书可作为学生参考阅读和作业用书。
-
乡土心路八十年张鸣上篇:乡土心路八十的——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1840-1920年之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农民意识对于近代化和西洋化,呈现宏观上冷漠抗拒、微观上亲近接受的矛盾外观。作者选定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底层民众的观念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农民意识的变迁这个角度,重新阐释近代史。下篇:拳民与救民——世纪之交的民众心态解读。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到底哪些因素对义和团起了作用,如何起作用?义和团是如何通过他们效法的戏剧人物,表现他们的政治意向的?民间信仰的符号是如何转化为政治表达的?按照同样的思路,再研究世纪初的教民群体,即中国的基督徒,对其信仰、价值及政治意识做出概括和分析。
-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张鸣张鸣,这位风趣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畅销书作家,近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他始终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客观态度站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前沿,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不断制造着美妙的文字,并以文人温和而善意的情怀亦庄亦谐地解读历史人物事件,其独特行文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与好评。同时,他鲜明的个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其与院领导及某些著名作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使其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时常饱受非议。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是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品读到更全面、更精彩、更完整的张鸣作品,了解其学术成就、思想境界和行文风格,更深刻地了解张鸣其人所编写的。它不仅集合了张鸣教授十年来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更是张鸣教授著作的首次结集。张鸣精选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十年来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著作,首次结集。《武夫当权——军阀集团的游戏规则》、《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含《拳民与教民——世纪之交的民众心态解读》、《再说戊戌变法》、《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大历史的边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