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西安事变新探杨奎松 著本书介绍了在西安事变之前,在事变期间,以至于在事变善后的过程中,张学良和中共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共对于整个事变起过怎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身为十几万东北军的统帅,深得蒋介石器重的张学良,何以会冒险与自身尚处于极度危险中,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几万红军暗通曲款,甚至于把宝押在中共身上?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复杂的内幕?自然,这本书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中俄两国档案中仅存的有关张学良要求入党问题的几份珍贵的档案文献,并且结合相关史料具体地介绍了张学良提出入党要求的经过和中共中央及共产国际所作出的不同反应,仅此已足以否定那种关于中共对于西安事变几乎不起作用的说法。 本书详尽地披露了西安事变发生前后张学良与中共关系的种种内幕。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威吓不惜一切选择北上?毛泽东推举张学良做西北国防政府主席、西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张学良与中共秘密结盟的目的何在?中共与张学良之间的“西北大联合计划”为何半途而废?张学良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吗?红军为什么要“打通国际路线”?两万余名接取苏联援助物资的西路军何以全军覆没?西安事变到底谁是主谋?毛泽东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了出来”?著名历史学家杨奎松先生运用中外权威资料,梳理这段历史公案,其精辟的解说、合乎情理的推论、独到的见解、畅晓的文字以及珍贵的图片,将引领人们在重温扑朔迷离的历史时探究真相!
-
围剿中央苏区作战秘档文闻《“围剿”中央苏区作战密档》为读者讲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的作战秘档,包括内容有记第一次“围剿”中央苏区的龙冈之役;第二次“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惨败经过纪要;第五十四师在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良村溃败纪实;陈诚部在第四次“围剿”中被歼记;第五次“围剿”终期国民党军战地考察团考察经过和报告和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留守红军的“清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到之后的40万国民党军兵力对中央苏区第四次的“围剿”战役都取得了胜利,直至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被迫进行长征。在五次“围剿”中央苏区中,国民党的作战是如何实施的?《“围剿”中央苏区作战密档》为你奉上历史的“作战秘档”。
-
中国革命史丛书郭沫若丛书60卷载录中国革命辉煌历程宏文百万言塑铸共产党人壮丽画卷进行革命教育大型丛书弘扬民族精神知识宝卷
-
帝国的回忆郑曦原本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一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蜕变,人民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即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实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书中所配的百余幅图片和照片,主要选自与文章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报刊。这些出自西方国家记者之手的景像和现场实录,更增加了本书的历史感和收藏价值。郑曦原,1963年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后又就学于纽约语言学院和外交学院。大学毕业后曾志愿去陇南山区锻炼三年,担任过乡镇企业厂长、副镇长。1987年后在甘肃省文化厅 国家物价局工作。1992年调入外交部,后曾在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工作三年,现供职于外交部政策研究司。著有《中国远古文化》(1995年)。
-
非常事李异鸣 编《非常人、非常事、非常言》系列书参照《世说新语》之体裁,摘取了从1840-1949年间的各色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碎片、人物掌故,力图以故纸堆里的边角料还原出历史的原貌,通过细节展现人性最本真的一面。三本书中,《非常言》分为史景、国事、武运、军事、革命、将帅、世道、爱憎、廉耻、诙谐等十五篇。三本书风格、体例相近,都是从细枝末节里窥探历史,还原历史,是难得的笔记体佳作。
-
抗日战争时代刘大年 著抗日战争时代的鲜明特点或特点,一为我们民族空前觉醒;二为人民力量兴起壮大。它们两者相汇合,突出表现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格局,它们一起最后决定了抗日战争的全胜结局,给中国社会历史重新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创造了实际可能性。收集在这里的文章,不外乎叙述和讨论抗日战争八年的这种种情节,所以取了《抗日战争时代》这个书名。
-
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胡大泽《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介绍了近两个世纪以来,中美关系建立、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展示了美国从创建中国学到重视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窥见美国的文史科学是如何为它的社会经济与全球战略服务的,同时,了解其主要研究机构、研究的学派与发展趋势,可供我们进行对比反思;了解其各派史学观点的形成、演变及其研究的理论与模式,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通过《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对一些有较大影响的著作简介,我们不仅可以知道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论点、中西史学的异同与可融会之处,而且还可以了解美国是如何从多角度多视野剖析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求“洋为中用”。
-
大别山红军战歌台运行 著大别山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大别山红军,人数之多,作战规模之大,也仅次于中央苏区红军,全军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大部分省军区、集团军,均有大别山红军将领担任领导职务。其左倾,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大别山红军经历了四个不平凡的阶段:开创阶段、大发展阶段、保卫根据地斗争阶段、为坚持根据地游击战争阶段。出版该书旨在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让更多同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了解大别山红军的光荣历史和左倾,学习和发扬红军精神,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近代史资料近代史资料编辑部本号刊登有关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资料共11篇其中《康有为致梁启超末刊书》对解读民国元年前后梁启超、康有为之间的关系有特殊价值;《癸丑日记》记录了1853年太平军在全国的活动和北伐情况,当时北京官绅纷纷出都惊慌困难情形以及各地官场黑暗和人民反抗情况;《华北蒙疆的鸦片》披露了日本自“七七”事变至1941年间对华北地区鸦片毒品的种植、贩运和吸食,弥足珍贵。
-
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史纲楚双志一部清朝268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成前、中期(1644——1840年)和晚期(1840——1911年)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基本上是稳定的,中央政府呆持着高度的集权和对地方有着绝对的驾驭能力。变化发生在后一阶段。在后一阶段,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和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清王朝的原有国家权力配置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属于中央政府的权力开始下移,从此,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开始生重大的变化。本书是对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基本脉络的梳理,给出一个清晰和较全面的关系发展线索。书中从总结清前、中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内容、晚清地方势力崛起原因这两大影响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因素开始,按时间及重大事件发展的线索为序依次简要说明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战后、庚子前后、新政、辛亥革命几个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特征。本书进一步深入和开拓了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