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岑仲勉著岑仲勉先生(1886-1961)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学研究,在隋唐史、先秦史、古代文献学、中西交通和民族关系、史地考证等方面,均卓越有建树,为国内外史学界所推重。欲了解古代地名今在何处,必先求出地名之原来或相的之拼音。西域各地,大致通行拼音语言,同一名之汉译,多者可至二三十个。即就拼音文字而言,亦可有几种不同拼写方法。异译既多,令人很难记忆。
-
渑水燕谈录 归田录[宋]王闢之撰;吕友仁点校[宋]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书"的一种,收录宋人的笔记两种。 一种《渑水燕谈录》十卷,宋王辟之撰,书中所记大半是当时士大夫的谈议,而这些谈议涉及绍圣二年以前的许多政事,是一部有史料参考价值的书。 另一种《旧田录》二卷一百一十五条为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撰,内容涉及北宋前期的人物事迹、职官制度和官场轶闻等,多系作者耳闻目睹,其史料价值为人们公认。
-
归田琐记(清)梁章钜撰;于亦时点校《归田琐记:清代史料笔记》作者梁章钜,仕宦而心泉石者,其曼倩之所谓大隐乎?餐石髓,撷芝蕤,蓬虆而行,鞅掌与使,溷跡於春庑,堆名於枕流,情则邈矣,非干济之才。垂缨纵,拖青紫,振藻云路,剖符要津,已髟髟其莫龄,犹恋恋於华朊,伐则洪矣,非恬退之操。夫唯身居魏阙之上,心依衡宇之下,如吾中丞师者,斯真能两全之者欲?公以十五世之华胄,策四十载之茂勳。方其珥笔木天,通籍金马,启曲江之,被宫锦之荣,同列者争蹑青云,競击丹轂,而公甫缀鹓鹭,卽思桑梓。榕城有栖隐之志,梅坞多传经之彦。枕葄六执,悠游十春,甘使邓禹之笑人,不学颛孙之干录,书以是服公志之澄。既而任郡守,历藩牧,莅官句吴,驻节章贡,练湖濬而三江稔,金带解而二鬴平,九迁可期,万石奚让。而公让官之表,雅慕叔子为霖之愿,无媿安石骊驹三唱,除书在门,鸾鷟一鸣,大吕听律,难进易退,古人是期,书以是服公才之大。既而天子南顾桂管,思得荩臣,畀之封圻,颁以节铖,於是五稔象郡,半载胥台,勚宣道济之沙,绩著伏波之米,练士于瓴甋,战衡于艅艎,朝知李晟为大臣,人呼杜诗以慈母。而公乃扁舟载石,峻峡投香,一篇留誓墓之文,三径种延龄之菊,书以是服公寺巽帚日之勇於任事,而恬於居官。今者林泉怡性,著述等身。仿唐人之闽书,沿宋稗之旧例,穿穴百氏,剽窃一家,阐扬忠贞,臚述耆旧。小亦足以正洨长之说,补华陀之书,洵可纲维世风,利泽羣彙已,公之经济,具见一斑,垂诸蓺林,嘉惠来学。书为韩、范之部吏,隨籍、湜之后尘,公诿以校,付之剞劂。所愿名山日富,春风正长,他时撰杖座间,亲接绪论。则是编也,为容齐之初笔,浣花之纪年也欲?道光二十五年冬十二月受业仁和许惇书谨譔。
-
浪迹丛谈续谈三谈(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本书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是清代后期名臣梁章钜(1775——1849)的著作。《浪迹丛谈》十一卷,作于1846至1847年,杂记清末时事、人物、典章制度和扬州一带的名胜掌故等,还涉及古代名物、史事的考订,古代诗歌、碑铭、书画的评介,甚至傍及方药、及诗作。《浪迹续谈》八卷,作于1848年,多记温州、杭州、苏州等地的名胜、风俗和物产,及明清某些戏曲、小说的旧闻和掌故。《浪迹三谈》六卷,作于1848到1849年,内容多杂考古代的名物、年号、饮食等。 本书记载翔实,考订精当,文笔尚佳,也适合闲读。
-
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华书局编辑部本书追述了远古人类进化的足迹。前五篇讲述了一百万年至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后三篇讲述了人类文明的初期——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情况。
-
史记(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在史记之前,有以年代为次的“编年史”如春秋,有以地域为限的“国别史”如国语、战国策,有以文告档卷形式保存下来的“政治史”如尚书,可是没有上下几千年,包罗各方面,而又融会贯通,脈络分明,像史记那样的通史。 唐刘知几的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所谓“二体”,就是“编年体”和“纪传体”,而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从此以后,历代的所谓“正史,从汉书到明史,尽管名目有改变(例如汉书改“书”为“志”,晋书改世家”为“载记”),门类有短缺(例如汉书无“世家”,后汉书、三国志等都无“表”、“志及世家”),但都有“纪”有“传”,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体例。 据司马迁自序,史记全书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共一百三十篇。今本史记一百三十卷,篇数跟司马迁自序所说的相符。但汉书司马迁传说其中“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魏张晏注:“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按:即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传靳列传。兀成之间,褚先生补缺,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可见司马迁编写史记,只能说是基本上完成,其中有若干篇,或者没有写定,或者已经定稿而后来散失了。
-
旧典备徵 安乐康平室随笔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旧典备徵》和《安乐康平室隨笔》,是近人朱彭寿所著的两种较有价值、带工具书性质的清代史料笔记,对文史爱好者、尤其是对清史研究工作者,会有相当的帮助。《旧典备徵》被时人称誉为“于先朝国故人物,详稽博考,原原本本,殚见洽闻,凡诸纪载,既备且确,其体例与《弇州别集》相近,而精核过之”(见刘承干跋),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各省状元人数”条,记录了起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年)讫光绪三十年(一九○四年)的二百数十年间共一百十二科各省状元的姓名、籍贯、科名等,可与清代进士题名碑录和馆选录等记载互相参照比较,“浙江鼎甲考”条,则专记起顺治六年(一六四九年)讫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约二百五十年间的浙江籍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籍。“武鼎甲考”条,记录起顺治三年讫光绪二十四年的武科鼎甲姓名、籍贯,可以弥补进士题名碑录中记文不记武的不足。又如著者仿傚《归田琐记》记载闽籍得谥者例,在“浙省人得谥者”条中,按杭州、湖州、宁波、绍兴、台州、衢州、严州、处州八个地区记录了浙江人得谥者的姓名、县籍、官职、谥号和得谥年代,可以和“一家人得谥者”条互参,起到一种谱牒的作用。其它如“世家”等条,均属此类。《安乐康平室隨笔》六卷,撰成於民国己卯(一九三九年),並先於《旧典备徵》在一九四○年排印问世。此书按事列条,不加标题。据著者称,他在撰写《寿鑫齐丛记》以外,“隨时纪载者,或谈近事,或溯旧闻,或述家风,或抒己见,兴之所至,信笔即书,虽雅俗兼陈,漫无体例,顾其间零星考订,稍有发明,且於生平身世所经,时亦誌其雪泥鸿跡,凡所缀辑,似与渔洋山人诸笔记意趣略同,爰命儿孙辈别录为卷,而以隨笔名之。”“安乐康平”四字,是光绪丁未岁(二一十三年)除日,清廷颁赐朱彭寿春联中语,因即以此名其室,並称其书。《隨笔》就其内容而言,比《旧典备徵》所记题材更为广泛,除典章、人事以外,还兼及诗词、文字音韻、版本目录、古钱、画卷等方面的记载、考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起光绪二十八年讫宣统三年冬亲郡王得谥情況,在卷四中便有较详细的记载,可以补《皇朝谥法表》和清代职官年表之类工具书的不足,卷五中则就一些王公大臣的谥号和《皇朝通志》、《清文献通考》、《八旗通志》中有所歧異之处,提出质疑或纠缪。卷二中对清代考试制度中的某些情況,也有可资参考的叙述,如介绍补应殿试者的考卷,考试官按例在卷面加盖“补”字红戳,此种试卷不入进呈的前十名考卷内;著者自己曾擔任过考试各省孝廉方正阅卷官,在卷三中记述殿试阅卷大臣在阅卷过程中的规定、程式情況(卽所词“转桌”),亦颇可。
-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暂缺简介...
-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暂缺简介...
-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