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胡适手札胡适著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做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家风范。胡适,世居安徽绩溪,民国前二十一年出生于上海,二十岁赴美留学,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六年返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胜利之后为北京大学校长。旅美期间,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民国四十七年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任院长职。民国五十一年逝世于南港任所,享年七十一岁。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早在民国六年一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后来的八不主义: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三、不用典;四、不用套语烂调;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七、不摹仿古人;八、不避俗话俗字。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的看法是:一、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二、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三、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本书分上下二册,主要搜集了胡适先生平时的一些随笔及信件。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的快乐(清)陈季同著;黄兴涛等译;内容提要:在近代“中学西渐”史上,有三个中国人的著作可以说真正在西方畅销过:他们是陈季同、辜鸿铭和林语堂。三人前后相继,同属闽籍。如今辜、林二人已是人所共知、著作广被士林,独陈季同一人仍湮没无闻。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研究者的一个疏忽。陈季同曾在法国留学和从事外交工作近20年,精通法、英、拉丁等多种文字。被誉之为“我国研究法国文学的第一人”。(曾朴语)他一生主要以法文写作,著书多种,“极得法国文坛赞许”。法国文豪法朗士就称赞其文笔“诚实而轻敏”。所著诸书,多曾重印数次以上,并被译成其他文字。《中国人自画像》和《中国人的快乐》是陈季同最为重要的法文著作。尤其前一本,更是他的成名作。该书首次面对欧洲读者,从一个中国人的立场出发、对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中西文化发表看法,从而开启了中国人独立从事此种文化交流活动的先河。辜鸿铭和林语堂都曾受到他的影响。两书曾分别出过英文版。此次是首次出版中文译本。
-
阉宦秽史王旭东编著暂缺简介...
-
冤狱述略董伯庸,张南编著暂缺简介...
-
乾隆与和坤李景屏,康国昌编暂缺简介...
-
酷吏外传任书智,宋建华编著暂缺简介...
-
艺苑寻珍袁德珍,毛秉莹编著让?艾什诺兹写的是一些人称“边角废料”的离奇事件:《切罗基》中的鹦鹉,《出征马来亚》中的假公爵的命运抗争,《高大的金发女郎》中屡屡推倒男人的神秘失踪女。在这些故事里,爱情、侦探、冒险总是一种过度切分的语句以及滥成灾的各种比喻恶作般地纠缠在一起,然而每一个细节又都是精心雕琢煞费苦心。这种由太多废话堆砌出来的杂货铺、语词工场,并没有吓坏早已领略过新小说的艰深晦涩的读者,
-
语文版春秋左传完颜绍元著暂缺简介...
-
春秋彀梁传全译白本松译注中华人民共和国1996年~2000年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
历代名臣奏议选译周俊旗,汪冰著译中国历代的奏议多得难以统计,我们选编这本名臣奏议的宗旨是,尽可能在不大的篇幅里,向读者展现奏议类文章的概貌和风采,并通过奏议这扇窗子来观察中国历史发展和封建官场等尽量广阔的历史层面。为此,在选编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各个时期和各种类型臣子的平衡,对奏议所反映出的内容也力求广泛多样。本书所选的奏议从战国至清,时间跨度为两干多年,包括战国时期二篇,汉代六篇,三国时期一篇,魏晋南北朝时期二篇,隋代一篇,唐代五篇,宋代七篇,元代一篇,明代三篇,清代七篇,共计三十五篇。这三十五篇奏议有长有短。其作者有当朝的,有在野的,有受皇帝倚重的,有被皇帝轻视的,有文臣,有武将。他们写的奏议也因作者性格不同而风格各异。有的直抒己见,血气方刚;有的深谋远虑,谨慎委婉;有的清正廉明,忠心赤胆;有的除旧布新,笃志务实。上书的内容多种多样,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以及皇帝本人等等,方方面面,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封建国家和君主遇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其中不少是反映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这些奏议的读者——帝王也是各不相同,有拓展疆土、张扬国威的创业之君,也有无能无才的亡国之君;有勤政贤达的明君,也有荒淫无道的昏君。不同奏议的命运也不同,有的被君王采纳,臣子加官进爵,成就了一番事业;有的不被君王理睬,耗尽心血的经国大略如泥牛入海;更有甚者,有的臣子还因上书触怒了皇帝而被罢官入狱,报国无门,赤心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