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清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编中部平原地区属于排水不畅的低冲击平原,这里地势平缓,洼池、湖淀分布广泛。低洼地区水无去路,自然灾害频仍,多春旱秋涝。雍正年间在中部平原所进行的营田主要分布在东、西淀一带,这里易受淀水和附近河水的泛滥之灾,许多地区在雨水较少的年份,旱作可以收获,雨水稍多,便颗粒无收。在这里,水源不是问题,而如何防御河水和淀水的冲决成为这次营田的主要任务。因此,从营田方式上分,可以把这一带的营田分为围田和筑堰营田两种方式。
-
潘家园书声王曾瑜 著《潘家园书声》是由王曾瑜编写,《潘家园书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忆黎澍先生》《中国古代卖官鬻爵的教训》《康王出使和救援开封的真相》《宋代的绿色革命》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谁的荷尔蒙在汉朝飞涅格屠夫 著公元一九八三年某年某月某日,天降大雨,雷破长空,飞禽走兽哀嚎不止……一小子口衔假玉出生。此公姓涅,单名一个格字,大龄二十有八,正值草样当儿,乃尘世中迷途小流氓。读过几年书,却学而无才,因而能仗义疏财,常两袖清风,于锦城荒郊觅得一处偷生之地,蜗居其中。后经高人点拨,出入大染缸六载,只得本科证书,却习有一技傍身,能将诗文庖丁解牛,肢解出一片“尸文”,且能熏人耳目,腐蚀德行。于是得雅名——涅格屠夫。
-
蔡东藩说中国史·南北史演义蔡东藩 著汉晋以降,外族渐次来华,杂居内地。嗣是五胡十六国,迭为兴替。后来弱肉强食,彼吞此并,辗转推迁,又把十六国土宇,浑合为一大国叫作北魏。后来北魏又起内讧东分西裂,无暇顾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东魏改为北齐,西魏改为北周,西土又分作为三分,周最强,齐为次,江南最弱。鼎峙了好几年,齐为周并,江南但保留十分之二险些儿要尽属北周了。就中出了一个大丞相杨坚篡了周室,复并江南;既受周禅又灭陈氏,居然统一中原,合并南北……
-
蔡东藩说中国史·前汉演义蔡东藩 著吾国之有史,由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窃案迁《史》起自黄帝,讫于天汉,大旨在叙古从略,叙秦汉从详,综计得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余言。班《书》则始于秦季,终于孝平王莽,几百二十卷,计七十余万言,视迁《史》为尤繁矣。后之学者,慕其名,辄购《史》《汉》二书而庋藏之,问其熟览与否,则固无以应也。盖二书繁博,非旬月所能卒读,且文义精奥,浅见之士,尚不能辨其句读,一卷未终,懵然生厌,遑问其再四寻绎乎?他若涑水《通鉴》、紫阳《纲目》,以及《通鉴纪事本末》《通鉴辑览》《纲鉴会纂》《纲鉴易知录》等书,编年纪事,历姓相承,而首数卷间,各列秦汉事实,读史者辄举而窥之,固求其提要钩玄,记忆不忘者,亦罕有所闻。至如稗官野史之记载,则一鳞一爪,或犹能称道之,是无他,稗史之引起观感,令人悦目,固较正史为尤易也。鄙人不敏,尝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由今追昔,溯而上之,以至秦汉。秦自始皇至子婴历国三世,第十有五年耳。依事演述,寥寥数回,不足以成卷帙;且名为一朝,但闻。暴政,未底于治,实为由周至汉之过渡时代,附入于汉,存其名而已足矣。汉则两京迭嬗,阅年四百有余,而前汉二百一十年间,有女宠,有外戚,有方镇,有夷狄,有嬖幸,有阉宦,有权奸,盖已举古今来病国之厉阶,汇集其中,故治日少而乱日多。其尤烈者,则为女宠,为外戚。高祖以百战成帝业,而其权且移于宫闱;文景惩之,厥祸少杀;至武帝尊田蛉,贵卫青,女宠外戚,于此复盛;至许史盛于宣元,王赵丁傅盛于成哀;平帝入嗣,元皇后老而不死,卒贻王莽篡弑之祸;然则谓前汉一代与女宠外戚相终始,亦无不可也。本编兼采正稗,贯彻初终,所有前.汉治乱之大凡,备载无遗,而于女宠外戚之兴衰,尤再三致意,揭示后人,非敢谓有、当史学,但以浅近之词,演述故乘,期为通俗教育之助云尔。班马可作,当亦不笑我粗疏也。惟书成仓卒,不无讹词,匡而正之,是在海内之通儒。中华民国十四年立冬之日,古越蔡东藩叙。
-
蔡东藩说中国史·后汉演义蔡东藩 著蔡东藩(1877-1945),渐江萧山人,著名通俗史家。自1916年至l926年10年同,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迄民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蔡著名为演义,实为通俗历史。其作品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真实可信。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可谓通俗史著的经典。蔡东藩也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此次出版的“蔡东藩说中国史系列”,包括了蔡东藩先生的全部断代史作品,内容前后相继,但每部皆可独立成篇,构威了一整套中国通史。
-
蔡东藩说中国史·两晋演义蔡东藩 著《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失,不一而足,而《涑水通鉴》《紫阳纲目》叙述晋事,书法与《晋书》相出入者,亦不胜举焉。愚谓当今之时,以古为鉴,不必问其史笔之得失,但当察其史事之变迁。两晋之史事繁矣,即此内讧外侮之复杂,仆已更难详。宫闱之祸,启自武元,藩王之祸,肇自汝南,胡虏之祸,发自元海;卒致铜驼荆棘,蒿目苍凉,鳌坠三山,鲸吞九服,君主受青衣之辱,后妃遭赭寇之污,此西晋内讧外侮之大较也。王敦也,苏峻也,陈敏杜搜祖约也,孙恩卢循徐道复也,而桓玄则为篡逆之尤,此东晋内讧之最大者。二赵也,三秦也,四燕五凉也,成夏也,而拓跋魏则为强胡之首,此为东晋外侮之最甚者。盖观于东西两晋之一百五十六年中,除晋武开国二十余年外,无在非祸乱侵寻之日,不有内讧,即有外侮,甚矣哉!有史以来未有若两晋祸乱之烈也。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自古皆然,晋特其较著耳。鄙人愧非论史才,但据历代之事实,编为演义,自南北朝以迄民国,不下十数册,大旨在即古证今,惩恶劝善,而于《两晋演义》之着手,则于内讧外侮之所由始,尤三致意焉。盖今日之大患,不在外而在内,内讧迭起而未艾,吾恐五胡十六国之祸,不特两晋为然,而两晋即今日之前车也。天下宁有蚌鹬相争,而不授渔人之利乎?若夫辨忠奸,别贞淫,抉明昧,核是非,则为书中应有之余义,非敢谓上附作者之林,亦聊以寓劝戒之意云尔。惟书成仓猝,不免诖误,匡我未逮,是所望于阅者诸君。中华民国十三年夏正季秋之月,古越蔡东藩自叙于临江寄庐。
-
甲申之变王兴亚 著明清之际的甲申年初,在中国大地上大明、大顺、大清三个政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李自成在中原战场上五溃明军之后,建国西安,分兵两路,直逼北京,所高披靡。刚戾自用的崇祯帝拯救危局的计划连遭破产,走投无路,自缢煤山,宣告朱明王朝的覆亡。大顺领导集团满足于取得的胜利,忘乎所以,措置失宜,为清朝所利用。吴三桂降清,大顺军兵败山海关,清军长驱直入,用武力削平了群雄,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从此,文明较低的满族成为中国的统治民族,进一步强化皇权,加强思想控制,阻滞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正常发展,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华文明也由此落到了西方世界的后边。
-
炎帝千年史前史雷昭声 著《炎帝千年史前史》以五千年前的巫山后稷开篇,至蛮氏戎的马家窑文化结束,马家窑文化的结束时间是公元前2050年,已接近夏初。从开始至结束,约1000年左右。通过对史前炎帝史的研究,本书将中国信史的时间向前延伸至距今5000年,这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和初创的成果。 在本书中,作者雷昭声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巫山后稷族的大溪文化,共工北上中原,炎帝名声大振,炎帝共工族的庙底沟二期文化,西戎族的马家窑文化,炎帝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等内容。
-
左传讲读王维堤 著本书为胡晓明主编的《国学名著讲读系列》的其中一册。 《左传》是我国一部比较古老的编年体历史书。它以春秋时期鲁国的十二位君主的在位时间作为记事的线索,上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讫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记载了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史实,为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尽而系统的史书。它广泛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活动,揭示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荒戮残暴和虚伪,表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和具有爱国精神的人物,表现了作者褒贬美刺的鲜明态度和一些比较进步的思想,是我们今天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的重要文献。读本书一书,让我们重温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