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隋唐五代史讲义邓广铭 著《隋唐五代史讲义》是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隋唐是我国历史从分裂到统一以致全面繁荣的重要时期,作者从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解剖隋唐五代兴亡之迹,分析其得失利弊,援证充分,原原本本,以宏观见微观,立论精当,要言不烦,是同类著作中的上乘之作。《隋唐五代史讲义》由中华书局出版。
-
最真实的汉朝汤余 著历史的星空中,有无数美丽的故事,有无数的无名英雄和无声大爱。要看到它们,了解它们,就必须了解最真实的历史。了解汉朝,了解刘氏江山,了解萧何、张良、东方朔等人,就必须了解最真实的汉朝。《最真实的汉朝》立足于“真实”二字上,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汉王朝最本能、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内容与普通市场书迥异,即普通市场书要么单一地进行历史陈述,要么只作历史事件和人物上的评论,让读者产生单一的历史认识。本作品以说故事、讲道理的方式,将汉朝“最真实”的历史和“最本能”的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以历史的方式将中国人社会和文化的最强一面表现出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汉朝,认识一个“最真实”的中国历史。
-
大汉帝国在巴蜀饶胜文 著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再现刘备崛起豫、徐,寄业荆、郢,顾援于吴越,奋威于巴蜀,终承继东汉大统的艰难历程;再现诸葛亮绾合客居政权与本地土豪力量,振作精神,北向以争关陇,并企图号令天下的矢志不渝;及其之后蜀汉政权的抗争与沉陷的整个历程。企望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过往的人与事的意义;企望实现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本书内在的骨架是一种回环式的梳理:从蜀汉集团的政治论述中厘清其政治定位,以政治定位为参照衡量其政策策略的取舍,以蜀汉集团的兴衰脉络检点其主要政策策略的得失,再以这种成败与得失的比照回溯其政治定位。最后归结到:政治定位如何影响一个政治集团的兴衰。藉此视角,通过对蜀汉兴亡过程的完整领略——刘备的崛起及其局限、诸葛亮在局限中的努力、蜀汉国策的调整及蜀政的衰败——冀能对政治变迁的内在逻辑有所体悟。本书在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上——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评价、永安托孤到底托了什么、襄阳之战的三方博弈、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战略与战术原因、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一段老生常谈的历史里,领略全然不同的风景,这是本书最殷切的期许。
-
晚清汉学研究程尔奇 著汉学作为既定的概念,清末已经走入死角。但是其考据方法,以及效法古文经师从小学入手,说经不流于空疏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却在后世学人中引起共鸣。民国时期,是否谙熟清代汉学家们的考据方法,甚至成为学术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学术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晚清汉学研究是中国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作为乾嘉汉学的延续,晚清汉学有其自身的变化和特点。《晚清汉学研究》通过对晚清汉学的演进脉络与学术成就的梳理,探讨晚清汉学与其他学术流派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乾嘉意义上的汉学在晚清的发展趋向。作者认为汉学的考据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在清末民初更得到延续。这些又可视为晚清汉学的推陈出新,是其在衰落中的新发展。是学术文化延续的标识。令人思考。
-
南诏史梁晓强 著南诏是唐朝时期云南彝族先民建立的一个地方封建政权,存在250年。南诏在唐朝廷扶持下壮大,与大唐帝国休戚与共,同兴共衰,与唐朝、吐蕃存在三角政治关系。疆域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黔西、川南部分地区以及缅甸北半部分、越南、老挝的部分土地。《南诏史》作者梁晓强跳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局限,以全面收集、力求完备,并经过细致解剖分析的、真实可信的各类历史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民族学、宗教学、考古学及传世文物等方面资料,以全新的思维角度来诠释和重构南诏国的历史,以图再现和恢复被重重迷雾紧裹着的、并被人们一再误解的南诏历史原貌,期望读者通过对《南诏史》的阅读,能够品味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
了解历史 中国二十四朝100座陵墓李默《*国二十四朝100座陵墓》再现了*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史实具体,通俗易懂,图片丰富悦目,是一部有品位的历史知识读物,简明生动的文本阅读,多样化的图片表现形式,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乱兴衰,一个个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间组成一部凝重的历史百科全书。*国古代陵墓制度是*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物化表现形式,不同时代的陵墓制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李默主编的《*国二十四朝100座陵墓》向读者介绍了历***著名的陵墓,让读者从中对*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帮助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
诗说秦汉史龚延明 著《诗说中国史系列:诗说秦汉史》以五言诗的形式讲述了自秦朝建立至东汉灭亡这四百多年间的重大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语言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奇特,读来朗朗上口。书稿中大量的注文更为《诗说中国史系列:诗说秦汉史》增添了史料价值。作者用古诗五言体的形式,通过再现重要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叙述了秦、汉两个朝代兴起与衰亡的历史。《诗说中国史系列:诗说秦汉史》适合具有中小学文化水平的读者,也适合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阅读参考。
-
中华通史·第2册陈致平 著《中华通史》是一部普及性的通史巨著,其内容,据作者自言:“但求浅易,不求深入,只是将一部中华民族历史,平铺直叙,交代明白而已。其目的,一是希望能使读者,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活动,有一个通盘的概念。二是希望能使读者对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三是在文字组织方面,用讲话方式,原原本本说来,希望能给读者一个一气呵成、一目了然的印象。这样,庶几能达到一个“通”字,以企能符合一般常识性与普及性的要求。”全史之前有一“中华五千年历史要略总述”,以简洁的言语提纲挈领,厘清若干历史观念,之后寻迹探进,以朝代为单元分篇讲述。本册由秦讲至三国时代。 作者简介:作者介绍,荣获奖项,以往作品,特别称号以及作者影响力。陈致平(1908—2002),原名陈均,字致平,原籍湖南衡阳,父名陈贞瑞(号墨西),为革命元老,曾任职于衡阳文献会。陈均自幼居北京,毕业于北京私立辅仁大学历史系之第三届(1933),受业于该校校长陈垣(援庵)先生之门为入室弟子,自七七事变毁家赴难流离后方,以后乃以字行。初任教于北京辅仁、汇文、崇德各中学,后任教于成都光华大学再辗转各地。曾任教于国立广西大学及同济大学,1949年应聘赴台湾任教于“国立”师范大学(初名师范学院)、私立文化大学及台湾之辅仁大学等校。其间一度赴新加坡任教于南洋大学,为文史教授数十年,著有《中华通史》(十二册)及《秦汉史话》等书。
-
了解历史 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100场战役李默 著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国和*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决定*国发展历程的100场战役/了解历史》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决定*国发展历程的100场战役/了解历史》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
失落的王朝蔡冬萍 编著《失落的王朝》讲到的几个王朝,有的在历史上昙花一现,有的则活跃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对汉文明影响甚巨。楼兰、大宛、古格、龟兹、古蜀等一个个小国家,以各自的神采丰富着我们的文明。顺着蛛丝马迹,慢慢地走近那段历史,在断层的真相中,感悟那些神秘消失古国的灿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