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第四卷·夹缝求生〔韩〕孔元国 著,金爱华 译本书为“春秋战国”系列第四卷,讲述了在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背后,处在大国缝隙中求生存的小国的故事。这些小国在大国之间艰难度日、沦落为 “棋盘的棋子”。随着霸权之争愈加激烈,强国对小国的外交威胁、军事威胁也随之成倍增加。尤其是位于晋楚两国之间的郑国,备受战争的侵扰及强国的威胁。郑国政治家子产通过自身的聪明才智及严格的法律,维护了郑国的政权稳定。子产展现了真正的政治是什么,表明绝不是只有强国才能谈政治。他为政之方略,对重新思考现今处于大国缝隙中的小国如何谋求生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春秋战国·第五卷·吴越争霸〔韩〕孔元国 著,张晴晴 译本书为“春秋战国”系列第五卷,主要讲述了位于中国南方的吴越春秋史。在这段时期,仇恨与复仇、欲望与智慧像刀与枪一样激烈碰撞,写下一部人间诸事的教科书。本书结合《左传》《国语》《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史书资料,采取小说的叙述方式,尽可能还原了吴越楚三国争霸的具体过程以及其中“吴越同舟”“同病相怜”“卧薪尝胆”“兔死狗烹”等众多故事的原始面貌,并且引领读者找出藏在这场浩大历史复仇剧背后的那些看不见的剑。
-
清明上河图,风俗画里的中国绘画史邦妮八百多年前,北宋画家张择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汴京城美丽的清明景象,此画即是《清明上河图》。通过这卷长达5米的画卷,画家将宋朝的历史、社会风俗、宋代生活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并以此“宋代风俗画”巅峰之作,进入宋代艺术史,探讨两宋风俗画的兴起、繁盛与衰落,及其在中国艺术史、历史中的重要性,从而延伸至对整个中国绘画史的梳理,以及中西风俗画风格对比解析。
-
忽必烈周良霄 著忽必烈是中国和蒙古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了蒙古族从早期的游牧奴隶制到中原封建制的飞跃,创建元王朝,行用汉法,统一全国。他的活动,对中国疆域的奠定,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以及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巨大的影响。本书充分肯定了忽必烈在上述诸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详细分析了在其治下蒙古贵族、色目人及汉人官员间相互倾轧、争夺的政治升沉,其纵横捭阖的政治权术以及穷兵黩武的对外侵略战争等。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忽必烈的专著,立体展现了忽必烈跌宕起伏、功过纷纭的一生,同时也是探讨元朝政治史的一项重要成果。
-
春秋战国 第七卷 战国七雄〔韩〕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本书为“春秋战国”系列第七卷,讲述了“战国七雄”为增强国家实力、实现统一霸业所采取的变法图强策略。这一时期,为了在战争中取得主动权,各国君主都十分重视外交战略和军政计谋,胸怀天下的吴起、李悝、孙膑、商鞅等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和战略家开始受到重用,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其中,吴起和李悝擎起了战国时期变法图强的面大旗,在魏国改革图强,并尝试推进法家思想。齐国的孙膑继承了吴起兵法的神髓,成为历史上一颗璀璨的兵家明星。受到秦孝公重用的商鞅,在秦国大刀阔斧地推行变法,为秦国日益强盛终一统天下奠定了重要根基。
-
纵乐的困惑[加] 卜正民明代中晚期经历了一次经济变革,商业蓬勃发展,改变了明朝人日常劳作、旅行和消费的方式。明太祖朱元璋为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而一手打造的社会组织结构和通信交通系统,成了商业世界赖以成长的奠基石。人们追逐时尚,享受物质的愉悦。富商巨贾把手中的真金白银,换作跻身上流阶级的通行证。女性不再只是家庭的附庸,通过写作诗文、远途旅行、做小生意彰显自身的存在。旧有的阶层结构和道德界线变得模糊,金钱似乎成了唯一的筹码,让上层士大夫感到困惑与焦虑…… 卜正民凭借严谨而深刻的学术眼光和高超的叙事技巧,将官员、游人、外交使者、砖瓦匠、商人、纺织工人、妓女等各类人物及其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社会世相图,再现明代三百年的社会文化变迁,令人得以一瞥一个王朝风雅、狂欢的最后身影。
-
汉晋简牍与制度史丛稿沈刚《汉晋简牍与制度史丛稿》是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沈刚教授以汉晋简牍所见地方行政史料为材料,对这一时期的制度史进行考察的一部学术专著,分为四个专题:(1)简牍学研究方 法:主要针对简牍研究史及其与秦汉历史学的关系、整理与研究方法,以及对简牍外缘信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2)西北地区出土汉简研究:对西北汉简涉及的身份制度、军政 制度等一些具体制度进行了考辨。(3)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对吴简中涉及的行政文书制度、人口控制等问题做了考察。(4)汉晋制度史研究:讨论了汉晋时期制度史的几个 具体问题,关注制度变迁及相关影响因素。全书内容主要集中于秦汉魏晋时期出土文献与制度史。
-
大汉帝国在巴蜀饶胜文 后浪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
-
契丹学研究任爱君契丹是中古时代生活于北方的古代少数民族。907年建立辽朝,1125年被金朝灭亡后,又越过戈壁,在西域建立西辽政权,一直到1218年被蒙古灭亡为止。契丹积极吸取中原和其他地区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契丹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献、文物、遗址,对中华民族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围绕对契丹历史文化的研究,形成一门学问,即契丹学。《契丹学研究》是坐落在契丹故地上的赤峰学院主办的,旨在为契丹学研究开辟学术交流渠道的学术辑刊。本辑即为辑。本辑分为“历史与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献资料研究”、“语言文字”、“学术动态”等栏目,收录的论文涵盖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多学科领域。这些论文从多种专题或视角,运用丰富的史料,探讨契丹学领域中的多种问题,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展示了契丹学不断向纵深拓展的学术前景。
-
隋唐五代史要义金宝祥 著金宝祥先生是著名史学家、隋唐史大家。本书对隋唐五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事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使读者能够对中古社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明晰隋唐五代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在国际社会的位置。作者对于均田制、两税法、藩镇割据等论述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对于隋唐五代时期社会变革具有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