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细读两宋三百年刘路提起宋朝,不少人的的人印象是“积贫积弱”,然而宋朝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本书从赵匡胤建立宋朝开始,到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止,按时间顺序细读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分析宋朝的对内对外政策、两宋人物的心理风貌、几次重大的改革、文人与武人在宋朝的地位、面对内部起义和外部势力时的决策,为读者展现一个显微镜下的大宋。
-
原色三国志周渝三国,一个群星闪耀、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演绎、传说和浪漫遐想的舞台。“一吕二赵三典韦”“过五关斩六将”“白衣渡江”……时至今日,三国英雄的形象仍旧生动鲜活,三国英雄的事迹仍旧广为传颂。然而,一千八百年过去了。经过野史、小说、戏曲、评书、连环画、影视剧、游戏等各种作品的塑造,三国英雄的形象往往和他们的本真面貌相去甚远,掺杂了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忆和时代特征。那么,刘备、关羽、诸葛亮,孙权、周瑜、太史慈,曹操、许褚、夏侯惇,这些主公臣下、文臣武将的真实形象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相貌是英俊还是丑陋?他们的身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披挂什么样的甲胄,使用什么样的武器?他们的才能、武力、功绩和传说中有什么不同?这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结合现代考古成果,以人物彩绘、装备图解、真人复演等形式,还原三国人物的本真形象,再现汉末三国的社会风貌,为广大历史爱好者和汉服、甲胄爱好者提供直观的视觉参考。
-
晚清铁路认知史论雷环捷本书围绕晚清铁路认知如何发端和如何演进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书中第一章追溯中国铁路认知的起源;第二章立足铁路认知的发端——19世纪30年代郭实猎等传教士的中文著述,追踪其在中国的初步传播轨迹,进而探讨铁路认知的初构过程;第三章则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以铁路译词的变化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地考察铁路认知的本土化;第四章主要从清廷内部的视角出发,论述洋务运动时期铁路认知的转变;第五章承接之前数章,继续关注铁路认知的演进趋势;第六章以代表性人物——曾鲲化为中心,通过个案研究管窥清末时期铁路认知的更新状况并进行考察。
-
春秋战国 第七卷 战国七雄〔韩〕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本书为“春秋战国”系列第七卷,讲述了“战国七雄”为增强国家实力、实现统一霸业所采取的变法图强策略。这一时期,为了在战争中取得主动权,各国君主都十分重视外交战略和军政计谋,胸怀天下的吴起、李悝、孙膑、商鞅等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和战略家开始受到重用,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其中,吴起和李悝擎起了战国时期变法图强的面大旗,在魏国改革图强,并尝试推进法家思想。齐国的孙膑继承了吴起兵法的神髓,成为历史上一颗璀璨的兵家明星。受到秦孝公重用的商鞅,在秦国大刀阔斧地推行变法,为秦国日益强盛终一统天下奠定了重要根基。
-
明代的王朝国家之路赵现海本书是一部大部头的著作,涵盖了作者研究明朝长城沿线政治史至少十余年来的思考。全书以长城内外为中心,将明王朝的政治、军事格局鲜明、翔实地描写出来。书中作者提出了若干新颖的概念和观点,比如提出洪武初年的“内敛型王朝国家”、洪武时期王朝国家的“差序疆域”、仁宣时期“内政本位”取向与“收缩型王朝国家”等。在整个历史以及中西方比较的视角下,来看明王朝国家的地缘政治,有非常宏大的格局和视野。本书史料极为翔实,以《明实录》为例,基本已消化吸收了与相关主题的所有资料。
-
读历史就该这样细读顾诚李自成麾下大将李岩其实并不存在?“明朝首富”沈万三其实是元朝人?…………这些看似惊人的观点,背后都是顾诚先生对史料极其小心的抽丝剥茧和极其严谨的推理考证所得。比如他写《李岩质疑》一文时,不仅翻阅了各种档案、文集,甚至查阅了一千多部地方志,从而认为有众多史籍记载的李岩其实是虚构的。《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一文,他指出包括《明史》在内的多种史料有误, “明朝首富”沈万三其实是元朝人。《明前期耕地数新探》《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谈明代的卫籍》等文,更是因其开创性的贡献,在学界具有不可撼动的经典地位。翻开本书,当代史学考实代表顾诚带你穷尽史料,穷根究底,严谨考证,反复质疑!
-
九色鹿·生计与制度杨培娜本书从海洋经济的角度理解明清广东、福建乡村社会的变迁,强调以海为主的生产生存方式具有独特的节律和特质;同时,不能简单地将沿海地区视为划分海洋和陆地的地带,而应将之视为一个包含了各种不同生计人群的活动区域,主张从水陆互动的观照下重新审视人与海、陆之间的关系。全书试图从明清时期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人群的户籍身份、经济生产和社会组织乃至意识观念等方面,探讨从明初到清代前期生活在水陆之交、闽粤之界的地方生民在王朝军事政治和经济社会政策之下,如何缔造其生活空间和社会秩序,说明王朝体制转变与沿海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形态和社会组织变化之间的关系。
-
春秋战国·第五卷·吴越争霸〔韩〕孔元国 著,张晴晴 译本书为“春秋战国”系列第五卷,主要讲述了位于中国南方的吴越春秋史。在这段时期,仇恨与复仇、欲望与智慧像刀与枪一样激烈碰撞,写下一部人间诸事的教科书。本书结合《左传》《国语》《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史书资料,采取小说的叙述方式,尽可能还原了吴越楚三国争霸的具体过程以及其中“吴越同舟”“同病相怜”“卧薪尝胆”“兔死狗烹”等众多故事的原始面貌,并且引领读者找出藏在这场浩大历史复仇剧背后的那些看不见的剑。
-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李开元本书是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初稿是其在东京大学的博士论文(原为日文)。2003年,作者同年推出中文版、日文版。中文版收入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六辑。此次出版的是中文初版的增订版。本书的重要贡献,缘于作者根据《史记》《汉书》中相对稀少、不成系统的文献记载,做了大量的史料整理工作,用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汉初刘邦集团的人数、籍贯、爵位、职官、任期等基础信息,使得刘邦集团与汉初政治的讨论有了比较扎实的根基。作者认为汉初的“军功受益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在此次的增订版中,作者充分利用近年来发现的新史料、涌现的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论证,使之成为定本。
-
中西元史刘迎胜《中西元史》是《清华元史》的延续。刊名“中西”二字既取自主办方浙大中西书院之名,亦兼有不拘中外、求教于世界学林、同台竞技之寓意。题虽曰史,却不自限于传统蒙元史研究领域和范式,亦收有关中国边疆民族、周边地区与中西陆海交通史研究成果。秉承百年来元史学界既有之“大元史”流派之精神,举凡古代文明研究之所覆,语言、文字、经济、考古、社会、地理等新颖探索皆可容纳,冀随日月之逝而渐成蒙元、边疆民族、内陆亚洲及古代东西陆海交通研究同仁的切磋与交流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