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刘绪义读春秋刘绪义《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隐恶扬善,褒贬于辞,后世史官无不以此为典范,它以鲁国的历史为线索,叙述了整个周王朝的兴衰变化。《刘绪义读春秋》一书,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起国破东迁说起,通过对礼崩乐坏、王室失势后列国争霸的叙述,勾勒出整个春秋的历史脉络。本书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世”的“礼”为评判尺度,言简而要、事详而博,对春秋时代的政治、战争做出独到的点评。做者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将经书中那个富有人文思想的时代语言将经书中那个富有人文思想的时代呈现给广大读者,带人们走进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
-
去明朝看风景熊召政本书作者是在文化界享有盛誉的知名历史小说作家,擅长文字表达,行文常常简洁而到位。近年来在明史领域颇下工夫,对明朝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角度独特的剖析。本部书稿是作者自2006年以来所写的十八篇明朝历史随笔的集结,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即一个朝代,凡君子在政坛上占据主导地位,则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若小人当政,则国衰民弱,生灵涂炭。作者认为明朝后期政治之所以衰败乃至亡国,就是因为朝廷中君子见离,小人多如过江之鲫之故。
-
见证·亲历《见证·亲历》栏目组 编《见证·亲历》是中央电视台cctv-1的品牌栏目,最受观众喜爱的历史纪录片之一。它以事件亲历者的口述和珍贵的历史资料、历史影片、照片、历史实物和遗迹去还原历史,真实再现历史的生动细节、真实情境和人物的情感历程。既涉及军事外交的重大历史题材,也关注几十年来普通百姓生活轨迹的变迁。《见证·亲历》系列丛书是该栏目的纸本化,在力求保持原纪录片特色的基础上,将影像资料以更亲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变成可以随时翻阅的图书。本书经典、口述、珍藏。“见证容颜的变化,见证梦想的起源,见证我们共同的历史,见证中围每一天的变革。”每当深夜,当《见证·亲历》栏目的片头在每一个昏黄的灯光后面响起的时候,方寸之间的屏幕里就又将开始精彩的故事和耐人寻味的人生……这里有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纪实,有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神秘的北京之行,有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政府的响亮的声音,还有赤脚医生踏遍乡间扶弱救困的脚步,这里有生于五十年代的人们的生命激情,也有生于七十年代人们的梦想与征程。这里有的不仅是历史的回音,还有真实生活的投影,和每一天中国的变革。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为了那方寸间的精彩,我们一次次地追赶历史的脚步,解密曾经的真实,追问时间的跨度,触摸真实的心灵。并希望把这些我们曾经的努力传达给电视机前的你们。
-
帝国杀戮温相 著《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不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查考历史,也不是一律的歌功颂德。《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从一开始就在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之间的内斗中,通过舒尔哈齐、褚英、代善的悲剧收场,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的真实政治肖像。清史研究论者素有“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非雍正整饬,满清恐早衰亡”的论调,然而,当我们通过对康熙一朝的皇族政治斗争史的细心考量之后,便会发现这位“宽大者”的背后隐藏的是团团杀机。至于乾隆,更难以隐藏他刻薄寡恩、阴毒狠忍的内里;雍正皇帝到底是像以往史料考证出来的那样残忍不堪还是像后来翻案者描绘的这般皓月当空?他是一个屠戮骨肉的能手还是保全善类的冒险者?而所有有关他即立前后的谜团都在该书雍正朝的皇族斗争历程中予以了详尽的叙述。嘉庆、道光两朝,因为封建大家庭的式微,皇权维护者的目光已经转向外延。但是,咸丰皇帝甫一咽气,分布于朝野各派中的角斗重又走上前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某些研究者认为恭亲王奕·内通枢密、外达时务,只有在他的庇护之下才会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现身……《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在还原历史的同时还原了咸丰的本来面目。这部书无意流于翻案,更无意哗众取宠,它只是在陈述历史的平静和波澜,就在这时起时伏的跌宕中让你感受到历史的一抹余晖。
-
蒙曼说唐蒙曼这是一个大气磅礴的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她是怎么样从唐太宗的才人变成唐高宗的皇后的?她为什么要突破人伦的底线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女?她怎么能够在一个千百年来都由男人统治的世界里,成为一代女皇?她的大周王朝如日中天,怎么又会及身而止,不能传之后世 ?她推翻了李唐王朝建立了武周王朝,为什么李唐的子孙又始终对她尊奉有加,把她当做自己的皇帝?一千三百年来,她是历史也是传奇,她的历史功过,犹如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后人评说。
-
五代十国风云录姜狼豺尽郝连勃勃大王这样评价说:历史,既不是死亡的人与事物,也不是年代、数字、人名、名词解释的干燥混合体。如果都能像“姜狼豺尽”能达到“精致的写作”,我们读者在欣喜之余能进行“趣味的阅读”。结果,我们一定能够得到一种犹如在沉睡的历史深处突然发现珍宝奇物般的、超乎想象的惊喜。 五代是个真正的乱世,乱世的故事其实是最好看的,而且只有乱世才能出故事。纷纷五代乱世间,残唐风云笔底现,试看姜狼的如橼巨笔,揭开动人心魄的真实历史大戏。 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宋朝建立前,在中原地区存在的五个政权,朱温建立的梁、李存勖建立的唐、石敬瑭建立的晋、刘知远建立的汉、郭威建立的周。十国是指杨行密建立的吴、李昇建立的南唐、钱镠建立的吴越、王建建立的前蜀、孟知祥建立的后蜀、马殷建立的楚、高季兴建立的荆南、刘隐建立的南汉、王审知建立的闽以及刘崇在今山西建立的北汉。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虽然和三国大抵相当,但这一时期政权远多于三国,所以过程之曲折、斗争之残酷、命运之无常,让历史都为之震憾。历史总是这样,惊心动魄之后,是无限的感慨……
-
被腰斩的王朝刘江华 著盛极一时的西汉王朝是怎样建立的?其中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传奇?为什么称西汉为“被腰斩的王朝”?在汉王朝兴盛近二百年后,又是谁谋逆篡国,竟将刘氏江山拦腰截为“西汉”和“东汉”?这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是什么造成了西汉王朝的衰落?是美色祸国,还是外戚干政?《被腰斩的王朝——西汉历史的九个断面》为您解读另类的西汉历史,破解种种不为人知的历史谜团!
-
前清秘史李亚平大清帝国政治制度由军事贵族共和制向集权专制的转变,由努尔哈赤埋下伏笔,由皇太极发端,由多尔衮、顺治、康熙加快了脚步,由雍正皇帝完成,并在雍正与乾隆父子手中,以最终取消八王——王公大臣议政制度为标志,与帝王政治传统完全合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真正的专制暴政。从此,这个王朝发生的故事,和历朝历代比较起来,在政治上便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恰如米兰·昆德拉所说:这里不会变得更好,也不会变得更坏,只会变得更可笑了。
-
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讲述了一个支撑了数百年的帝国大厦的倾覆,一个强悍北方部族的崛起,一个朝气蓬勃的严正王朝的兴盛与没落……《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真实再现两面三刀大阵营、多股势力,九位皇帝,八位权臣,一位摄政王,一位太后在改朝换代与权力斗争中的权谋、博弈、杀伐与创建……引子 1.努尔哈赤速写2.李成梁,唉,李成梁3.战争真的开始了4.夺取广宁5.袁崇焕,在迷局中脱颖而出6.遗产与剑7.走向智慧之宫8.炮轰皇太极9.博弈:只有一次机会 10.生命不能承受之重11.松锦之战:洪承畴的悲喜剧12.皇太极:在权力的祭坛上
-
春秋大义熊逸
……我们已经大略看过了儒学于汉、唐两代在政治运作中的实用意义,看来儒家典籍既可以在审案的时候被援引为法律判例,更可以在国家大政上发挥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嗯,儒学并不像现在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什么讲做人、讲伦理的哎——不是的,儒学的核心是在政治,而且,儒家的政治思想核心并不是像很多现代人认为的那样主要体现在《论语》当中,而是体现在《春秋》里的。钱穆曾经很清晰地梳理过这个脉络:“隋唐以前人尊孔子,《春秋》尤重于《论语》。两汉《春秋》列博士,而《春秋》又几乎是五经之冠冕。《论语》则与《尔雅》、《孝经》并列,不专设博士。以近代语说之,《论语》在当时,仅是一种中小学教科书,而《春秋》则是大学特定的讲座……此下魏晋南北朝以迄于隋唐,《春秋》列于经,仍非《论语》所能比。”后来直到宋朝,《论语》才和《春秋》平起平坐了,二程和朱熹则抬高《论语》超过了《春秋》,到清代乾嘉以后,《春秋》又超过了《论语》,“只有最近几十年,一般人意见,似乎较接近两宋之程、朱,因此研究孔子,都重《论语》,而忽略了《春秋》。”其实,要说这“最近几十年”,《春秋》也发出过不小的声音——晚清时代公羊学独胜,维新派拿它讲变法,革命家拿它讲“华夷之辨”和“易姓革命”,即如一向给人以埋头训诂之印象的杨树达前辈也在1943年出版的《春秋大义述》的自序当中倡明“意欲令诸生严夷夏之防,切复仇之志,明义利之辨,知治己之方”。他所指明的这几条“春秋大义”在当时是实有所指的。而如果以我们现在为坐标,这“最近几十年”的特色则更是明显——要知道,“《春秋》学”比“《论语》学”可复杂和深奥多了,所以,偌大文化断层边缘上的人们借助于《论语》来给断层搭桥显然要比借助于《春秋》容易得多。不过悲观地说,现在再怎么熟读《论语》和《春秋》,乃至其他种种儒家经典,都不会恢复当年的风光了——看看人家汉朝,儒者之学居然切切实实地施展在现实的政治生活当中,影响着内政与外交,掌握着生杀大权,真是威风八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