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三国志(晋)陈寿 著崔钟雷主编的《三国志》是记载从三国形成至西晋统一的一部史书,其中主要记载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包括《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三国志》中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10年)六十年间的历史。全书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是后人研究三国历史的宝贵资料。
-
不周山王展威 著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先秦时代文献零散和大型文化遗址整理工作上落后,使得国人对于上古之中华文明的高度和长度都并不是很自信。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各学科空前合作,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研究上古史学者的努力,我们即将走出“凝固时代”。王展威的这本《不周山(黄帝时代)》着重于将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之最新成果与先秦上?文献互相参证。《不周山(黄帝时代)》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行文、图文并茂的编排,将一段段诸如“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涿鹿争霸、不周神天”等被今人视之为神话传说的经典故事,用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考察,还原成现代人可以接受和想象的历史常识。从而一举破解五千年之悬谜,扫除上古之迷雾。彻底颠覆大众读者之对于上古史的观念,进而唤醒读者对中华上古文明追索之热情。
-
一口气读懂南北朝史刘厚丽 编著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鼎立,一归于晋,然而仅仅三十余年的短暂统一,天下重归纷争……五胡十六国之后,南北朝对峙,南方的士族豪强,北方的胡马铁骑,乱世之中,英雄辈出,谁能再次定鼎天下?翻开这本由刘厚吏丽编著的《一口气读懂南北朝史》,让我们重温南北朝的历史,解读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一起看光明破茧而出。
-
湖湘文库(宋)胡安国 撰胡安国的《春秋传》并非以经解经,亦非以传注经;而是为现实而解经,为社会需要而注经。换言之,胡安国的《春秋传》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南宋朝廷而为《春秋》作传,立足于现实挖掘、申发经典所蕴含的哲理,将他的苦心和抱负寄托于经典之中,并非立足于经典本身而作传。
-
春秋左传(春秋)左丘明 著左氏之传,史之极也。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两百年的列国争雄,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仿宋竖排版,装帧设计新颖,还经典古书原汁原味。
-
鼎九州王展威 著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先秦时代文献零散和大型文化遗址整理工作上落后,使得国人对于上古之中华文明的高度和长度都并不是很自信。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各学科空前合作,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研究上古史学者的努力,我们即将走出“凝固时代”。 王展威的这本《鼎?州(帝禹时代)》着重于将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之最新成果与先秦上古文献互相参证。 《鼎九州(帝禹时代)》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行文、图文并茂的编排,将一段段诸如“帝禹摄政、舜子商均、九川涤源、帝舜之死”等被今人视之为神话传说的经典故事,用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考察,还原成现代人可以接受和想象的历史常识。 从而一举破解五千年之悬谜,扫除上古之迷雾。彻底颠覆大众读者之对于上古史的观念,进而唤醒读者对中华上古文明追索之热情。
-
击壤歌王展威 著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先秦时代文献零散和大型文化遗址整理工作上落后,使得国人对于上古之中华文明的高度和长度都并不是很自信。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各学科空前合作,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研究上古史学者的努力,我们即将走出“凝固时代”。 王展威的这本《击?歌(帝尧时代)》着重于将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之最新成果与先秦上古文献互相参证。 《鼎九州击壤歌(帝尧时代)》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行文、图文并茂的编排,将一段段诸如“帝挚之废、后羿射日、日月合璧、四方风神”等被今人视之为神话传说的经典故事,用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考察,还原成现代人可以接受和想象的历史常识。 从而一举破解五千年之悬谜,扫除上古之迷雾。彻底颠覆大众读者之对于上古史的观念,进而唤醒读者对中华上古文明追索之热情。
-
大洪水王展威 著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先秦时代文献零散和大型文化遗址整理工作上落后,使得国人对于上古之中华文明的高度和长度都并不是很自信。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各学科空前合作,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研究上古史学者的努力,我们即将走出“凝固时?”。王展威的这本《大洪水(帝舜时代)》着重于将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之最新成果与先秦上古文献互相参证。《大洪水(帝舜时代)》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行文、图文并茂的编排,将一段段诸如“嫜直亡身、齐七政、共工之亡、盘古开天、日月光华”等被今人视之为神话传说的经典故事,用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考察,还原成现代人可以接受和想象的历史常识。从而一举破解五千年之悬谜,扫除上古之迷雾。彻底颠覆大众读者之对于上古史的观念,进而唤醒读者对中?上古文明追索之热情。
-
春秋三传义例研究晁岳佩 著据前人统计,现在的《春秋》只有1.6万余字,却记载着242年间以鲁国为主的春秋历史,平均每年约70字。如此简略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历代的研究著作却是汗牛充栋,且被公认是政治理论教科书。关键在于古代经学家们普遍认为,《春秋》是孔子亲手写作的唯一著作,其中含有圣人垂教后世的大义。最早提到《春秋》之义者是孟子:“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孟子?离娄下》)历代经学家都据此证明孔子作《春秋》加入了自己的义。这是误读。孟子的意思很明确,孔子是取鲁《春秋》之义,而不是孔子在作《春秋》时加入了义。孟子之言,实际上可以证明的是,孔子对《春秋》作过解读。孔子创办私学,急需教材,便利用曾作过鲁司寇的身份,到太史那里抄出了鲁史《春秋》,既据此传授历史知识,也通过解读《春秋》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或者就是孔子作《春秋》的真相。《春秋》因孔子而传,孔子因《春秋》而成为圣人;这是真正的双赢。《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引仲尼日:“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地也,且明德也。”这应该是孔子解读的《春秋》之义。可惜《左传》此类记载太少,后人很难据此推论孔子究竟从《春秋》中解读出多少义。
-
清史探微郑天挺 主编《清史探微(第2版)》是“北大名家名著文丛”之一。“北大名家名著文丛”所选作品的作者是在北大任教(或任教过)的学者和教授的著述。曾在北大学习过但未在北大工作过的不在选编之内;所选作品的作者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所选作品是在中国学术史上有影响的著作,或是某一学科和学术领域里的开山之作。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是与译介外国学术密切相连。近代的学者在译介外国思想和文化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译作常常是他们思想和学识的集中体现,如严复的译作《天演论》等,由于本社另设《未名译库》,凡北大名家的译作本丛书中不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