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第一帝国黄威 著从战国末年到大汉初定,这是一段四大王者并立于世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秦王赢政横扫六合;西楚霸王项羽雄起江东;匈奴王冒顿亡命大漠;而本书的主角,未来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在慢慢崛起。并且,不可避免的,与其他三位王者发生交集。终结战国乱世,强秦统治天下。从刘邦与嬴政二人的视角看过来,一个高居庙堂的帝王;一个在民间挣扎求生的亭长。两人的世界相互辉映,便是强秦统治的那个年代……秦末大乱。世家弟子项羽,市井流氓刘邦,不同身份背景的两个人,在成为当世最强者之前,各自经历了不同坎坷、却同样艰难的奋斗。 楚汉争霸。明君良臣互相成就,奇谋诡道层出不穷,战术天才驰骋天下……虽然这段历史只有短短的四年,却堪称是中国四千年历史中最精彩、最波澜壮阔的四年!巨虎亡而赤龙升,这一胜一负之间,所造就出的千古传奇,直令后世为之仰望不已。 创业难,守业更难。刘邦以老残之躯,不断进行着削藩、平叛的战争。而在北方,称雄大漠的匈奴王冒顿,也瞄准了这片富饶的华夏土地。
-
文人政治的一曲悲歌赵明 著北宋开国之初就确立了“文治靖国”的“祖宗之法”,开创了中华帝国历史上的文人政治时代。《文人政治的一曲悲歌:王安石变法启示录》通过对王安石变法事件的讲述,呈现了文人政治开展过程中的迷人风景。这道风景既为文人士大夫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代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所浸润,又为舞文弄墨、个性飞扬的书生意气所渲染,既让人提劲,又使人泄气。王安石作为文人士大夫政治群体中的佼佼者,以其鲜明的个性、凭借其坚韧的意志力登临这道风景的绝顶,担纲神宗皇帝的变法大臣,最终却落寞地寄居于江宁的半山园,独自回味、品尝一路上的辛酸滋味。曾经的文坛知音竟然成了政坛的敌手,因变法而导致的是非恩怨还能为诗人的旷达神韵所化解吗?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一个待解的问题。
-
东晋风云孙峰,孙艺真中国北方持续大乱,后秦、西秦、南凉、北凉、后凉、后燕、南燕、大夏、北魏,你方唱罢我登场,谁将是最后的胜者?中国南方的孙恩被击败,而朝廷内部之间的矛盾又开始激化,桓玄与司马道子的命运又将如何?他们这场争斗最终又引出哪位英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谁能知道寄奴曲折的身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世英雄的他又建立何等赫赫战功?
-
东晋风云孙峰,孙艺真孝武帝登基后不久,时时觊觎皇位的桓温却一命呜呼。然而,东晋朝廷却正面对一个行将统一北中国的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在灭掉西凉和前燕之后,剑指东晋。双方最终爆发了震惊天下的“淝水之战”。此役过后,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若干个政权。北方纷乱,群雄并起。面对历史风云的波诡云谲,东晋政权将何去何从……
-
中国崛起叶自成 著,王和仲 ,杨润东 编《中国崛起:华夏体系500年的大历史》是国内第一部对公元前721—前221年的华夏体系500年进行历史和理论总结的研究成果。《中国崛起》研究了华夏体系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作者以华夏体系500年中齐国、楚国、吴国、越国、魏国、赵国、秦国等大国的兴衰为主要线索,描述了这些华夏体系内的大国间的争霸及华夏体系秩序和观念的变迁,以宏阔的历史场卷为背景,深入分析了华夏体系500年间出现的小国外交、超限制外交、结盟观念、连横合纵等现象,分析了秦国统一华夏和六国失败的原因。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是华夏体系500年历史演变的最后结局。华夏体系500年的大历史对理解当下国际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唐王朝宋昌斌 著,葛剑雄 编《人民·联盟文库: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唐王朝(历史)》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的介绍,对“贞观之治”、“元和中兴”等封建治世的评述,对“宣武门之变”、“安史之乱”、“永贞革新”等重大事件的剖析,对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等典章制度沿革兴替的探讨,从不同侧面勾勒出“盛唐气象”的概貌,发掘出它的底蕴,揭示出可供后世借鉴的经验教训。
-
洪业(美)魏斐德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匠心独具,把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中的一环——明清嬗代过程,作为运思课题。此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作了总体的解剖和透视。它使人看到,中华帝国的体制与秩序中天然包含着走向衷微的因素,而王朝更替则构成了重建秩序的机制与途径;满人入主,在此被视为一种重建秩序的特殊动因。
-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清王朝徐洪兴 著,葛剑雄 编有清一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烂熟,就如同一个龙钟老人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蹒跚地步入其最后的一段行程。这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改朝换代的战争、雄才大略的帝王、空前绝后的疆域、冷酷隔膜的心态、戮心为上的“盛世”、思想文化的钳制、贪官污吏的丑态、西方列强的侵略、开明人士的自救、异域文化的东渐、维新改良的尝试、推翻帝制的革命……如此种种,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许多可资启示的内容。
-
血腥的皇权阮景东 著《血腥的皇权:明代君臣的政治斗争》以明代政治斗争为主线,以明朝历代帝王为时间序列,重点讲述明代的君臣关系、政治博弈、朝局走向,以此展现明代的政治运行特点、帝王的心路历程、君臣关系的演进,以及臣子们为了维护儒家礼法所做的抗争,突出演示了大历史视角下的人物命运。
-
陈舜臣十八史略陈舜臣 著,廖为智 译《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陈舜臣所著的《小说十八史略》,将从上古到宋灭亡之间的历史小说化。尽管与曾先之的著作无直接关联,但是在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读者这点上,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陈舜臣十八史略:文治时代》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五本,也是最后一本。讲述从五代十国到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文治时代》以宋朝内部政治斗争和对外与辽、金、西夏、蒙古诸国的冲突与联系为主线。宋太祖的文治主义和对士大夫奉行言论自由的国策有何影响?王安石变法内容为何,遭到反对终致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宋高宗眼中对以李纲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邦昌为代表的媾和派印象如何?秦桧对岳飞的构陷为什么能够得到高宗和朝廷文官的支持?成吉思汗凭借什么成为草原上的征服者?作者诸多独到的观点,尽在《文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