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赤壁之战战地研究史黄冈市赤壁管理处 组编,王琳祥 著《赤壁之战战地研究史》将各种不同的说法客观展示,旨在拨开千百年来的迷雾,回归历史的本来面目。发生在一千八百年前的赤壁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战争的结果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位于何地,从古到今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大量的史实表明,黄州赤壁是当年的大战之地,然而一般人则以为蒲圻赤壁或武昌赤壁为是。
-
博识汉魏古耜 编既然文化散文的提出是合理而必要的,那么,文化散文的出现又给当下的散文创作带来了什么?这里,我只简要地谈两点看法:首先,倘就整体和本质而言,文化散文是中国作家在传统文化回潮的大背景之下,从现实情境出发,进行审美意义上的文化寻根和历史反思的产物。既然是寻根和反思,那么其行文运笔,就离不开鞭辟入里的现象分析和特立独行的价值重估。关于这点,我们读那些优秀的文化散文,如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王充闾的《用破一生心》、林非的《询问司马迁》、潘旭澜的《太平杂说》等,都能获得充分印证。而这种恣肆而深邃的思辨之美,正是以往过分注重抒情的散文所缺少的。因此可以说,是文化散文于有意或无意中,增添了散文文体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重量。其次,由于文化散文大都是围绕特定的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展开叙述的,所以,其字里行间很自然地融入了为完成主题表达所必需的背景介绍、资料引用、场面勾勒、器物描述等等。这时,文化散文便具有了展示文化精要,传授历史知识的作用。譬如,熊召政和王春瑜分别撰写的阅读明史系列,不仅深入揭示着历史的奥秘和本相,而且广泛涉猎了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乃至谜团和细节。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作为打开明史之门的钥匙的。李元洛的古典诗词系列,融史学、诗学、人文、地理于一体,既高扬着作家的古典情怀,又畅述了诗歌的艺术三昧,其饱含的美育和诗教意义显而易见。类似的作品还有刘长春的“书海烟岚”系列,鲍鹏山的“阅读圣贤”系列等等,它们均使散文于固有的审美之外,承担起了文化传播和普及的使命。而许多读者正是通过对这类散文的阅读,开阔了眼界,强化了修养。这在民族文化遭遇削弱的今天,无疑功莫大焉。
-
崔与之与岭南文化研究朱泽君 主编“人谋合处天心顺,民力宽时国势张”。这是增城籍的南宋丞相崔与之的著名诗句。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中新坑贝崔屋村人,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文武兼备德才并重,出相人帅的名臣,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以诗词著名,有“粤词之祖”的称誉,著有《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崔与之年少家贫却有大志,成为广东自太学考取进士第一人,秉承父亲“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济世为民思想,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的中华学人优良传统和“德、义、能、诚、智、节、勇”的伟大人格。他倡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为了实现民富国强的理想,与民生息,试图建立民生与国力相协调的和谐社会,史臣称之“与张九龄齐名异代,诚吾广百世师表也”,宋理宗称赞他“允文允武,善谋善断”,文天祥非常崇仰他,称他是“盛德清风、跨映一代”。增城是崔与之的故乡,是广州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广州东部、穗莞深“黄金走廊”,自东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建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荔枝之乡和新兴的工商生态新城。增城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先后孕育了南宋丞相崔与之、明代哲学家湛若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郭继枚等历史文化名人,也有“八仙”之唯一女仙何仙姑的美丽传说。增城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秉承先贤遗风,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努力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增城。
-
康熙事典王思治,冯尔康 编著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康熙是清入关建立全国政权后的第二代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有清一代凡二百六十八年。康熙在位的时间,几乎是清代历史存在时间的近四分之一。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是“康乾盛世”的奠基人与开创者。
-
明史研究论丛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编有鉴于明代诏令文书的整理是一项繁重、长期的工作,自2007年开始,我们明史研究室成立课题组并申报了院重点课题,启动了收集整理《明大诏令集》(洪武朝卷)这一工程。进入这一既广博又艰深的新领域,我们在翻阅了上千种史籍、广泛搜集洪武朝诏令文书的同时,也在同步进行专题研究。编辑本专辑的目的,既是为了把我们的初步成果呈现出来,也是为了推动明代诏令文书研究的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明代诏令文书研究提供一令有益的学术铺垫。本辑为第八辑。
-
皇太极事典杜家骥 编著皇太极在位期间,清朝开始大量任用汉臣,皇太极从汉臣那里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治国之道,完善了清朝的各项制度和礼仪;在军事上皇太极加紧了对明朝的进攻,并收服了朝鲜和蒙古,对明朝实现了战略上的包围。 在皇太极的筹划中和战斗下,大清王朝一步步坚定地完成了开国的准备。
-
咸丰事典庄吉发 编著本书由台湾著名清史、档案学家陈捷先主编,延揽两岸清史权威分别执笔。它有别于目前市面上传记、编年、辞典等类别的清史书籍,可说是第一部结合传记、年表、辞典的工具书性读本。书中介绍了皇帝及其制下的王朝,主要内容包含“皇帝小传”、“皇帝年表”和“皇帝辞典”三大部分。其中,“小传”简要评说这位皇帝的特色与经历,“年表”清晰地展现当朝的重大事件,“辞典”则条理清晰地介绍、解释走入重大事件中的人与事。书末还附有“后妃表”、“子女表”、“年代对照表”、“辞条索引”、“译名对照表”等。
-
楚史张正明 著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一部楚国的兴衰史,让人看得心情跌宕、目眩神离。
-
顺治事典宫宝利 编著清顺治朝的十七年间,恰恰是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充满血雨腥风.伴随着野蛮杀戮和疯狂掠夺的一段时期。满洲贵族集团东讨西杀,南征北战,在入关后的一年内,击溃了李自成大顺农民军,消灭了南明福王弘光政权,占据了当时的半壁江山,基本稳定了长江以北的局势。在以后的时间里,先后消灭了南明鲁王政权、隆武政权、绍武政权,虽然南明桂王永历政权基本上与顺治朝相终了,但朝廷远播四海,多有内讧,也很难自始至终成为清政权的对手。虽然在这十七年间,出现了多次抗清的高潮,有的甚至形成对清廷致命的威胁。
-
努尔哈赤事典陈捷先 编著由于学者专家的辛勤研究与著述,历史小说家与戏剧写作者的推波助澜,清史研究目前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正确与不正确的清史知识源源不断传布到了社会各界,甚至藉由电视剧传布到了每个人的家中,在历史科学的园地中,清史似乎一枝独秀,总领群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