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三皇五帝溯源 著神话的魅力颠倒众生,“神”的世界丰富多彩:伏羲龙身,女娲蛇躯,炎帝牛首,蚩尤铜头铁额,土伯参目,应龙有翼……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十二个活泼可爱的生肖的故事,中华民族的各种民俗起源尽在其中。从人类伊始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到农耕文明的兴起,从母系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华夏一统,既有战争格杀的残酷场景,又有男女野合、走婚、串婚的浪漫爱情;既有巫师祈天祭祀等神秘活动,又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神相处的自然交融……《三皇五帝》全面、系统、完整地复原了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创造人类文明的原始画卷,生动、客观、充分地再现了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艰难历程,完美、连贯、有机地覆盖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几乎所有神话人物。一幅气势恢弘的始画卷,一本波澜壮阔的远古史书,一部中华民族的神话专著。
-
辽金西夏研究年鉴2009景爱 主编《辽金西夏研究年鉴(2009)》收录了2009年辽金西夏历史文献的近60篇学术文稿。《辽金西夏研究年鉴(2009)》是为从事辽金西夏研究的专家学者准备的信息类工具书,各个栏目设置都以此为中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
一本书读懂宋朝李之亮 著《一本书读懂宋朝》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宋朝历史大势”,按时间先后顺序,全景展示宋王朝的历史发展进程。下编“宋朝历史专题”,从不同方面,全面透视高度发达与繁荣的宋代文明。书中设置以下栏目:篇章概述: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历史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讲述重大事件中的细节或人物,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大事年表:以编年的方式,简要展示历史演进线索,从中可以找到历史故事所处的地位;知识链接:以名词形式阐释与历史故事相关的事件;常识介绍: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如典章制度、人物史实等;图片传真:选择历史图片,展示讲述内容的相关场景等。
-
明代宫廷典制史赵中男 等著中国古代宫廷典制,包括宫室建制、内侍机构、仪卫体制、宫廷礼制等各种相关制度,而宫廷典制体系的核心无疑就是一个“礼”字。明朝处于中国帝制时代的后期,其宫廷典制与先前各朝相比,在基本精神一致的前提下,大量地以朝廷礼仪法规的形式制定和颁行。《明代宫廷典制史》系“明代宫廷史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丛书”中份量最大、涉及内容最为庞杂的一部学术论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明宫典制史中的诸多细节,包括登极、册立、祭祀、婚冠礼、教育、修书、军礼和丧葬仪制等,以及与此相关的宴享、乐舞、宫室、宝玺、符牌、仪卫、服饰、车辂等等。并首次将未列入典制记载,实际上已从惯例向典制过渡的宫廷常仪等内容发掘出来,分别加以叙述。同时,书中每一章又包括了这一题目涉及的几乎所有内容,例如宫廷军礼部分不仅包括了亲征、遣将、大阅、奏凯、献俘等内容,还包括了明代后期出现、明末盛行的赐尚方宝剑之制。可以说,囊括了宫廷典制的绝大部分内容。全书由海峡两岸二十余位知名学者分别执笔,内容绝大部分根据《大明会典》和《明史》的相关部分撰写,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作者个人的研究成果,而并非史书的简单摘抄。每位作者都是对相关问题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这也决定了本书在今后若干年内,具有难以突破的权威性。
-
中华帝制的衰落(美)魏斐德 著,邓军 译《中华帝制的衰落》一直以来被美国多所大学作为中国历史课程的基本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宏大背景出发,对一个帝国如何从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作为总体的解剖和透视。作者在强调中国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中华帝制的衰落,超越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冲击一反应”研究模式。
-
汉代婚姻形态彭卫 著《汉代婚姻形态》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通过梳理传世和出土资料,对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状况、婚姻的地缘结构、婚龄构成、婚姻关系形成的基本步骤、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存状态、婚姻法规、婚姻观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察。作者将汉代社会和婚姻结构放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世界文明体系的背景下,力图揭示汉代婚姻形态的时代特征,并以此说明中国古代婚姻结构的连续性和变迁。
-
汉魏六朝荆州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变迁王玲 著六朝时期是荆州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如果沿着汉代统一政权下的发展道路,荆州地区发展的步伐或许要小得多,文化上亦难有如此成就,是分裂与政治斗争为之提供了“非正常”的发展机会。正是借由这一机会,荆州地区奏响了前进的进行曲,迈开了发展的步伐,虽然有些步履蹒跚,磕磕绊绊。自此,开启了南方地区不可逆转的上升趋势。
-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刘迎胜 主编《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22辑)》初名《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2000年又改名为《元史及民族史研究集刊》,自18辑起改为《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30余年来,其学术影响遍及海内外,业已成为蒙元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与边疆史地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22辑)》为第22辑,由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和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主编,收录了《元代的乡试——以有司为中心》、《七河景教碑属于阿儿浑人之说》等文章。
-
十国春秋(清)吴任臣 撰,徐敏霞 等校本索引收录《十国春秋》中有纪传(包括附传)的人名。志、表、拾遣、备考中人名概不收录。二、凡同姓名人物,用方括号注明其籍贯.职官等,以示区别。三、十国帝王以本姓名为主目,谧号或庙号列为参见条目。四、僧人一律仍照本传称谓。五、人名下的数字,前者是卷敷,后者是页数。一例如:庞福诚51/763表示庞福诚见于《十国春秋(4)(繁体数排版)》51卷763页。六、本索引依四角号码顺序排列,后附笔画与四角号码对照表,不熟悉四角号码的读者,可据此查索。
-
隋唐长安荣新江 著,陈平原 编《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予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希望于读者诸君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