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活在晚明3贼道三痴 著《活在晚明3:行乐直须少年时》接第二册,讲述了主人公张原赴松江为姐夫贺寿途中的故事。张原在杭州巧遇准备入京告御状的土司夫人秦良玉,张原通过与钟太监的交情巧施妙计,化解了秦良玉与太监邱乘云之间的矛盾。在松江,张原姐夫之弟觊觎张原婢女穆真真美色,妄图霸占,被张原狠狠教训。张原在松江文会中一鸣惊人,结识了很多朋友,因此有了结社的想法。回到绍兴后,张原参加府试,获得了童生资格。在杭州拜师之时,再次与董祖常起冲突,矛盾进一步激化。
-
活在晚明2贼道三痴 著《活在晚明2:如今却忆江南乐》接第一册,以主人公张原与讼棍姚秀才在省里的督学巡视绍兴时当堂比赛八股文开篇。这一比赛张原大胜,姚秀才颜面扫地,被剥夺秀才功名。就在张原去会稽与商小姐商议定婚之事当日,其师王思任也托侯县令来向张原提亲,阴差阳错,晚了一步,张原很为难。龙山灯会,张原与董其昌之子董祖常起了冲突,董祖常恨恨而去,埋下祸根。在此次灯会上,张原崭露才华,得到了杭州织造太监钟本华的赏识,随后在科举第一步童生试的县试中,张原名列第一。《活在晚明2:如今却忆江南乐》中,背景已拓展到绍兴山阴县之外,晚明时期的秀才、学人、宦官等依次登场,向读者展现了晚明时期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及充满矛盾的社会现实。
-
活在晚明1贼道三痴 著《活在晚明1:当时年少春衫薄》以大明万历四十年为历史背景,以绍兴山阴县读书人家少年张原立志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曲线救国为主线,描写了其在备考及考试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主人公张原的父亲在开封周王府为小吏,张原平日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奴张大春与当地讼棍姚秀才勾结欲图谋张家的田产,十五岁的张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了这一图谋。为科举中第,张原拜会稽王思任为师勤学八股文。后在一次秋日游园时邂逅了美丽的官宦小姐商澹然,一见钟情,与其定亲。《活在晚明1:当时年少春衫薄》以悬念迭起又不失诙谐的情节向读者展现了晚明江南风物之美和少年张原求学的历程。晚明时期的饱学之士,如王思任、袁宏道、张岱等逐一登场,与故事情节形成浑然一体之势。
-
一入江湖岁月催秦江 著东晋末年,皇权式弱,群雄逐鹿,天下大乱。天师教被一些野心家利用,变得荒唐混乱。教徒们思想被控制,疯狂演绎一幕幕或血腥、或惨叹、或离奇的悲剧。小说悬念迭出,场面恢弘,介绍了诸多魏晋时期的人文知识,展现出一幅血雨腥风的历史画卷。
-
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较常建华 著《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较》编著者常建华 。 《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较》在剖析以往宗族制形成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突破藩篱,另辟蹊泾, 主要探讨了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从宋元明宗族形成的关键问题入手,论述朱熹《家礼·祠堂》与宋代的 祠庙祭祖的关系,元代墓祠祭祖、族谱与宗族的关系,明代风俗变迁与宗族普及的关系,揭示了宗族普及 的历史过程;二是着眼于山西洪洞县与安徽徽州南北方不同地域宗族形成问题,提供比较分析的个案研究 事例,归纳出华北宗族在商业、科举、教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洪洞宗族模式,并反思以往国际学术界提出 的徽州生态型宗族模式,强调习俗与教化在徽州宗族组织化中的重要性;三是提出清代“宗族保甲乡约化 ”的概念,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清代福建的族正制度。本书多角度、多层次揭示的宗族形态,对于认识宋以 后中国社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明清考史录南炳文 著《明清考史录》编著者南炳文。 《明清考史录》共包括四部分内容。甲编为考论国家博物馆收藏残本《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 》两书及其他文献的版本、价值、成书时间、作者,及台湾一中央一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明太 祖实录》所收两篇敕书内容真伪的一组文章。乙编为考证清代官修《明史》本纪、志、传失误的一组文章 ,此为结合二○○七年以来笔者主持《一廿四史一暨一清史稿一修订工程》子项目《明史》修订工作,而 进行研究得到的若干成果。丙编为探讨清初遗民生平事迹真相的一组文章,此为结合二○○五年至二○○ 七年主持国家文化工程《清史》子项目《遗民类传》撰写工作,而读书思考获取的一些成果。丁编为一组 笔者认为或有保存价值、或有纪念意义的论说与回忆文字。由于在此四组文章中绝大部分属于考实性质, 且涉及明清两代,因而将这部书稿总其名为《明清考 史录》。
-
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日)森正夫 等编,周绍泉 等译《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收入了日本著名明清史学者们撰写的21篇文章,论题包括明清农业社会、明清商品生产、明清村落组织机构、明清王府、海禁与朝贡、秘密结社、明清时代人们的身份感、清代地缘社会、徽州文化、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制度等。本书中的文章不仅对日本学术界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来围绕这些专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介绍和评价,而且大胆地对中日史学界一些传统观点和看法提出质疑,依据所掌握的最新史料,指出了相关研究中的不足和应该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此外,该书中的一些文章还敏锐地抓住刚刚出现的和正在成长中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对一些常见的课题以新的角度做出新的探索。本书代表了目前日本研究中国明清史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日本学者对20世纪日本的明清史研究的最全面的总结
-
十二国(俄)索罗宁 著,粟瑞雪 译《十二国》原书为西夏文刻本,共三卷,传世本仅存上、中两卷,下卷佚失。原件发现于今中国内蒙古境内的黑水城,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索罗宁先生在其母校圣彼得堡大学求学期间,对该书进行翻译、注释,俄文本《十二国》由圣彼得堡东方学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十二国》书名取名源自原西夏文刻本版心所见“十二国”字样,该书内容译自某些汉文典籍,是一部在中国早期史学传统影响下出现的西夏文训诫故事集。
-
隋唐史教研丛稿刘玉峰 著收入《隋唐史教研丛稿》的文稿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教学所用的讲稿,一类是关于一些学术问题的论稿,故命名为“教研丛稿”。讲稿部分,是作者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授隋唐五代史的部分讲义和为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教材撰写的有关章节,希望能够对初学隋唐五代史者有所参考借鉴;论稿部分,则收入了作者的十余篇探研论文和数篇读书心得。
-
清宫大内侍卫常江 ,李理 著清代的制度较之明代更为完善,领侍卫内大臣带领的侍卫亲军,分一等二等三等和蓝翎侍卫四等,负责值守皇宫。皇帝身边日常侍从的侍卫,称为御前侍卫、御前行走,职在保卫皇帝的人身安全。京师的八旗精锐,则共同承担守卫京城、皇城和宫城的任务。《清宫大内侍卫》——故宫专家解密百年尘封档案,带您穿越紫禁城围墙,透视深宫中鲜为人知的刀光与血腥,体验皇家森严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