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历史可以这样读陈天璇 著《历史可以这样读(第2版)》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快读中国历史的三个特殊概念:基数、循环、对立。旁征博引,化繁为简,易记易明,在解读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将各种相关内容割裂为不同事件、不同人物加以点评,生动有趣,文笔清新。细读之后你会发现,作者把中国历史这面镜子的重心放在了普通读者之手,引导大家以现代人的眼光、思想去明辨历史是非和真伪,提倡大家以史为鉴。研究探索前人走过或未走过之路。作为一部纵览中国历史的新读本,《历史可以这样读(第2版)》尤其适合大学生和中学生阅读,是青年读者的入门佳作。
-
中华上下五千年龚勋 主编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蛮荒的远古时代到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时期,在风云变幻的朝代更迭中,发生了一场场悲壮的战争,涌现出一位位英雄人物,产生了一项项伟大的发明……本书讲述了近两百个经典的历史故事,配以精彩的手绘插图,附以历史常识介绍、事件背景分析等资料,使本书的故事性、观赏性与知识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编著,黄锦鋐 等译此为全套书第二辑,本辑所记,起于汉淮阳王更始元年(23),迄于魏元帝咸熙元(264),讲述东汉、曹魏,凡242年之史事。王莽末年,新政纷出,官吏竞利,民众涂炭,于是天下分崩,绿林、赤眉奋起,更始称帝,割据豪强林立。昆阳之战,王莽主力摧折,关中一鼓而下。刘秀乘时而起,假赤眉之手,肃清绿林,25年,称帝洛阳,史称东汉。聚集豪杰,扼杀赤眉,扫荡关东,平灭陇蜀,数年之间,天下一统。光武整顿吏治,减赋休民,六十年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继至,国富民强。和帝以降,七十余年,外戚窦氏、邓氏、梁氏继起,诸帝冲幼,皇权集于外戚。桓、灵之间,宦官崛起,穷凶极恶,党锢祸起,士人摧亡,从容赴死,终不能屈。宦官、外戚、士人三股竞力,此伏彼起,朝野再无宁日。黄巾兵乱,天下纷起,董卓入京,外戚、宦官一齐冰消。王允运计,吕布反噬,董卓败亡。豪强借镇黄巾、讨董卓之机,众起分割。曹操殳夷北方,孙权抵定江东,刘备收众巴蜀,天下三分,东汉名存实亡。220年,曹丕受禅,东汉灭亡,历时195年。221年,刘备帝蜀,229年,孙权称帝江东,三国竞逐,孙刘联和,曹魏独强。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未建寸功,曹魏兴兵伐蜀,一鼓荡平。其间,司马氏兴起,外抗吴、蜀,内诛宗室,曹魏皇权旁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咸熙元年,刘禅车盖入洛阳,曹魏也将走向尽头,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叶。本辑结束于此,以终曹魏。此242年,头尾均为天下迸裂之际,潼关内外,兵将纷纷,此去彼往,血染沙尘。但英主良臣辈出,豪杰用命,大称平生,全始终者不在少数,良计嘉言,满纸皆是。阴后、马后、邓后,或辅英主,或收束外戚,或主掌天下,言行多有出人意表,东汉历代贤后,大为可观。承平百数十年,朝廷或多有动荡,百姓终少见战火,文治武功,远迈前汉。中原雄起,边境大致清宁,翻看阅览,人意差强。诸般纷繁史事,司马光等人,一一按年月展开,条分缕析,因果分明。废兴之机要,人情之冷暖,尽在一览;文字典雅,史识高迈,两臻佳妙,读来赏心悦目。《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部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鋐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最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泽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2辑 东汉 魏)(全3册)》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第一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
-
二十四史故事陈君慧 编译二十四史的共同特点是:1.都是纪传体史书,结合记言记事,以反映各类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为中心,记述范围广泛,记事详赡丰富,搜集史料广博,编撰体例得当,为后世学者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2.具有史料真实的优点。不可否认,作为封建社会的史官,二十四史的作者笔下留言有一定程度的讳饰现象。但是,他们中有的是依据广泛的史料,并把这些材料与事实验证,在此基础上,再稽研事之成败和国家兴亡的原因;有的是当时人写当时事,所记之事带有亲历亲见的特点,记载比较真实可靠,因而可以用来校正其他相关的记载,从而具有校勘的价值。3.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二十四史既是史学著作,也是文学著作。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述史的同时,褒贬善恶,十分细腻地描述人和事,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更可贵的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大体能做到“立论持正,褒贬允当”。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读历史,除了弄清历史的真相外,更重要的是要“以史为鉴”,从历代王朝的兴亡得失中学习做事的经验教训,从历史人物的命运起伏中品悟做人的进退法则。
-
帝国崛起杨府 著本书是一部解密性质的历史通俗读本,它解析了中国古代20个王朝崛起的秘密,叙述和分析了中国四千年来王朝兴起的深层原因,以及统治者个人素质对王朝兴衰的潜在影响,于史有据。对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进行反思,目的在于唤起国人持久的爱国心和强国意识。中国历史的最大遗产,就是崇尚国家统一。纵观历史,大一统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即使是在割据分裂的状态下,如南北朝、宋辽金等,民心也是渴望统一的,中华民族可以接受不同族群的统治,但从来不接受分裂。国家只有实现统一,才是唯一强盛的基石。这对今天海峡两岸的政治状况,有着深刻的启迪和现实意义。一个好的历史读本,应该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却迎合民众心仪已久的“大国”梦。本书即提倡一种生活化的历史阅读的生活化。
-
征服者帝国凌沧州 著本书以大历史时评的叙事方式探讨中国文明的盛衰和得失,以独有的眼光观察历史的转折与冲突,以诗人的激情讲述历史故事和细节。作者对中西方文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城市、人物做了独具特色的比较和描述,对被专制政治有意隐埋的隐秘故事做了令人信服的发掘,打捞起了历史冰河中的灵魂宝藏。全书视野宏阔,文风犀利。在当下历史文化的热潮中,本书以透彻的思辨、力透纸背的激情笔墨,以中西方文化、历史相互比较的大视角、大历史观独树一帜,引领历史文化阅读新潮流。
-
中国大历史(美)黄仁宇 著《中国大历史》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黄仁宇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191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193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弃文从伍,曾参加中国远征军,进入印度作战。1950年退伍后负笈美国,以34岁的“高龄”从大学三年级读起,终于1964年获得密执根大学历史系博士。此后,他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任教、从事研究。1979年曾赴普林斯顿大学,参与《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撰写明朝部分。这部书以短短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一改以往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不以史料堆砌为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欧美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作进一步的研究。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结构框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本书中文简体字版自1997年面世以来,十来年里二十余次刊行而不衰。作为一部成功的历史学著作,其读者面早已不限于史学界,作为华裔学者中比较突出的法国年鉴派学术代表人物,黄仁宇极善于从历史的细微末节人手,而又摆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束缚,找寻更为准确的历史时代特征,此即大历史观。他强调将人物与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且不放过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那些本来被史学界研究得很深的人物得以以新面孔再现于读者面前。
-
换个角度读史记刘烨 编著《换个角度读史记》突破了《史记》原典的纪传体模式,脉络更加清晰,主题更加鲜明,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十二个章节:三皇五帝、夏朝风云、殷商时代、西周时期、春秋争霸、战国称雄、扫平六合、大秦帝国、楚汉相争、西汉初兴、汉朝盛世、汉武雄风,以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在编排体例上,《换个角度读史记》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问答的形式来展开。在内容上,《换个角度读史记》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语言上,《换个角度读史记》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使当代的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
换个角度读资洽通鉴刘烨 编著《换个角度读资洽通鉴》一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宗旨,从原著浩繁的叙述中抽取200多个完整的故事,用准确生动的白话文予以叙述。然后,再逐一配以生动绚丽的历史画面,用具有当代气息的新观念加以审视,从有利于启发读者大智慧的角度加以评论。力求能够便数千年前成功者的智慧、失败者的教训一一跃然纸上,使我们从浸润着司马光十九载心血的《资治通鉴》中听到、看到那些震撼千古的历史声响和景象,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影响和启迪。
-
现代性姜义华这就是现代性的中国重撰,同现代性本身的书写一样,是一个至今仍在持续之中,将来还将继续相当长时段的历史过程。现代性的中国书写和现代性的中国重撰,大致说来,经历着三个阶段: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性书写与重撰,以劳动为核心的现代性书写与重撰,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性书写与重撰。这三个阶段既具有依次推进的历时性,又具有互相合作、互相依存、难以分割的同时性。这就是说,由以资本为核心到以劳动为核心再到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代表着现代性书写与重撰一步步深化,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后一阶段为前一阶段必然归趋。但三者又不是在前一阶段结束之后方进入后一阶段的,后一阶段实际上早已孕育在前一阶段之中,当后一阶段到来时,前一阶段的现代性仍然在继续,成为后一阶段现代性的基础或补充,所以,这三个阶段,又可视为现代性发展中陆续展开的三个不同层面。主观地想超越或避开第一阶段而直接进入第二或第三阶段,最终总是成为一出出乌托邦喜剧、悲剧或闹剧。现代性的书写和重撰,是13亿中国人正倾注全力,专心致志从事的事业。回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性核心观念形成和演进的历程,当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