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历史的长城-史记李永炽编撰《史记》是两千年前司马迁所写的一本历史巨构。全书包含的时代相当长,从传说的五帝时期到司马迁生活其间的汉武帝时代。司马迁不仅记述中国,还描写了中国四周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西南夷等。当时的中国人相信,这些地区加上中国就构成了整个世界,所以司马迁所写的不单单是中国史,也是世界史。《史记》不仅写出时代与边裔的历史,还描写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音乐、卜卦、祭祀等人类生活的各种面貌,所以也是一部文化与社会史的书。本书用白话改写的史记择写了原著中最精彩的部分。为了保持司马迁将历史和文学结合的精神,这部改写本是以历史的发展为主题,而从《史记》原著各篇中抽离出相关的事迹,重新组合成一篇篇完整的故事,以增加阅读的方便,每篇故事尽量保持原著的生动与趣味,希望经由这些故事,不仅能体现出原著的精神,同时也能展现中国古代历史巨流的变迁与特色。
-
流氓的变迁完颜绍元著璀璨耀目的中国文化,五光十色,包罗万象。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而行,人们时时刻刻需要从文化的海洋中汲取养份。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各方面的知识,《文化春秋》诞生了。《文化春秋》的范围包罗宏富,贯通古今,融会中外,谈天说地,话东道西,既有各种名著的通人介绍,又有关于风俗、人情、哲理、宗教、游戏的宏文小品,庄语谐谈。题材广阔,形式多样,力求在趣话闲谈中传递知识,在轻松活泼中提高修养。希望《文化春秋》能得到读者的喜爱与支持。
-
古代中国纪年日知编null
-
中国通史蔡美彪[等]著明朝是汉朝以后又一个由农民起义军建立的王朝,又是辽、金、元统治四百余年后再建的汉族地主阶级统治的王朝。明太祖建国后,随即建立起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以巩固新王朝的统治,社会经济也随之得到恢复和发展。成祖以后,皇帝集权的专制制度与皇帝无能或无为的矛盾,日渐显著,以致出现宦官干政。本编第一章叙述到明武宗时期。这时,皇帝的怠政与宦官的擅权,都已达到高峰。第二章叙述世宗至神宗时期。世宗初即位,曾有志于革故鼎新,倚用阁,削弱宦官外戚,但中年以后即怠于政事。神宗初年,也曾有所兴革,中年以后耽于逸乐。内宦四出,搜括财富。阁部科道诸臣,相互攻讦,形成朋党。明王朝在昏乱中走向衰落。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超越了前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却日益落后于西欧诸国。皇室贵族的掠夺,造成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严重障碍。
-
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武冈子主编;邓宁辛等撰本书分28个大类,收3300个词条,词目解释注意反映8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界的新成果。
-
白话资治通鉴(宋)司马光原著;沈志华,张宏儒主编本书共二百九十四卷, 上起东周下至五代, 记述了一千三百余年的史事。
-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撰;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点校公孙龙子》是先秦名家的主要代表作,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哲学方面,首先提出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命题,论述了物质的二重性,揭示了存在与运动的内在矛盾,并提示了运动与静止、连续性与不连续性、可分性与不可分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等范畴的辨证要素。
-
新编中国通史邱树森,陈振江主编;范毓周等编著《新编中国通史(第1册)》是按照国家教委拟定的《高等学校历史专业教材编选计划(1985-1990年)》编写的。《新编中国通史(第1册)》以大学历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即主要作为大学历史专业中国通史(含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两年课程)的教材之用,对文科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历史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过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研究历史的科学理论,只有唯物史观才能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因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论证,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研究历史的惟一正确的理论。《新编中国通史(第1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指导。
-
中国彝族通史纲要《中国彝族通史》编委会 编《中国彝族通史纲要》广泛吸收了近年来彝族史研究以及彝文典籍整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因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纲要》第一次记述了彝族从起源至社会主艾革命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并对彝族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论述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突破。其二,《纲要》第一次采取彝、汉资料互补的办法,客观地论述了彝族的发展进程,既符合彝文典籍的记载,也充分尊重汉文中史料的记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取得彝族群众的认同感。其三,《纲要》把彝族放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当中,以西南地区为其活动的历史舞台,来进行记叙。因此,既处理好了彝族历史发展过程与祖国历史发展过程的关系,也正确处理好了彝族与其它兄弟民族的关系。其四,《纲要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是近年来彝族学者研究的成果,有的也陆续见诸于报刊,有的是第一次提出,从而丰富了彝族历史的研究。
-
中国史籍精华译丛《中国史籍精华译丛》编委会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