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邓鸿光,李晓明主编本论文集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作为书名,旨在说明我们现在已经做的和正在做的,以及将来想要做的,都是关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面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确切地说,我们更希望在这二者之间寻找事适的结合点,将二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分展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独特风貌,即在史学史研究的前提条件下构筑史学理论;在史学理论的抽象概括中反映具体的史学发展过程。由此,尽我们所能,为推动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本文收入论文集中的共有29篇文章,分为5组;第一组,是关于史学理论的思考,主要探讨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的最基本的内容;第二组,内容涉及到先秦至秦汉史学,除了对传统课题提出新的看法外,也在突破传统课题上做出了努力;第三组,魏晋南北朝至明代史学,在扩展传统选题视野、增广史学史的研究范围方面做了些尝试;第四组,内容为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侧重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传播和实际应用的研究与反思;第五组,西方史学史,注重学派对史学研究的影响和史学家个案的研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是处在建设之中的学科,而我们是一个无论从学养方面还是研究水平方面,都只是在起步阶段的群体。<
-
二十四史精华萧枫主编本卷书包括《后汉书》、《三国志》两部史书的白话译文,每部书分别包括“文史英华”、“传世故事”、“人物春秋”三部分,同时附有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事物的图片。
-
中华五千年诸葛祥蜀,赵荣织主编本书从华夏妈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将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代,大清帝国,民国……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都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炎黄的子孙们,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拂去岁月的风尘,去寻找创世先祖们开辟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道路的历史足迹吧!这是一部完整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教科书,也是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所编写的历史故事全部是历史真实。
-
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何新著人们是通过观点认知世界的。通过不同的观点,同一世界或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人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历史亦然。本书试图对中国历史提出若干不同的新观点。作者治史学之目的,不仅是诠释历史之真相,更是要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诠释,重建和复兴华夏民族先祖以来的伟大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本书收入今年已发表《何新读史札记》及《尚书》研究全部历史著作。
-
吕著史学与史籍吕思勉著历史到底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有什么用处?提出这一个问题,我知道多数人都能不待思索而回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什么叫做前车之鉴呢?那就是:从前的人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大家认为好的,我们可奉以为法,照着他做;失败的,大家认为坏的,我们当引以为戒,不照着他做。姑无论成功失败,不尽由于做法的好坏;众人所谓好坏,不足为准;即置二者于弗论,世事亦安有真相同的?执着相同的方法,去应付不同的事情,哪有不失败之理?在社会变迁较缓慢之世,前后的事情,相类似的成分较多,执陈方以医新病,贻误尚浅,到社会情形变化剧烈时,就更难说了。近代世界大通,开出一个从古未有的新局面,我们所以应付之者,几于着着失败,其根源就在于此。所以愤激的人说道:历史是足以误事的。因为不读历史,倒还面对着事实,一件新事情来,要去考察它的真相,以定应付的方针;一有了历史知识,先人为主,就会借重已往的经验,来应付现在的事情,而不再去考察其真相;即使去考察,亦易为成见所蔽,而不能见其真相了
-
落木集李世宇著本书收入文章“皇权与王安石变法”、“‘均贫富’与封建政治经济结构”、“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贡献”等25篇。
-
中华五千年王淼编本书将中国历史进程根据不同的朝代划分为22个单元,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发展的各个层面,使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面貌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详略得当的文字充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吉州永和窑高立人著中国瓷业经过五代的沉寂,北宋时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形成了以某一地区为中心,工艺独特、风格各异的不同窑系。北方有定窑系、均窑系、磁州窑系和耀州窑系,南方有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青白釉系。从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开始到金元间的几次战乱.造成了全国范围的人口迁移,客观上促成了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交流。各地窑场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产品单一的生产格局,推动了制瓷技术的提高。在宋元间。汲取南北制瓷经验最为成功的是吉州窑。地处江西中部的吉州窑在北宋早期生产青白瓷,从南宋到元代,烧制过釉下彩绘瓷、黑釉窑变瓷、低温绿釉瓷和白釉印花瓷等多种产品,集各窑制瓷技术之大成,这是吉州窑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要贡献。吉州窑因州而得名,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古称庐陵、吉州。秦始皇统一中国,分三十六郡而治,庐陵县列其一。三国时升县为郡。隋代至宋代,改庐陵郡为吉州,元代称吉安路,明清两朝复称吉安府。千百年来,吉安一直足江西中部重镇,素有“文章节义之邦”、“金庐陵”、“江南望郡”、“理学之邦”的美誉,至今还流传着“隔河两宰相,五里一状元,十里一布政,一门五进士”的民谣。历史上,吉安产生了欧阳修、周必大、杨万里、杨士奇、文天祥、胡铨、解缙、杨邦义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形成了灿烂的庐陵文化。永和窑遗址永和镇西侧,如山似岗,西南自塔里前至东北面的林家园,长达2公里,从东南的辅顺庙到西北的窑北岭,宽达1.5公里,较规整的窑包(俗称窑岭)遗址24处。1980年—1981年,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在吉安县、市文物部门协助下,对永和窑进行考古发掘,重点发掘窑床和作坊各1处,并对其余23处窑址堆积进行了调查和小规模探沟试掘,出土各类瓷器、窑具标本4千多件。一、遗址分布窑岭一位于宋清都观西南侧,出土黑釉碗、外黑内白釉芒口碗、及乳白釉直唇碗、折唇碗、碟、酱褐釉粗胎罐、彩绘罐各类窑具等。以黑釉碗为多。茅庵岭——位于下窑村西侧,出土黑釉碗、把手注壶、碟、器盖、彩绘罐、枕、乳白釉唇口碗、折唇碗、直唇碗、印花碗、素胎高足杯、黄釉碗、绿釉碗、灯座、玩具和网坠、窑具等。以黑釉碗为多,表层还发现青花瓷碎片3件。牛牯岭——位于桥头与窑门两村之间,出土黑釉碗、碟、把手注壶、剔花填彩罐、三足鼎炉器盖、托座小杯、彩绘罐、盘、乳白釉大平底印花碗、绿釉枕、玩具、铜钱和窑具等。后背岭——位于茅庵岭之南,发现大陶缸一只,并有残墙基,似为作坊遗址,堆积物与茅庵岭相同。窑门岭——位于窑门肖家西侧,出土丰富,彩绘瓷更为精美。有黑釉碗、把手注壶、三乳足罐、钵、炉、瓶、碟、器盖、高足杯、粉盒、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折唇碗、绿釉碗、粗胎镂空罐、漏斗、擂钵、玩具和绿釉筒瓦等。以黑釉碗、瓶和彩绘罐为多。官家塘岭——位于本觉寺塔东南,出土黑釉碗、碟、器盖、剔花填釉罐、外黑内白釉碗、把手注壶、灯、彩绘枕、乳白釉太平底碗、厚唇碗,直唇碗、酱褐釉粗胎罐、网坠和窑具等。以乳白釉印花碗、厚唇碗和折唇碗为多。屋后岭——位于本觉寺塔南端,出土乳白釉芒口碗、龙凤牡丹回纹印花碗、厚唇碗、折唇碗、黑釉碗、碟、把手注壶、器盖、缸、彩绘罐、绿釉枕、网坠和覆烧支圈、匣钵等。以乳白釉印花折唇碗为多。其中一件碗内底有酱褐釉“本觉”。两字款,应属本觉寺旧物,是研究本觉寺塔和永和镇历史的珍贵资料。猪婆石岭——位于天足岭南端,出土乳白釉印花碗、小平底印花碗、小平底盏,黑釉碗、外黑内白釉碗、碟、彩绘罐、网坠和筒形覆烧支圈、匣钵等。以乳白釉碗为多。蒋家岭——位于尹家岭东南端,出土物与茅庵岭相同,有黑釉碗、碟、彩绘罐、枕、把手注壶、黄绿釉碗、乳白釉厚唇碗、直唇碗、折唇碗和玩具等。七眼塘岭——位于船岭下村北端,出上盏、碟、乳白釉直唇碗、折唇碗、黑釉碗、厚唇大碗、外黑内白釉碗、把手注壶、杯、三足罐、灯座、彩绘罐、瓶、玩具、网坠和筒形覆烧支圈等窑具。以乳白釉碗、碟、外黑内白釉芒口碗为多。松树岭——位于船岭下村南端,出土乳白釉碗、瓶、黑釉盘、碟、外黑内白芒口碗、盏、褐釉钵和窑具等。六、雕塑瓷吉州永和窑雕塑瓷分捏塑和堆塑两种主要技法。捏塑工艺是永和窑各窑口常用的技法,主要运用于玩具、陈设件或建筑装饰件。《陶录》谓:吉州窑昔有五窑,五窑中惟“舒姓烧者最佳,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舒娇尤善陶”。对“工为玩具”的舒家作专门记载,可见玩具制作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捏塑是以手捏、镂刻、模压等技法制作立体形象,具有形似的特点。永和窑瓷土粗松,便于捏塑器物,作品拙实纯朴,贴近生活,而且诙谐夸张。产品可分为玩具和陈设件两大类。玩具有彩球、象棋、哨叫、猴、马、狗、虎、猫、大象、鸡、鸭、鹅、鸽、蟾蜍、鱼等。有的玩具还有多种功能,如鹅的腹部或背部有气孔,腹部中空,既可作玩具,又具备哨叫的功能。有的玩具顶端留有孔洞,可作香插。陈设件有佛像、观音、罗汉、福禄寿星、八仙、人物俑、动物俑等。这些捏塑作品,举凡生活中的故事人物、飞禽走兽、仙佛妖怪,应有尽有。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具备服饰、风俗、审美等诸多文化内涵,因而也是研究当时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堆塑工艺在永和窑产品中也有运用,产生了一些精品,但数量及质量远不如捏塑。常见于皈依瓶、五粮罐、谷仓、灶台等明窑上,亦有用于日用品中瓶、罐等器物,仅限于局部装饰。此外,一些建筑装饰构件,如鳌鱼吻、龙头翘角也多用堆塑技法,但出土物较少。明器上的堆塑内容以仕女、男仆、朱雀、百灵以及宫殿顶盖居多,反映了阴间似人间和灵魂不灭的思想,而且集中反映在五粮罐、皈依瓶的器身或顶盖上,似有一器多用,节约空间的主观意识。……
-
文白对照御批历代通鉴辑览马建石主编暂缺简介...
-
燕京学报侯仁之主编;燕京研究院编本书包括的文章有:关于中国古代“三分法”的研讨——四圣三谛与三分、从古代天下观看秦汉长城的象征意义、文献所见代北东部若干拓跋史迹的探讨、魏晋南朝军号散阶化的若干问题、再论复书与别纸、宋本《切韵指掌图》检例与《四声等子》、试论北朝河朔地区的学术和文艺、儒生思想 书生本质 史家学术——周一良教授的学术生涯、周一良先生周年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