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钟明善,朱正威主编内容提要过去是未来的钥匙。创造性地承继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从五千年华夏文明中汲取有益的智慧,是本书写作的宗旨。《易传》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书稿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人手,以或冷静、或深沉、或热烈、或隽永的笔触,构画出儒道佛的精髓,传统哲学的智慧,政治文化的睿智,伦理道德的凝重,文学艺术的精粹,古典美学的魅力,科学技术的辉煌,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和未来展望,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景观和无穷魅力。独特的视角,新颖的体例,深邃的思考、洗练的文笔,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本书适合大中专院校学生和社会各界关注、热爱中国文化的广大读者阅读、欣赏,也可作为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材。
-
中华传统文化大观中华传统文化大观编纂委员会编暂缺简介...
-
二十五史通鉴曹海东主编暂缺简介...
-
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黄惠贤主编我国历史悠久,文献浩繁,仅一部二十五史,就有二千六百零二卷,5000余万字,纪传人物近3万个。欲查检某一历史人物史迹,迫切需要一本适用的工具书。《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分上下两册。上册从《史记》至《新五代史》,计十九史;下册从《宋史》至《清史稿》,计六史。不仅二十五史有纪、有传、有附传的人物全部设立专条,而且《史记》、《汉书》的部分书、表、志,《三国志》裴注,以及诸史内有史迹但无传,而在近人通史著述里又常见的人物,也酌情立条。《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通俗适用,内容严谨有据,体例明晰、统一,便于检索。
-
真精神与旧途径胡河清著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作家,有“文化昆仑”、“一代鸿儒”之誉。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贯古今中外,被视为人类文化中具有经典性的巨著。“钱锺书研究”已成为当代人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钱学”方兴未艾。为全面系统地展现近年来钱学研究的成果,亦为今后的钱学研究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决定编辑出版《钱锺书研究丛书》。《钱锺书研究丛书》是一个开放的天地,它以容百家之言、促学术交流为已任,以反映钱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总体面貌、推动钱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目的。它是所有钱学研究者的园地。本书为《钱锺书研究丛书》中的一册,作者试图通过揭示钱钟书先生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过程中的复杂心态,来对钱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作出客观评价。
-
文史中华书局编辑部编暂缺简介...
-
文人临水张耀南著水其自身无色无味而又透明,可中国文人却从其中看出了色,品出了味,水中有他们的友情、爱情与理想,也有他们之诗意、怨愁,连同那留守不住的青春年华。从这水中,得意者看到红艳,品到香甜;落魄者自然只能看到灰暗与苦涩;好在透明却可共有,无论得意与落魄,做他们尘封心灵清洁剂的,似乎永远只能是水。
-
中国近现代发展史论王付昌本书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础、近现中国轨迹的变革,中国近现先进生产力的出现,晚清主要政治集团的应变和改革、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尝试、思想文化领域的空前变革、新旧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等。
-
中国地域文化蒋宝德,李鑫生主编古老的中华民族,最早迎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虽经朝纲更迭和内忧外患,仍如百川东导,襟三江而带五湖,波澜壮阔,绵延不断,代有高峰,蔚为壮观。中国传统文化曾与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等并驾驱,在人类文明史上处于显赫位置,但又不像它们那样或衰败,或断代,或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去它的历史光辉。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也曾遭受过摧残和破坏,痛苦过,呻吟过,但每当它复平自己的创伤,总是又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它顽强的生命力,博大的蓄积力,强劲的凝聚力以及它丰厚的积淀内质是举世无与伦比的。在世界文明宝库中,中国传统文化永远是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
通鉴胡注表微陈垣著《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先生“学识的记里碑”,某种程度上是其史学的综合性总结之作。全书辑胡注精语七百数十条,引证书籍二百五十余种。体式首引《通鉴》原文,退一格排胡注(第七篇取材于《通鉴释义辩误》,故皆是《辩误》之文),再退一格为“发微”。(此为陈先生创例,原为刘乃和《三国演义中征》而设,参刘氏《重读札记》,见《励耘承学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而首十篇史法,后十篇史事的格局,则得自早年对赵翼《二十二史扎记》的体会:陈先生曾将《札记》分诉为“史法”、“史事”两大类研读(参陈乐素撰《陈垣》,见《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至于各篇宗旨,陈先生于篇前小序皆有明文抉发,幸勿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