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中国史纲张荫麟 著《中国史纲:国民阅读经典》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作者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会贯通,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期间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章节安排简要得当,文字技巧活泼动人,思想智慧透彻通达,随时流露出作者的才情与用心。此次出版,将作者未完成的第十二章和作者为该书宋史部分撰写的三篇文字,列为附录。并选配彩图20余幅。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撰,柏杨 译《柏杨版资治通鉴》获选一九八三年度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书”。《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1983-1993)将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
新材料、新方法、新视野宁欣 主编与会青年学者(多是海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博士生)的论文主要就中国古代社会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进行专论,作者既重视考证,也强调理论,功底扎实,思维敏捷,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看法。此次,编者宁欣等将部分与会论文编辑成《新材料新方法新视野:中国古代国家和社会变迁》,以期能更好地推进海内外青年学者的学术文化交流,促进青年学者的成长,加强海内外青年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
资治通鉴白描郑林 主编全书七十八万余字,以大百科词条的形式呈现《资治通鉴》的精华,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将厚重的中国历史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呈现出来,全面反映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帝王将相的兴衰荣辱,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其中的政治谋略和为人处事的方法,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足以作为今天的借鉴。本书编者皆为知名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和学者,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历史教育学、历史文献学、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他们不但熟悉《资治通鉴》的内容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而且具有良好的历史内容选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向大众普及中国古代历史名著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
历史原来是这样许家强 著以故事写朝代,一本书了解中国历史。《历史原来是这样》讲述了纪元前的中国、东周列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的历史故事。《历史原来是这样》分为上下两册,由许家强编著。
-
中华九章杨槐 著《中华九章》,是首气势磅礴、诗情壮丽的奇作。在一千多行的诗章里,作者放飞想象,驰骋情感,在时、空、情、理四个维度上,交错纵横,上下求索,使诗情如黄河之水,从五千年历史源头奔涌而来;从世界巨变的阔大视野审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情感的高强度燃烧中,对民族命运进行深刻独到的思索;在理性的清醒反思中,让激情化为璀璨的火焰,作火山爆发式的喷射。它糅抒情与叙事于一体,溶回顾与展望于一瞬,飞扬的激情伴随着理性的沉思,忧思苦虑升华着对前途的瞻望。
-
中华上下五千年张启明 主编《中华上下五千年(套装上下册)》是一部中华民族史的简要读本,它记录了中华民族所走过的漫漫里程: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到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朝、明朝、清朝,直到中华民国。世事沧桑,朝代更迭,这期间融入了数不清的悲凉与欢爱,盛极与衰亡;也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历史人物,诸如政治家秦始皇、刘备;思想家孔子、孟子;谋略家曹刿、诸葛亮;科学家张衡、沈括;医学家华佗、李时珍;文学家关汉卿、王安石;艺术家顾恺之、吴道子;诗人李白、陆游;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革命家邹容、孙中山等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创造了无数的世界之最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若干像秦桧、袁世凯那样的民族败类。
-
中国古代史研究导引范金民 等编著《中国古代史研究导引》(范金民等编写)依照历史时代的发展线索,以时代为限,选录或节录近现代以至当代著名学者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论文46篇,凡是开拓了研究领域,标新了研究课题,或者能够推陈出新,多所发覆,或者方法可称,启人心智,或者涵盖了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均在选录范围之内。《中国古代史研究导引》每章前的导论,简要综述各个时代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选文前的导言,简论所选论文的要旨、特点与价值,选文后的研究与思考,旨在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培养并提升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能力。
-
中国通史吕思勉 著《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史》(《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详细叙述了从远古时代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篇构成,在每一篇里又分若干章。全书按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即:上古史(秦以前)、中古史(秦汉至唐朝全盛)、近古史(唐朝安史之乱至宋元)、近世史(明朝至清朝)、现代史(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史书,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说:“中国通史的写作,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最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本次重新出版《中国通史》,为方便读者阅读,将原书直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但保留了原书的双行夹注;其他的除了比较明显的讹误和不规范用法有所改动外,基本未动。由于原书采用的是民国纪元的方法来纪年,本次出版全部改为公元纪元。同时,我们选择性地增加了若干与内容相关的插图,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
中国通史吕思勉 著《中国通史(双色典藏版)》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由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善而成。全书约55万字,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全书由绪论和五编构成,每一编内又分若干章,并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世、最近世、现代六个不同的时期。《中国通史(双色典藏版)》是吕思勉的史学成名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中国通史。它规模宏大、视野开阔,史识丰富,笔调流畅,192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曾长期作为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适用”读物,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为了将这部见解独到、考证翔实,影响了无数读者的史学巨著奉献给当今的读者,我们在再版时,不但保留了原书的双行夹注格式,而且在文字语言风格方面也基本上保持了原书的风格。原书采用民国纪元,本书为了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则将民国纪元改为公元纪元。此外,还配上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与图解,以求图文并茂,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