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资治通鉴司马光 编著《资治通鉴》是华夏先哲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最为辉煌的一部,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资治通鉴》的本意,也是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的杰作。 在这独具匠心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发展的血脉,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治内攘外的权谋。该书问世后一直被推崇为中国史学的巨篇,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子都熟读此书。元世祖忽必烈重视《资治通鉴》,请儒士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古语译写的《通鉴节要》作为教材。明太祖朱元璋推崇《资治通鉴》,每日早晨进行研读,习闻咀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清圣祖康熙迷恋《资治通鉴》,经常翻阅,说《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伟人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反复阅读圈点竟达十七遍之多,这也是他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
-
中国通史李伯钦 著古圣先贤之书,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华夏民族性格的内在成因。「国学经典藏书集成」囊括了经、史、子、集的各类精华,再现传统文化的博大厚重。丛书精选历代校注权威底本,集结当世国学大师之力,力文中古奥言辞注释,并用优美纡徐的白话文尽现古人言语风致,传统版画延展文章深远意境。期望本丛书成为文化崇尚者的典藏精品。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王承略,刘心明 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补晋书艺文志(第10卷)(繁体版)》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遣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着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兴演变,体现了中国占代思想、文化兴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着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
中国通史简明读本何志虎 著《中国通史简明读本(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远古和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夏代与商代、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中国的中古时代、秦汉时期、秦皇朝的建立、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战争、西汉皇朝的建立和巩固、西汉盛世和西汉的衰落与王莽篡汉。
-
中国通史吕思勉 著《中国通史(精装插图本)》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为了满足当时大学教学的需求而编写,如今看来,这种特殊的体例对初学者系统掌握历史各个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本书从面世至今,不断再版,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之作,长处本无需赘述,可在此仍要强调一下本书的特点: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史学典籍本是不少,无奈笔墨宏大过于高深,将文言功底本就不深的初级读者挡在了门外,而吕先生这本书简明扼要,行文浅显,相对简单了不少。
-
中国通史刘鹏 主编书写了中华民族自先秦、秦汉到晚清、民国期间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史籍丰富的民族。历朝历代都有官修史书,二十四史皇皇巨著,将五千年文明一一道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有人说历史上就是中国人的图腾,这话并不为过。
-
追寻历史的真相秋石 著《追寻历史的真相(毛泽东与鲁迅修订本)》作者秋石以翔实的材料、严谨的逻辑论证了毛泽东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在《追寻》的下篇,他认真梳理了自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毛泽东与鲁迅虽身未谋面但心灵相通的无数个真:实细节和感人画面。井冈山岁月,毛泽东曾对鲁迅的忘年交冯雪峰说:“我们不谈别的,只谈鲁迅。”战火纷飞的年代,毛泽东对鲁迅著作爱不释手,一套《鲁迅全集》从延安带到西柏坡,又从西柏坡带进中南海。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不但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和亲朋好友“读点鲁迅”,而且还把鲁迅奉为“中国的第一圣人”,称自己是“圣人的学生”。当《追寻历史的真相(毛泽东与鲁迅修订本)》以丰富生动的事例呈现出毛泽东对鲁迅著作阅读之全面,理解之深刻,运用之娴熟时,读者没有理由不相信毛泽东在家书中的那句“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的感慨确系发自肺腑。历史既不是“想象主体的想象活动”,也不是“僵死事实的汇集”。对于“历史真相”而言,不管是祉会名流的回忆,还是草根大众的质疑,我们既不能拒绝科学批评的意见,也要毫不犹豫地坚持真理。历史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永远在于不断地追寻。
-
通鉴胡注论纲林嵩 著《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通鉴胡注论纲(第3辑)》从文化背景与学术源流的角度评价了通鉴胡注的价值和地位,具体从史文的疏解、史事的考订、史义的探求、史法的归纳,以及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思想价值等方面分析和论证了胡三省音注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对胡注的欠缺和不足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全书资料翔实,论证严谨,逻辑严密,见解深刻,颇具学术功力,是较为少见的优秀博士论文。
-
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清)张文虎 撰《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套装上下册)》五卷,清末张文虎撰。张文虎(一八○八:一八八五年)字孟彪,叉字啸山,江苏南汇人。他长期从事训诂、历法、乐律的研究和古书校勘工作,骨为钱熙祚构刻灸守山阁丛书,“及久小万卷楼丛书”,后来叉在金陵书局校勘《史记》。除了《札记》,他的著作还有《舒艺室随笔》、《续笔》、《余笔》和《杂着》。另有《春秋朔闰考》和《古今乐律考》,溲有刊行,原稿散失。
-
柳诒徴讲国史柳诒徽 著本书内容简介: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了前人的成果,后人才能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人的成果,后人不得不重复前人的研究,而且未必能达到前人的高度,“广陵绝响”是人类学术史上经常不得不面对的千古遗恨。要是人类的学术研究成果始终能得到传承,人类能取得的进步肯定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