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中国通史简编高强 著,胡晓松 编历史的功能在于据往以知来,遇见未来是最大的智慧,而这种大智慧就寓于历史之中。西方史学家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它的智慧“足以供社会之需”。《北京开放大学经典读本系列丛书:中国通史简编》用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细节叙述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历史,展现了一个具有恢弘气质,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的历史进程。《北京开放大学经典读本系列丛书:中国通史简编》的章节体例采用逐级分编、分章、分节列题形式,清晰表述了作者的意向和内容叙述的内在逻辑联系。
-
照照历史的镜子王寿南 著本书是一本以历史关照当代的著作。全书分两卷。上卷“发现中国皇权社会”在宏观层面阐释了中国古代皇权社会政治运行的基本规律,从剖析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质入手,通过政治理想、政治主体、政权嬗变的多重视角整体地分析中国古代政治运行的内在逻辑,并结合当代政治对民主与法治的关切进行了历史性的反思。“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革命或造反?”“中国人有法治精神吗?”“中国何以没能产生民主理念?”等文章都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启发性。下卷“一个王朝的君与臣”则从微观层面生动地讲述了活跃于唐代政治舞台中心的人物的故事,如传奇君主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辅国重臣张巡、许远、郭子仪,权势宦官高力士,改革先驱王叔文等。作者将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置于古今人性相通的背景中,于委婉叙事中阐释政治与人性的幽微之理。
-
简明中国历史系年表李晓明 编《简明中国历史系年表》特色:一、本表依据通行的中国社会史分期法和历史年表编制。通行历史年表间如有歧异者,以后出者为主。二、限于篇幅,本表所列朝代名称以传统常见者为主,历代农民起义政权、封建地主割据武装和其他势力短暂建立的政权或朝代酌情收入。三、各帝王年号有多个者,表中只列其第一个年号。四、表中朝代所排列的前后顺序,只反映朝代建立的先后顺序,而不反映多个王朝灭于一个王朝时的先后顺序。
-
中国简史吕思勉 编《中国简史(插图珍藏版)》原名《白话本国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无论观点还是内容,都有新意,曾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适用”读物,堪称最完整、最权威的国史教材。《中国简史(插图珍藏版)》多次再版重印,流传极广,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史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中国大历史丁胜杰,赵晶 编《中国大历史(套装共4册)》以朝代为划分依据,从远古传说时代直到清朝灭亡,概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慎重选择了对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编纂成册。
-
当代中国口述史王宇英 著口述历史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学界的一个热点与亮点,主要运用的访谈手段回归了中国历史的传统,同时赋予历史以鲜活的气息。中国当代口述历史在很多领域已经崭露头角。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口述历史尚未成熟,人们对口述历史存在一定的忽视和误解。《当代中国口述史:为何与何为》通过对当代中国口述史发展的整体反思,结合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口述历史的本质与方向问题,对口述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和实践口述历史、如何进行口述历史等基本问题予以探讨,进而探索较为规范的口述史操作路径,以期引起更多人对口述历史的关注与讨论。
-
中国通史李伯钦,李肇翔 编国学大师季羡林题词推荐的新版中国通史。全新的历史解读方式,融入了百年来的历史研究成果,以及近三十年来的历史新发现、新认识。清晰地揭示了历史演进规律、民族兴衰因由以及人物成败奥秘,全面提升读者从历史预知未来的能力。是一部最具启发性的中国通史。此部《中国通史》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和叙述,强调时代感与亲历感。以丰富真实的史料,鲜活生动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如同亲历历史,以史为鉴,读知天下。历史不是抽象的文字叙说,应该是充满美感的、直观的历史。本书独创的图史体系,搜集了超过五千余幅古代珍品书画和文物照片。让丰富的人物图、文物图、军事图和插图说明组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图说中国史,读起来赏心悦目,余味无穷。★★★★★推荐购买: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礼盒装、全36册)》
-
中国历史年表柏杨 著古之文史各有其“表”,在文则“表以陈情”(《文心雕龙·章表》),在史则“史之有表,乃列传之叙目”(《文史通义·外篇:永清县志选举表序例》),柏杨为“中国历史”编“年表”,可见是后者,近人吕思勉说:“表之为用,至后世而愈广”,他们说的“表”,有表世系者,有表国者,此外,表官、表地、表人、表事,所谓“事之零碎无从叙又不可弃者,则以表驭之”(《史通评》),而柏杨之作“年表”,则不止一用,他既表国,又表官,甚至于人、事、物皆表。柏杨编著的《中国历史年表(上下)》分上下两篇:公元前与公元后,前者从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以至于信史时代的前一世纪(起于前九世纪,即周代);后者从一世纪(起于西汉之末)以迄二十世纪初的中华民国建立。柏杨以“世纪”为单元叙述,将王朝号、国号、年号皆“置于次要的地位”,主要是为了“中国永远存在,不受任何王朝影响……唐亡,不是中国亡,只是唐王朝和唐政府的覆灭。清亡,也不是中国亡,也只是清王朝和清政府的覆灭。中国屹立如故”。《中国历史年表(上下)》在记事部分则区分成国内、国外二栏,前详后略,但二栏之内则颇多国际交涉事务之记载,为了体贴读者,行文之间并作古今地名之对照,极有参考价值,读之亦可通古今之变也。
-
中国古代史夏曾佑 著《中国古代史》以章节体(或纪事本末体)写成,其长处,作者夏曾佑说得很清楚,即更适合“讲堂之用”,实际也就是更适合社会的需要。他在该书《叙》中说:“是必有一书焉,文简于古人而理富于往籍,其足以供社会之需乎。今兹此编,即本是指。”在材料的取裁上,该书乃以廿四史为底本,然后篡辑其他古籍。凡采用参考书,一律注明出处,便于学生寻找。使叙述清晰简洁,夏曾佑特别重视图画和表格的作用。
-
另一半中国史高洪雷 著“中国”一词出现很早,但古代的“中国”并不是一个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历代王朝都自有国号,并不冠以“中国”二字。古代的“中国”通常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的概念,而且其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迄今被我们称作“中国史”的只能算是半个中国的历史。一直以来,大汉民族的历史被默认为主流,而55个少数民族特殊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只被只言片语地提及,并且,从未真正走入大众的视野。该书是中国首部全面关注55个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图书。该书用详实的史料,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兴衰更替和发展演变,内容丰富,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脉络清晰。并配有专业测绘部门绘制的少数民族变迁的地图几十幅。目前,该书的纪录片央视已经立项,已经输出台湾版和韩文版。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城邦乌孙、月氏、楼兰为何消失了?如日中天的草原帝国匈奴、柔然、突厥为何远去了?逐鹿中原的游牧部落鲜卑、羯、氐、羌是怎样被融合的?星光闪烁的南方诸侯越国、夜郎、南诏、大理是否还有后裔?打开这本书,在故事中了解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