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传统中国的偏头痛胡星斗所谓“偏头痛”,“问题”也。《传统中国的偏头痛》是中国问题学创始人、经济学家胡星斗探讨中国问题的学术文论集。书中,作者虚构了数十名已故的中外文化名人和当代人物言行,如鲁迅、孔子、老子、梁启超、徐志摩等,完成了对中国思维、哲学、文化、社会、谋略、文艺等九领域问题的解读与批判。同时,作者继承鲁迅之 精神,借鉴《庄子》之风格,尝试以现代主义小说、散文的写作手法,阐述严肃的学术主题,妙趣横生,以理服人,可读性强。中国人不喜欢抽象论证,也不太相信奇迹,而更重视非理性的顿悟、直觉、体验和感性,重视生机勃勃的自然和生活。中国近代以来落伍了,其实,从思维模式上来说,从几百年前甚至于上千年前就开始落后于人了。中国人善于利用相对化手段化劣势为优势,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也。因此,也往往欺软怕硬,并以此作为精神补偿。诗歌的形象思维方式非常适合于在抽象思维方面比较笨拙的中国人,这可能就是中国成为“诗国”的原因。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力耗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儒、道、佛的钻研上,二是对方术、神秘学的推究上。作为西方医学的补充,中医可以继续存在下去。不过,中医必须结合现代科技才有发展的前途。
-
鹊华山馆丛稿续篇王仲荦王仲荦先生是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中国历史学家,中国古代史分期魏晋封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集汇集了作者的九部著作,完整地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成果。《鹊华山馆丛稿续编》分七个部分,分别收入作者十篇有关历史的论文、札记、资料,以及1973-1984年所作若干诗词;完整地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成果。
-
俗眼看《史记》雷雯在《俗眼看史记》中,我们选取了《史记》中二十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严格遵照《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忠实记录,试图将古文给普通读 者所造成阅读障碍的语言外壳给剥离掉,小心翼翼地保存其完整的精神内核 ,然后通过现代汉语的表述来铺展叙说。与此同时,我们也还适当地引用了 一些口语和谚语,力求做到生动鲜活,以图能给读者一个亲切的,没有任何隔膜的《史记》,让读者非常容易地就能够接受。
-
中国历史王双双 编著《双双中文教材》是一套专门为海外学生编写的中文教材。它是由美国加州王双双老师和中国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在海外多年的实践中编写出来的。全书共20册,识字量2500个,包括了从识字、拼音、句型、短文的学习,到初步的较系统的中国文化的学习。教材大体介绍了中国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丰富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课本知识面广,趣味性强,深入浅出,易教易学。 这套教材体系完整、构架灵活、使用面广。学生可以从零起点开始,一直学完全部课程20册;也可以将后11册(10~20册)的九个文化专题和第五册(汉语拼音)单独使用,这样便于高中和大学开设中国哲学、地理、历史等专门课程以及假期班、短期中国文化班、拼音速成班使用,符合美国AP中文课程的目标和基本要求。本书是《双双中文教材》的第二十册,由王双双在杨东梁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清史研究所所长)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在海外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编写而成。全书语言简单,概要地介绍了中国从唐代下半叶到清代末期的历史知识。学生们通过学习,不仅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中文的识字数量和语汇水平也将得到明显的提高。考虑到海外汉语历史教学的特殊性,为了便利教学,本书的编写采取了化繁为简的原则,历史年代表中没有以王朝兴起的年代为它的起始年代,而是以它正式替代前朝的时间为准,如:秦、清等朝;或者以止式设立本国号的年代为准,如:辽、元等朝。特此说明。
-
中国史读本顾颉刚,王钟麒 著《中国史读本》原名为《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1922年,胡适邀请他的弟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为商务印书馆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目的在于为青少年提供既通俗又权威的历史读本。时年29岁的顾颉刚为此耗费了巨大心血,他说,自己“想了许多法子,要把这部教科书做成一部活的历史,使得读书的人确能认识全部历史的整个的活动,得到真实的历史观念和研究兴味”。这本书写成后,胡适亲自担任校订,由此可见通过历史来启迪民智,在这些文化巨匠心中的分量。本书出版后先后印刷了50多次,是民国时代影响最大的历史读本。一、《中国史读本》共分六编:第一编总说,第二编上古史,第三编中古史,第四编近古史,第五编近世史,第六编现代史。适合初级中学分科教学之用。二、历史应当注意事实的因果,不能拘于朝家的更迭。所以《中国史读本》的编次虽分史期,而叙述的单位却自为起迄,不依从前那样的断代。三、时代精神是历史的主眼,如民族的分合,政治的设施,社会的风尚,学术的嬗递,凡足以表现当时的特征而影响及于后世的,《中国史读本》便取材于此,都为简单的系统的介绍。——一有详述或指证的必要时,并另辑附文来说明它。所以并不把定什么中心,胶执着教学的对象。四、《中国史读本》用公元纪年,并分附当时当地的年号,——如三国时吴事用吴年号,南北朝时北齐事用北齐年号等,——俾时间的距离较易捉摸,而历来的正统观念可以借此打破。——不附帝王的世系表,正因此故。五、教学历史最要的条件,在唤起一般的想象。所以《中国史读本》于政治活动牵涉到的人名,大多系以当时的职位,称谓便也随时改变;——如刘邦的递变为沛公、汉王、汉高帝等,——一以见当时的政治组织是怎样;一以见那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究占怎样一个地位。所有当时称引到的地名,则就不甚习见的附注今称,以资比照。如有必需大体说明的地方,并插入历史地图,略见沿革的一斑。
-
白话野史颜邦逸读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敏、深刻。若从这个意主我上说,读野史与读正史相较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野史的作者不会板起面孔说话,受到的局限较少,因而所辑录的资料很多都是生动活泼,贴近生活,今人读之也会有很深的感慨,也会得到很大的启迪,更会受到一定的教育。我国文化积淀甚厚,千百年来的野史著作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过分。要想深入这座宝山满载而归,其阅读量就会使一般人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组织了数十名文史工作者,批阅读数百种野史著作,从中选择数千条,汇成三卷本的《白话野史》。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去粗取精,将提出的内容构马如今上下两卷本的规模。我们希望这能给读者更大的便利,并激发出更大的阅读兴趣。
-
图鉴中国历史郭漫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今天的人们对它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历经风雨洗礼,充满苦难和卑屈,当两种记忆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对其中的缘由产生困惑和思考。本书讲述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中的点点滴滴,凡著名历史事件尽收其中。让青少年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演进过程,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沧海桑田的变化。“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系列丛书,是我们在新时期为当代学生量身定做、专业打造的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它涵盖了学生们在青年成长的重要时期不可或缺的百科知识,我们希望以此引领学生们探求无穷的智慧魅力,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渴求与完善中不断成就更加完美的自我。
-
资治通鉴《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等人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以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史事为发展脉络,生动详细地叙述了历代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所经历的生死悲欢。本书从原著所记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近两百个最精彩、最典型的故事,采用白话文的形式编写而成。全书以原书卷次为序,加以组织整理,既保留了原书的精髓,又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更适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在古文今译的过程中,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同时在每个故事的标题下,都附有一段提示性的原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
史记《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卷。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全面地叙述了中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内容广博、结构周密、体系完备的历史著作。《史记》一书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继承父业,“纳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于太初元年开始撰修《史记》,并于身受腐刑的困厄中发愤著书,最终完成这部不朽的著作。《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吸收了编年、纪事等体裁的长处,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了历史书籍的纪传体的新体裁。《史记》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平民立场,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司马迁秉笔直书,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本着还原历史真实面目的精神,不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又为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立传,将医生、学者、商贾、游侠、农民领袖等人物的传记,与帝王将相并于一书,颂扬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侠义等优秀品质,反映了不同阶级的真实历史动态。同时。《史记》中的《平准书》、《货殖列传》等篇章集中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经济思想,也从而使《史记》成为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百科式史书。本书精选了《史记》中被后世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章,白话翻译力求保持原书风格,遣词行文注重吸取原书纵横捭阖的自如文风,同时兼顾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让读者轻松读史。
-
中国历史典籍导读陈伟《中国历史典籍导读(上)》立足于对传统“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改革,选取先秦至明清传世历史典籍五十多篇,以及十篇出土文献和档案、契约等,分七个单元,各单元前有对相关时代或性质史籍的概述。每篇选文前有对史料价值、出处、版本的说明。《中国历史典籍导读(上)》也是一部阐述中国典籍产生、初兴、迭兴历史的专著。分别讲述了隋唐史学与史籍,宋元史学与史籍,明清的史学与史籍,非传统的历史文献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