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大中国史吕思勉 著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通史著作,上起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以时间顺序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为纬,详细记叙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制度沿革、疆域变迁、风俗更易、学术源流等诸多问题,将中国历史抽丝剥茧般层层拨开,向大家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长画卷。本书观点权威,体例严谨,考证精详,实为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此外,作者不时发一家之言,打破大家固有的历史印象,如讲述汉武帝为穷兵黩武的帝王,王莽为值得景仰的改革家,岳飞为骄横跋扈的地方军阀等等,常令读者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
看得见的中国史孙庆 编著《看得见的中国史:视觉历史》以丰富而准确的图片文献记录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用简练通俗的文字诠释历史的诸多细节,让读史像读图一样轻松、直观!《看得见的中国史:视觉历史》不仅适合青少年作为课外了解中国历史的通俗读物,也适合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中国通史吕思勉 著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作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吕思勉先生著作宏富,一生著有两部通史,分别为《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均有开启通史写作新纪元的成就。吕著《中国通史》吸收了西方社会史学的新思想,又继承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以“典章制度”和“理乱兴亡”两个板块构筑了其通史的大框架,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特点和重大成就所在。谭其骧称吕思勉“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严耕望称吕思勉的治史是“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中称本书“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杨共乐 著《早期丝绸之路探微》主要想改变以往中国学者多侧重中国古代文献、西方学者又多偏重西方文献来研究“丝绸之路”的单一研究方法,凭借作者既熟悉古代汉语,又学过希腊语、拉丁语和埃及象形文字等语言优势,既学习古代中国史,又研究古代外国史这一学术优势,充分利用中西方的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用中国文献和西方或印度文献相互印证的双重证明法,分三个层面来思考和研究早期的“丝绸之路”。
-
海上丝路史话杜瑜 著中国的丝绸历来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从汉至唐,大批的商贾经由陆上“丝绸之路”连贯着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从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东西方交往的要道,我国的瓷器则通过这条通道销往世界,成为世界各国向往的珍品,而国外的香料、象牙等贵重物品也成为中国统治者的必需品,宋元时期海上丝路出现空前繁荣,持续了数百年,人们把这条海上丝路称作“陶瓷之路”或“香丝之路”,它是我国与亚非各国联系的纽带,是一条文明之路,友好之路,为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了清朝后期,这条海上丝路才逐渐衰落。
-
全彩中国史高致庸 著《全彩中国史》脉络清晰,以历史批判精神,描绘和评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到内忧外患的清末时期的历史,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持鲜明的态度。 本书上下五千年,纵横万千里,贯穿着一种强烈的反思传统的态度,勇气和精神,是一部使人感时忧国、探究世变的著作。它呈现了真实的中国历史,竭力使读者看清中国古代人的生存状态、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以及中国古代政治人物的真实面貌。 《全彩中国史》以1230幅精美图片,抓住中国政治文化最本质的部分,再现了中国历史和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状态,使读者从中看到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励精图治的精神,帮助人们思考面对历史时最不能回避的问题,值得历史爱好者阅读、收藏,也可供历史学家参考。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王承略,刘心明 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7卷)》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王承略,劉心明 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8卷)》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陋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范祥雍 订补从古代典籍中汇辑《竹书纪年》原本佚文编校而成,吸收了清代学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近代学者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的学术成果,并加以校订增补。
-
史记·世家精粹陈才俊 主编《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名著,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司马迁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讫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来划分如《国语》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世家》主要记述的是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的人物事迹。这是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司马迁也就将关于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三十“世家”,除儒学宗师孔子和农民起义领袖陈涉之外,其余全部是皇胄之后或福勋之臣。虽然孔子和陈涉并非诸侯或贵族,但是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非同寻常,同时也显示了作者对他们的尊敬与肯定。司马迁对“世家”中的人物进行了全面的刻画和描写。《史记·世家》由陈才俊担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