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中国史纲张荫麟 ,王家范 导读《中国史纲》作者张荫麟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具才华和思想的学者,曾受到其师辈们如梁启超、陈寅恪、钱穆等诸多大师的器重和期许,惜英年早逝,住世仅37年。《中国史纲》是他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但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养,通透又睿永的思想。本书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材的一种读本(《中国史纲》第一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饱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中国史纲》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生动的讲述方式,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讲述了上古至东汉的历史,既有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又饱含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情感与敬意,全书无任何浮夸,浅薄和空泛,对学习中国文化有极高的价值。
-
通行本《二十四史》勘评选陈兴武 著百衲本《二十四史》为商务印书馆于民国期间,由著名出版大家张元济先生亲自遴选校订的最佳版本,而中华书局通行本《二十四史》作为大陆建国以至“文革”时期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则尽量回避百衲本,选用其它版本参校排印,刊行以后迅速取代了各种史籍旧刻本。《通行本〈二十四史〉勘评选》作者借助当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钱锺书先生所倡导、而由文学所研究员乐贵明先生主持的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工程库,利用其中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数据,对两本进行通体核校,创获甚丰。为方便读者查考使用,加注通行本索引页码。作者认为,通行本《二十四史》当年由于种种非学术因素强行介入,导致体例不一,随意改窜,颇失本真。因此撰成《通行本〈二十四史〉勘评选》,于以彰显二本优劣。《通行本〈二十四史〉勘评选》非争一二版本之是非,而是讨论校勘学普通原则,如可否依类书而改古本,随便删窜旧本正字以及臆断妄改之类,对校勘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迪和示范作用。
-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篇幅宏博,价值极高的一部编年史,宋代司马光等修撰。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于盈积简牍之中,抉擿幽隐,校计毫厘。其中贤君昏主、忠臣奸佞、勇将懦夫、志士小人,“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堪称巨制。由于全部用当时的文言写成,今天的多数读者阅读起来会有困难,因此,由中国社科院、中华书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术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对其进行翻译,以便使更多的读者了解这部历史巨著。翻译底本为中华书局1987年4月第七次印刷的《资涌通鉴》标点本,与已出的20册标点本相对应,译文较为准确、流利、生动,以对译为原则,间有个别语序调整和意译。并采用文白对照的方式,以展开面的形式出现,即左页为原文,右页为译文,以为读者提供阅读上的便携。
-
历史的B面聂作平 著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功名不仅来自经年血战,也来自敬献给后台的美丽千金姬和久战不泻的房中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同时对士大夫无尽包容;有“海青天”之称的海瑞因不合时宜怀才不遇;历代文人梦想的典范诸葛亮被刘备欲擒故纵把后半生给绑架了;秦朝宦官宰相赵高的说话艺术使其左右逢源……本书桩桩件件,透析史上“一哥”们的政治智慧,被广大历史爱好者称为“史上最强官场笔记”。本书为中国大陆历史通俗读物先河之作《历史的B面》和《历史的耻部》两书典藏本。前者初版于2001年,获第六届巴金文学奖,被国内多所大学列为历史系学生必读书目;后者初版于2003年,被新浪网和当当网评为年度“最有价值图书”。两书均在台湾有数种繁体版。
-
史记陈才俊 主编《史记》是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它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共计50余万字。《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今天我们编著的《史记。列传精粹》一书,是选取了“列传”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有关篇章,这些篇章或是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或是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而其语言则是简洁凝练、逻辑性强,故而书中塑造的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历史事件也是生动有趣、精彩纷呈。
-
中国文明正源新论孙皓晖 著《中国文明正源新论》是作者的一个文集,包括少量的访谈与讲话。在我们民族面临新的文明跨越的历史转折时期,重读我们的文明历史,找准我们的文明正源,以新的价值理念寻求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就变得十分重要与迫切。中国文明向前发展,方向何在?从国家高层到每个公民,每个人都面临着“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严峻拷问。全书从我们的文明史意识、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战国之兴亡反思、战国人物论、文明散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史记(西汉)司马迁 著,陈涛 编著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
文化名家读史录杨耀文 选编这是一本专论历史的散文集。我们选用了二十多位名家的优秀作品,从各种不同的视角,纵论历史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李国文的《皇帝的嘴脸》《论看热闹》、余秋雨的《历史的暗角落》等文章里,透析历史中的众生相,“瞧瞧这群人”;在林非的《浩气长存》、流沙河的《可怕的曾国藩》、王充闾《纳兰心事几曾知》等文章中,“看看这个人”,品读历史中一个个特定的角色;在李元洛的《走向盛唐》、陈忠实的《关于一条河的记忆和想象》、祝勇的《逝者如斯》等文章中,去思考、探寻“历史的背影”;在潘旭澜的《太平军真相》、黄文山的《历史不忍细看》等文章中,从含混、闪烁的细节里,揭示“历史的真实”;从何西来的《说“鉴”》《诗祸漫议》、熊召政《醉里挑灯看剑》等文章中,聆听“历史的回声”。让我们一起,跟随名家的视线,畅读历史,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时光里,回眸过去,展望未来。
-
二十五史(西汉)司马迁 著,文婕 编著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
史记陈才俊 主编《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_史_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典籍之一,对后世贡献很大。《史记》不仅是一部光耀千古的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垂留史册的文学巨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司马迁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司马迂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的历史地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之后历代“正史”所传承。“本纪”主要写帝王,自秦以来,几乎每一个帝王都单独成章,作者司马迂对“本纪”中的人物进行了全面的勾勒,其中将项羽列入“本纪”也是对“以成败论英雄”的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