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中国通史林丙义本书系统阐述了自原始社会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历史。注重客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重点突出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巨大历史变迁;脉络清晰,简明流畅是本书主要特色。主要供小学教师进修专科使用。
-
史记志疑(清)梁玉绳《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书对《史记》中的错误作出了不少校订,对其疑难之处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意见,并对于三家旧注的缺略,作了不少补充。为读者阅读了解《史记》提供了方便。
-
文化之源李微微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也是唯一未曾中断、延绵至今的文明。它上下五千年,从发端开始,其辉煌的成就即为世人所瞩目。本书站在考古学的高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文化遗址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广阔的史前空间,让读者零距离接触一段可读、可视、可触摸的历史。
-
中华五千年故事王丹平,王璐编文季世成,林百石,高向阳绘图本书是专为年轻父母和他们可爱的孩子精心设计的读物,它充分地考虑了儿童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其身心成长的需要,从品德教育、心理成长、行为规范、生活常识、健康保健五个方面,十分有针对性地撷聚和创作故事,并配以优美、流畅、富于童趣的文字,精美、
-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尹红卿,曹鸿骞 主编“开天辟地”说的是在远古时代,那时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像混混沌沌的大鸡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就在大鸡蛋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这样一直过了1.8万年。一天,盘古忽然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漆黑的一片,闷得人怪心慌的。他对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里抓过一把板斧,朝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用力一劈,只听得山崩地裂似的一声巨响,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这样,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盘古的板斧一劈,划分开了。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和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两丈。这样又过了1.8万年,天升得特别高了,地也变得特别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特别长了。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说是有九万里那么长。这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当中。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相当稳固,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在一起,这时他也该休息了,终于倒下来死去了。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起了巨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隆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温润的玉石,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总之一句话,盘古的“垂死化身”成就了美丽世界的一切。但是,天地刚被盘古劈开时,有一些缺陷,天上还有一个个大窟窿。这时,有一个叫女娲的女神就熔炼了许多五色石头,把天补好了。后来,又有一个英雄叫共工,和另一个叫颛顼的神争夺王位。他天不怕地不怕,在搏斗中愤怒地向不周山撞去,一下子就把撑天的柱子给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撞塌了,而他自己却没有死。从此,西北的天空就因此而稍稍倾斜,西北的地面也就稍稍隆起,所以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都不由自主地朝西北跑;东南的大地陷下了一块,地势较低,所以地上的江河湖泊则顺着地势滔滔不绝地奔向东南
-
唐戏弄任半塘这是一部从形式和精神两方面来阐明唐代戏剧发展状况的学术专著。作者广征博引,力求提示戏曲在宋代之前340年中的发展真相,介绍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问世后学者的种种分歧,以促使对戏剧起源和发展作进一步探讨。全书分总说、辨体、剧录、脚色、伎艺、设备、演员和杂考八章,并附有唐五代优语和唐戏百问等资料。《唐戏弄:任半塘文集(共2册)》最初于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84年由本社增订再版。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增补近十万余言,除了充实有关史料外,对周代蜡祭、唐代戏剧文体和钵头戏、参军戏、傀儡戏等,也多有新的阐发。
-
乾坤众生曹文柱 等著试图描述和解释人类的过去是历史学家的工作,对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文明的伟大国度是历史以加以描述和解释。这本装帧精美的插图本中国社会史,试图有重点地勾画从史前到1949年以前的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其中以社会变迁、社会构成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为叙述的主要内容。而每一个时代,又由其特有的内容支撑起它别具的骨架与风格。作者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生动活泼的表述形式结合起来。强调知识性,但又不是一般的知识读本;强调学术根基,但又并非纯粹的学术著作。可读性很强,但又不是违背史实的“戏说”。有个人新见,但又不是只顾新异的凿空立论和华而不实的游戏笔墨。而历史在大众心中所应具有的强大活力,自然也由此得以彰显。
-
中国通史超凡 编著《中国通史》彩图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从远古以来人类出现,人类进化,社会进步,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简明过程。最晚在4500万年以前,中国先民就已在东亚大陆栖息繁衍。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出现了有阶级和国家组织的夏朝。公元前221年,中国第一次出现大一统局面。从此以后,又经历了2000多年的王朝统治。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化泽被四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绵延不断近5000年。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先进的文明,但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便落后了。1911年辛亥革命翻帝制,创立民国,中国获得了前进的新起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中国正逐步迈入世界强国。全书以5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100多万字的文字,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可读性强,是中国历史较好的普及读本。
-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撰;柏杨 译继《柏杨版资治通鉴》前两辑“秦风汉雨”、“后汉兴亡”之后, “魏晋纷争”、“南北分立”相继推出。柏杨此生的一切荣辱皆因写作,既得名利,也因此身陷囹圄。他著作等身,名声响誉海内外;文风犀利,针砭时弊,因此激怒了台湾当局,被关押了九年零二十六天,被自己戏称为“十年牢狱”。也是因祸得福,柏杨因文贾祸坐了近十年的政治狱后,反而定下心来,以卓越史识、独特史观译述《资治通鉴》,成为史学界公认的大手笔,也成为柏杨学术上成就的顶峰。《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叙国家之兴亡,述战事之曲折,析权谋之奇诡,为君王之通典!柏杨毕生吃透了《资治通鉴》,再将它们反刍成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更有他老辣的点评,一针见血!通篇改古代生僻官名、地名,用现代的名称取代,柏杨亲手绘制地图,使我们对天下局势、当时战况了如指掌。
-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龚鹏程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后颇不易谈。有人褒扬之,说它怎么好,必有人厌弃之,说它怎么怎么坏,而且遗毒至今,让我们抬不起头来。而称颂的或批判的,对于传统文化到底内涵如何,却往往同样不甚了了,各以偏见与误解抵死相争。《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不想再重复那些争论,独辟蹊径,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体气、饮食、男女、家庭、社会关系、天人关系、历史意识、思维模式、感性世界、德业担当、文化实践等各层面,说明古代文化在这些方面如何处理,其所形成之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较中,又显示了什么型态、有什么优缺点。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些误解,则正本溯源,说明其致误之由来。对华夏文明在现代变迁异化后之再生的可能,也有一些期许。本书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引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该书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本书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本书系作为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