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研究赵梅春中国通史编纂是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反映了20世纪历史观的变化、史学发展的转变,体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的水平。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民族危难之中,史学家满怀忧患之思,期望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察往彰来,指示中国社会发展前途;新中国史学家将为国内外人民提供科学的中国通史著作,作为自己对民族的责任。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历程说明,史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史学史上,绵延不断的通史撰述,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这些都是当代中国通史编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系统地总结中国通史编纂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当代中国通史撰述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历史知识孟涵本书以轻快简洁的笔调简要介绍了中国自生物起源至人类历史,将中国五于年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的目的不在拘泥于考据,而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宏伟、宽广的大视野,是一部不可多得豹历史启蒙著作。本书分为八部分,每部分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名词组成。
-
不能忘记的历史郭漫 主编我们应该自豪,因为我们拥有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史;我们倍感屈辱,鸦片战争的硝烟还在眼前,北洋水师的沉船还沉重地躺在黄海海底,还有南京城那30万魂灵哭泣的泪……编纂此书,旨在让广大读者重温那一段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
从汉学到中国学钱婉约本著作是从“日本中国学”的宏观视角着眼,以五章三十六节的布局,论述从“汉学”到“中国学”的学术史历程,包括在这一特定时空中日本学界对中国“语文”把握的转变、“书物”的传递以及经典性学者的学术建树与“中国观”内涵的诸层面特征,从而使读者在一个较为阔大的场景中对特定时期中的日本中国学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书设立“近代日本的中国观”一章,研讨了由七位学者对“中国”与“中国文化”在普遍研究中提升了的理性表述。我认为这是常常被我们的研究者所忽略而其实又是“中国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层面。当一个研究者把“中国文化”作为“他者”而介入其中进行属于他自己的阐述的时候,他一定存在着隐性的或显性的具有一般意义的“中国观念”,否则,他就不可能把“中国文化”确立为他研究的“客体”。一个成熟的“中国学家”在他进行的各种具体的课题研究中,一定贯穿着他的基本的或正在发展着的“中国观念”。
-
中国记忆阎东《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档案》是2006年央视科教频道首度激情推出的大型文化直播节目,该节目曾荣赝2006年度央视优秀节目一等奖;2007年,央视科教频道再度倾力打造[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档案》将这两宗节目用书本的形式再度精彩呈现,供相关爱好读者阅读。此外,书本还介绍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日电视直播行动;中国记忆:电视物语这两部分内容。
-
炎黄文化研究王俊义《炎黄文化研究》与一般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刊物不同,它以研究炎黄二帝及其时代为主要特色,在栏目设置上有炎黄二帝及其时代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及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遗址与遗迹、文物与考古、中华文化在海外、中华学人等。由于炎黄文化在广义上说亦即中华文化,因此推出了思潮与学派栏目,以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等最新研究成果。为活跃思想,对学术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还设有探索与争鸣、学术信息和书刊评介等栏目,并结合黄帝陵、炎帝陵的特点,对黄帝、炎帝的祭祀活动也将在学术上有所反映。《炎黄文化研究(第5辑)》为其中之一。
-
国史要义柳诒徵本书论述了“史”之方方面面,分史原、史权、史统、史联、史德、史识、史义、史例、史术、史化十大篇。始终条理,抉史学之精微,文理密察,堪称对传统史学进行全面总结的代表作。言中国历史记述及史学源于礼,礼是数千年全史之核心(史原);述史官的职权及社会责任(史权);叙国史所持之正统论,及在此问题上古今史家的不同观点(史统);论纪传体史书纪、表、志、传之间在记述史事上的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关联作用(史联);讲史家的修养心术问题,不仅修史时要持“敬恕”之态度,修养道德亦是史家为人之本(史德);言撰史者与读史者都要具备史识,今人要先积累前哲之识,后谋创新(史识);日史之义在天,在善善恶恶,在天下为公、不私一姓,此贯彻于今古史学(史义);从中国古代史书的丰富凡例出发,论史书撰写遵循的范围、取舍、体裁、书法等义例问题(史例);言史学的作用——增长知识、知类通达、垂训鉴戒(史术);谈中国古代的教育与教化的历史经验,赞经史之学极大的教化作用(史化)。本书大量引证史料,并加以解析、阐发,全面、深入地把握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特征,甚具学术价值。丰富的资料,独特的史学理念等,对研治史学史者颇有裨益。
-
中国历史年代标尺图甘也达本图以公元纪年,化时间为长度,用红色横线作为时间标尺主线,按比例标记历史年代和事件,直观、明晰地反映中国历史的整体面貌和发展演变情况,为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提供一个认识、了解中国历史的方便模式,也为某些研究者提供一个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整体框架。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使用本图。
-
读史记王宇用最精彩的篇幅智读《史记》,用最震撼的语言感悟智慧。以铜为镜,可以明得失。读《史记》,让人知道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和智慧,谁掌握了《史记》中的文化和智慧,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优势、谁就拥有了财富,谁就能够创造自己辉煌的历史。幽邃深远、博大精深的《史记》隐藏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千年智慧。再现千古帝王的争雄局面;再现王侯斗智斗勇的伟大智能;再现哲人智士机敏气魄的胆识韬略;再现强者在乱世中突起的真实内幕;于乱世中窥见最真实的人性!惊世再现,举世无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每个人一生中应该细读的历史经典。它给了古今无数人难以形容的震撼,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认真呜呼哀哉一下这本千年文明史上的巨著。读《史记》,我们可以从呜呼哀哉中理解历史的精髓和古人的心境,更有不可忽视的智慧和动人的情节,这些智慧和故事给我们感悟,给我们启迪。《读史记》对《史记》中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透彻的分析、阐述和探讨,非常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读史记》侧重于理解历史,剖析古人,让你可以在阅读的乐趣中体会与古人对饮的心境。在这里,历史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丰满和有力量感的。当你真正深入品读的时候,历史和现实的智慧就会犹如泉源汩汩而出。
-
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2005年12月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召开了“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本论文集是该学术研讨会的成果汇集,梳理了近十年来海交史研究和浙东史研究的大致轮廓,揭示了古代宁波港(明州港)发展成国际贸易大港的历史轨迹,反映了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最新动态。希望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通过本论文集解读宁波历史文化,为重新构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传播精神而继续深入研究,建言献策,为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和建设文化大市的发展战略提供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