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战后补偿的思考(日)内田雅敏著;骆为龙,陈俊英等译本书作者用翔实的材料揭露和批评了日本战时的罪行和在战后补偿、赔偿及历史教育方面的错误,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国内那些严重伤害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感情的谬论。中国读者也将从本书中看到,日本国内有许多正视历史、坚持真理的正义之士。作者简介内田雅敏,1945年生,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毕业,律师。曾任战后补偿讨论会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专著还有《宪法读本》、《律师》等。译者简介骆为龙,1933年生,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陈俊英,1952年生,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毕业,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刘孟州,1939年生,张家口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日语专业毕业,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教育研究室主任,副教授。陈耐轩,1932年生,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毕业,原北京大学日语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
中国状元大典毛佩琦主编本书编撰者们对在中国历史上延续1300多年的状元及其赖以存在的科举制度,进行评价。指出,客观地评价科举制度,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它为有条件读书的人提供了一个晋身的机会;二是它鼓励竞争,提供进取,这种竞争是在尽可能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事实上,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的作用。 《大典》还将科举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和阐述。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规范和束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也规范和束缚了封建王朝的政府行为和官吏的选拔行为方式。其结果,不仅对知识分子,也对封建社会的社会生活、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社会的重要文化内涵。这种文化现象对欧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欧洲人正是从中国科举制度那里找到了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模式。 科举制度的弊端,特别是后来的腐败,是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相联系的。这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加以考察。
-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春墨写性灵李煜昆著暂缺简介...
-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梁启超著《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是梁启超的专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一部分,是作者在清华学校授课时编写的讲义。作者认为,以乾嘉学派为中坚的清代学者,一反明人空疏之习,专从书本上钻研考索,想达到他们所谓“实事求是”的目的。这是值得肯定的。清代的学术的确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前人,也确实有一部分把我们所应该做的已经做去,或者替我们开出许多门路来。梁启超从这种认识出发,对清代学者的学术成就作了全面的梳理。这部分稿子,曾分期刊登在《东方杂志》上。
-
承诺与权力(美)德博拉·沙普利(D.Shapley)著;李建波等译二战以后,作为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他运用数控理论,把濒于倒闭的福特汽车公司重新建设成为成功的企业。60年代初,作为美国国防部长、越战的指挥官,他深深陷入了历史的尴尬境地。越南成了他的伤心地,而他自己则成了战争的罪人。在世界银行担任行长期间,他采取了富有生气的举措,使上百万的亚非拉人有了饭吃。他为解困济贫进行的富有活力的经营策略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
中外历史上的今天林丙义主编本书以一年365天中每天中外历史上发牛过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生忌日为条目,用短文形式进行介绍。在每“日”中,先记叙中国部分,后记叙外国部分。共收录条目3200余条。全书内容丰富,文笔通顺流畅,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是一部既可作为工具书,供查阅之用;又可作为普及历史知识的历史书来阅读和收藏。
-
杜拉斯传(法)克里斯蒂安娜·布洛-拉巴雷尔(Christiane Blot-Labarrere)著;徐和瑾译杜拉斯无时无刻不在写作,即使是在睡梦之中,即使是在她死后。对她来说,生活就是写作,生活认可作品,作品也认可生活,所以她说:“干吗要介绍作家呢?他们的书就已足够。”本书作者在写这部传记时遵循的就是这个原则。虽然书中部分章节也描写杜拉斯生活的各个阶段,但这种描写是通过杜拉斯的作品来进行的,她的生活是通过她的作品展现出来的。这部传记同时还分析了童年、家庭、写作、疯狂、暴力、海洋、印度支那、夏天、子夜、绝望的爱情、回忆的片段、欲望的火焰、痛苦的迷失、愤怒、号叫、等待和沉默何以能在杜拉斯的笔下成为一本本书不容置疑的源泉和内容。本传记实为评传,对广大读者阅读、理解杜拉斯的全部作品很有帮助。
-
汉唐纪年镜图录刘永明编著从两汉经三国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时期,是我国青铜镜铸造技术和装饰艺术发展的辉煌历史阶段,留存至今的铜镜,不但是珍贵的艺术品,而且是我国古代文明繁荣的见证。对铜镜的研究,同考古、艺术、科技、具体时代的社会状况和生活风俗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讲,纪年镜是一种值得学界和研究者重视的铜镜类型。所谓“纪年”,就是指在镜铭中纪有铸造该镜的年、月、日。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纪年镜是西汉居摄元年(公元6年)的连弧铭带镜,据此推断,纪年镜的开妈出现约在西汉末年。从出土和国内外的收藏情况来看,东汉时期,纪年镜的铸和使用比较广泛,并在三国的吴和两晋时期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到南北朝和隋唐,纪年镜的铸则渐渐变少,《汉唐纪年镜图录》所收年代最晚的镜为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月宫葵花镜。总体而言,纪年镜的数量相当少,加之距今年久远所以尤为珍贵。《汉唐纪年镜图录》编选过程中,多方搜求,共收国内外所藏纪年镜129面,计西汉镜1面,王莽时期镜4面,东汉镜39面,三国魏镜6面,三国吴镜55面,西晋镜17面,东晋镜4面,西秦镜1面,南齐镜1面,唐镜1面。
-
咸阳帝都记王学理著;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一个座落重重、财富集中的咸阳城,在地平线上永远地消失了。它那峥嵘的岁月,也只是在历史文献上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长期来,呈现在人们脑际的还仅仅只是一片朦胧的欣羡,虽然也极力从“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绘声绘彩的诗句中,联想当年阿房宫、骊山陵墓到渭河北岸的咸阳宫等建筑连属的雄姿。固然《阿房宫赋》这一伟大诗篇属于不朽的名作,但它却不可作为研究咸阳的信史资料。因为在咸阳、阿房宫遭毁后时隔1031年,唐诗人杜牧是不可能的。今天——在咸阳故都开展考古调查发掘经过近四十个春秋之后,在这一考古项目中,我作为大部分工作的参加者与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