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于迎春著《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系列”的一种。全书以大量翔实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在社会史、思想史的背景上,紧扣先秦与两汉时代社会体制的重大变化以及士人精神面貌与风气的转移,并尽可能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固有特色和历史的流变过程出发,扎实、深入地描述并论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在汉末走向自觉的具体过程,并进一步对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文学现象给予了细致、充分的论述,从深层上阐释了汉代主要著述与文学创作面貌形成的根源。其立论精当稳妥,颇富创见,不仅对汉代文学的研究有所开拓,而且对于我国古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研究,都富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
巴彦淖尔盟志王治国主编;巴彦淖尔盟志编纂委员会编暂缺简介...
-
走出历史的峡谷孔范今暂缺简介...
-
白话绣像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著;(清)蔡元放编;赫历,晨鹤新编《东周列国志》是我国一部著名长篇历史小说,堪称仅次于四大名著的中国第五大奇书。该书描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从周宣王被弑、周平王东迁洛阳开始,至秦始皇灭周、兼并六国为止500余年的历史。长江滚滚东逝水,岁月悠悠万古情。多少贡雄豪杰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多少历史事件惊天动地,可歌可泣。这里有诸侯争霸、宫廷政变、宫闱秘事、军事谋略等许多脍灸人口的著名历史故事。我们的许多成语典故,便源出于此。《新列国志》原有70余万字,今新编改写本达1450万余字,可读性大大加强,该着墨之处,酣畅淋漓,多姿多彩,使故事通俗易懂、枝繁叶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令人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
中国古代科举百态熊庆年著本书系“中国古代社会百态”丛书之一。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形成于隋唐,延续至清末,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本书作者广搜博采唐宋以来文人学者记录亲历或耳闻的随笔、札记,在“形形色色的科举名目”、“林林总总科场人”、“层出不穷的作弊花样”、“动人心魄的科场要案”等篇章中,运用大量富有故事情节的事例,具体介绍历代科举考试的名目、程序、制度沿革等有关知识,生动地展现科场内外纷繁多彩的历史画面,并对科举制度和科举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剖析,从而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视角。
-
穿越历史的丛林彭卫著一、本文库由台湾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合作出版,同时以繁体字及简体字两种版本行销海内外。二、本文库以弘扬、普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以现代观点诠释传?澄幕秤栊乱寮凹壑担η笥胂执说乃枷搿⑸罱裘芟嗫郏沟贝泄宋〈澄幕木瑁玫狡舴ⅰ?三、本文库以实现学术大众化为目标,将学术资源转化为大众的知识财富。各书兼具学术内涵及可读性,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富于智慧,情趣盎然,雅俗共赏。四、本文库以中华文化为内容,举凡与中华文化有关者均在出版之列。包括哲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典籍、宗教、民俗、文物、人物、民族、传统观念、典章制度、古迹遗址……等等,收罗极广。 五、本文库每书约15万字左右,全书以文字为主,视需要配置图、表若干。各书之末均附主要参考文献,另视需要置附录若干种,作为补充及参考之用。
-
历史深处的忧虑林达著美国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和大多数留学生及新移民一样,当我们一脚踏上这块广袤的陌生土地时,最初落脚点的选择是十分偶然的。我们落在了一个普通的地方,居住的环境平常而宁静。周围的美国人老老少少都在辛勤劳作,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要想谋出一番好的光景,对他们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还来不及作任何思索,新移民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就立即把我们投入了同样的辛勤劳作之中。这样,我们和周围的普通美国人之间,自然就有了共同谋生而产生的共同语言,也有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喜怒哀乐。不少美国人还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无形中发现,美国已经渐渐地从一堆抽象的概念中走出来,变成了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森林牧场,变成了一个一个美国人。我们也有过被称之为“边缘人”的苦闷。我们显然不可能在进入这一块国土的同时,就在一瞬间也进入它的文化,而原来的文化背景又由于天长地远而渐显陌生。在实际生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会经常骤然直率地在我们面前相遇碰撞,一开始真有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的窘迫。然而,时间长了,我们开始对“边缘人”的处境逐渐坦然,甚至悟出了些什么。冷静下来,我们发现自己第一次能够这样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同时和两个文化保持一个不远也不近的距离,它们不仅开始有可能化为一片风景,而且第一次向我们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意义。“边缘人”的苦恼在新移民中十分普遍,它只是两个强势文化聚焦在一个小人物身上而产生的悲剧性效应。我们庆幸自己能够脱身出来。但是,我们的处境使我们不可能不想到,作为一个夹缝中的移民,尚且感受到矛盾与压力,那么,当这两种文化两个大国真的正面遭遇,彼此实际上是多么陌生和困惑,说是危机四伏似乎也并不过分。我们所处的位置,使我们有可能更多地看到它们的差异。我们发现,它们不仅有各自圆满的价值体系,甚至有各自不同的语汇、语境和逻辑。有时,从一个大前提出发,顺着各自的逻辑走去,竟会走出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话只可能显得痛苦而吃力。因此,好像在作出举手相迎或严辞相拒的决定之前,还有一段相当艰苦而漫长的互相了解的路必须去走。否则,轻易称“是”显得没有根据,动辄言“不”也容易文不对题。更何况,历史已经规定了它们不可能永远回避。它们都已尝试过这样做,但是,眼看着毫无结果,于是,它们又试图相互走近。有时,如果不暂时和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生生拉开一段距离,就无法在相互了解的路上走出一步。我们则是以一个普通新移民的身份去了解这个陌生的国家。既来之则安之,这也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我们也别无选择。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全部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所以,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平常外来者,也会一眼就看出~大堆毛病来。但是我们马上就明白自己必须从沾沾自喜中醒来,因为后来很快发现,这并不见得就~定是自己比美国人更高明且目光更敏锐。他们似乎也很清楚有这么一片阴影,他们只是迫不得已在承认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追求阳光,你就躲不开身后的阴影。我们开始奇怪,美国人在容忍这片阴影的时候(这种容忍常常使他们痛苦不堪),什么是他们心中不熄的光明呢?他们在寻求着什么,以至于不惜支付出沉重的代价呢?对于我们,这真是一个问题。在了解它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个历史短短的陌生国家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兴趣。根据自己作为一个平民的经验,我们发现,了解的第一步就是简单的交往。不论一个大国看上去有着多么坚硬的外壳,它的人民都是一个个平平常常,而再大的大国也就是这些平常人组成的。当人民成为朋友,交流变成友谊,相互了解自然就开始了。任何一方,能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总是一件好事情。去年,我们逐渐给自己在国内的好朋友写了这些信。希望能和朋友们分享我们的所读所见所闻所思。在此,衷心感谢三联书店的编辑和所有帮助这本书出版的朋友。
-
清末陕甘概况杨绳信 编著本书的特点有二:地方性强,仅限陕、甘两省;时间集中,只记清光绪二十八年至宣统三年(1902-1911)的10年。虽不够系统、完整,但所收材料约95%以上都是前人未曾见闻的,对先哲已述及的重大事件(如三边教案、蒲案等)则略而不录。对收入本书材料的加工一般采取存真的原则,内容健康者则“述而不作”,须注释的则详略适宜。原档数字本系汉码,量词名称又很冗长,因之有必要把部分材料加工为表格,使其一目了然。但总的原则还是保存了原档的真面目,不敢歪曲。这些材料展现了当时陕甘的实际状况,是研究陕甘地方近代史的重要史料。同时,这些材料记录了陕甘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腐朽统治的英雄事迹,更是一部爱国主义教材。
-
提牢备考译注(清)赵舒翘原著;张秀夫主编;王滔等编写本书是十九世纪末清光绪年间刑部提牢主事赵舒翘搜集整理清建政以来有关监狱管理的条例、章程及重要狱务的处理方法等编纂而成的一部关于清朝监狱管理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为囚粮考、条例考、章程考、杂事考四卷。其内容包容了狱政管理的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对监狱管理人员的管理,二是对囚犯的管理,三是监狱监管安全方面的管理。作者本人作为管理清朝中央南北两所监狱的最高长官,在搜集整理编纂历代监狱管理方面的规章的同时,还十分坦诚、深刻地阐述了个人从事监狱管理工作的体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末的狱政管理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像我们今天在监狱管理中所实行的分类管理、规范化管理等,早在一百多年前清末监狱管理中就已初露端倪。通观全书,可以发现,当时监狱管理事无巨细,考虑周密,订规立矩,周全详备。这本书不仅为我们研究了解清代狱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监狱管理也不无裨益,值得广大监狱管理工作者,研究者一读。
-
历史是什么李公明著;赵汀阳,黄穗中插图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是一种思考,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套丛书就是面向那些爱思考、爱智慧的青少年,由几位著名的中青年哲学家和他们一起来想一些关于世界和人生的问题;通过一些小故事、小问题来解说一些爸爸妈妈们最不耐烦或者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尽管现在的家长和社会都比较看重世俗的前途,而不一定重视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但我们相信,这套小丛书对健全人的心智和思维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对青少年,对家长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