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清末四大奇案揭秘河边 编著描写了清朝末年有影响的四大奇案(名伶杨月楼案、太原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张文祥刺马案)的来龙去脉,故事情节离奇惊险,可读性强。《刺马案》:草根平民张文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刺客,结束了中国自唐朝元和十年以后中华一千多年无刺客的历史;《杨月楼奇案》:杨月楼是著名武生杨小楼的父亲。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中,段小楼的原形便取自杨小楼。在此案中,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亲身体验了一场生死离别的“别姬”戏……;《诈尸连环案》:该案轰动了大半个中国,以一个诈尸的怪案揭开了整个离奇案情的序幕;《杨乃武与小白菜》全案涉及数百名官员,特别是醇亲王奕譞、红顶商人胡雪岩、两代帝师翁同龢等历史名人的介入,也使此案生色不少。
-
夏娃(英国)彼得林娜·布朗 著;刘乃菁、刘剑 译从最可笑的老妇人的迷信说法到残忍的现实——没有麻药的剖腹产手术。本书详细地描述了跨越各个时代的成为母亲和分娩的有趣的历史。埃及人用的鳄鱼类制作的避孕栓,神奇的中世纪生产用的腰带在很多的医疗实践和助产活动中都已经尝试过。
在这部书中,作者探索了女性生活与其他关系不断变化的方方面面;宗教与民俗对女性的影响以及医学发展在生育过程中带来的变化。除了对世界各地的风俗礼仪作了大量研究,作者还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从古到今的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经历:生殖,避孕和堕胎,由她娓娓道来,就像是带读者做了一个穿梭历史,跨越社会的精彩旅行:从史前的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经过了古代的希腊与罗马帝国,再到中世纪,最后回到了现代社会。
读过这本书的人这样说:“书中的有些历史细节能让你会心微笑,有些则令你黯然泪下。”“每一个作母亲的女人都会被这个书吸引,她们都是夏娃。” -
生活的勇气孔庆东北大醉侠新作·幽默温情!哈姆雷特害怕做梦,我害怕生活! 有人问:“达摩面壁九年,到底是为什么?”永禅师答道:“因为睡不着。”明白这一句,东博书院的多少纷争和问答,就都看明白了。然而问题就在于,这一句似乎无比艰难,当今之人读上千遍,也还是不通,还是要去追寻“标准答案”,还是要宣判东对西错,还是要得了真理,便去杀人。 当我们父子严肃紧张地对峙时,我虎着脸,心里说:“你小子牛气什么?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最爱你么?连你的母亲也不知道,是我,是这个每年打你七八次的父亲,一边读博士,一边亲手给你洗过六块尿布!在这个世界上,我只为你臭小子一个人,这么干过。” 或许是怀着同样的心境吧,张爱玲在真真假假挥洒了她的才华和机巧之后,说了一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由于这一句,我谅解了张爱玲所有的刻薄和肤浅。我知道,她努力撑起的骄傲后面,是一颗谦卑的心。 本书为孔庆东2006-2007年杂文随笔集。本书幽默温情不减当年,所涉内容更显宽广深刻。讲“文革”掌故、领袖佚事,生动再现毛泽东、江清、林彪、张国焘、张春桥、耿飙等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谈时政风云、异国见闻,津津有味,趣味横生;怀念亲人、朋友、同学、师长,柔肠寸断,极富深情;读书评书,见他人所不曾见,尽现老孔独门功夫。 老孔在高雅与通俗之间进出,游刃有余,如鱼得水,经常出其不意地大转弯大撒把,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放进一锅“烂炖”,插科打诨,东拉西扯,却是令人齿颊生香,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上半句还高山流水着此曲只应天上有,下半句就跳到下里巴人的吃喝拉撒中去了,但是形散而神不散,看似不正经其外,却是悲悯宽厚其中。让你开了眼界,长了学问,懂了道理,读完还能偷着乐。
-
帝国的终结易中天 著秦最终夺取了天下,只能归结为秦国有当时最管用的制度,或者说,他们把这个新制度建设得最彻底。这就是初具规模的中央集权制。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世界上没有免费的的午餐。伦理治国或者说独尊儒术的原则维护了帝国制度,却让我们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奇怪,帝国的产权怎么会成为问题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是很清楚吗?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一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作者简介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等著作。近年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编辑推荐一部迄今为止易中天教授最看重的作品。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承续了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的一贯风格!问题是,帝国制度为什么会亡?帝国制度果真就一无是处吗?如果当真一无是处,它为什么会被创造出来,会被我们的民族认可,会延续了那么长的时间?我们反省的不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命运。《帝国的终结》一书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是易中天教授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诚如本书的副标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所昭示的,作者意在揭露和批判中国古代帝制的乖舛和荒谬。“透过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我们能感觉到作者笔下的文字仿若尖利的手术刀,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帝国体制,给予抽丝剥茧式的剖析和鞭辟入里的清算,游刃有余。本书承续了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的一贯风格,讨论的是帝国体制命运这样的大问题,然入手极细,文笔恣肆,议论风发,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关切,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睿智之作。”
-
为女人翻案孙杰 著敬一丹 纪连海 解玺璋 迟宇宙 赫连勃勃大王联袂推荐中国的历史是男人写的,也是写男人的,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历史中的女人一般都是配角,她们一旦成了主角,通常就没有好东西,不是被美化就是被妖魔化。但历史的走向,通常是一些女人用被我们忽视了的细节决定的。这《为女人翻案: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就是试图挖掘这些被我们明显低估了的“女人价值股”。这里有很有名的女人,但他说了,你会感到陌生,这里有很没名的女人,但他讲了,你会感到熟悉。我们后人加在这些女人身上的不实之词,不管好的还是恶的,都必须翻案。这是一本怪书:这是一本职业新闻人写的关于历史的书。作者是中央电视台的高级编辑,曾担任《焦点访谈》、《央视论坛》、《360°》等诸多栏目的制片人。学新闻、干新闻,留过洋、讲过学,却偏偏对中国历史兴趣浓厚,用现代传媒人的眼光去发掘历史中的新闻。所以,这《为女人翻案: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就显得有点怪。读者可能搞不清作者是在讲历史还是在说现实。既然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同样,昨天的历史也有很多今天人们不知道的新闻。这是一本男人写的关于女人的书。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记录最为丰富翔实的国度。但诚如作者所言,中国的历史大多是男人写的,也是写男人的。历史上最优秀的女人,顶多就是男人的陪衬。而一般的女人,则是男人失败、落寞的原因。中国历史上虽不乏名女人,但大多身背“恶”名。所以,这《为女人翻案: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就显得有点怪。读者可能无法用原来即有的“标准”去衡量书中的女人。其实,历史上的女人,并不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女人更缺少生动。这样一本对历史忠实得近乎不真实的书。书中所述的50个女人,上自远古下迄西汉。这个时期的中华民族,恰似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的时代,也是一个女性从学习浪漫到走向浪漫的时期。作者曾把中国的历史书分为记录的历史和总结的历史两类。这里讲述的故事,读者可能闻所未闻,但绝非戏说,作者只是根据信史的记载考证,忠实记录下了这份浪漫。所以,这《为女人翻案: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就显得有点怪。读者可能无法分辨这是历史还是故事。其实,所有的历史都是故事;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你今天想到、做到的和你今天想不到、做不到的,都可以从历史上查找到。
-
话说唐僧冯保善《西游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唐僧婆婆妈妈、胆小懦弱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可是,作为唐僧原型的历史人物——唐玄奘和《西游记》中的唐僧截然不同,但却鲜为人知。梁启超曾抱怨过:“玄奘是中国第一流学者,决不居第二流以下;但是几千年来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伟大,最知道的只有做《圣教序》的唐太宗,其次却轮到做《西游记》的人,说起来可气又可笑。士大夫不知玄奘,孺子妇人倒知道有唐三藏!”对于唐玄奘,梁启超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称为“千古第一人”,而鲁迅则称其为“中国的脊梁”。那么,真实的玄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到底占据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本书将为你作一个原原本本的介绍,还这位唐代高僧一个真实的面目。
-
权力的伤口李俭在作者的笔下,云谲波诡、惊心动魄的清朝皇位的争夺,不但展现了一幕幕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功臣喋血,阴算阳谋,明枪暗箭,矛盾和情节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亚式戏剧,而且运用“政治的维度、哲学的思考、历史的纵深、小说的结构、散文的笔法”,还原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场景,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明其心。书中使用奴性选拔、空降现象、理性公正、暗流定理、叔嫂政治、豪格难题等具有历史生命力的语词,总结整个皇权社会高层政争的现象,生动而又深刻。
-
青山一发(日)陈舜臣 著,许锡庆 译穿越历史,风靡亚洲。晚清的密云急雨,不读懂青年孙文之崛起,不会明白王纲解纽的微妙博弈!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往事一片空白,遂使我们成为一个没有根的族群。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他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使斑斑史迹,变成生龙活虎! ——柏杨以外族人折服日本的,只有陈舜臣。 ——司马辽太郎甲午战争后,年轻时代的孙文转投革命,前途未卜。在《青山一发》中,陈舜臣以“说故事读历史”的惯用形式,跳脱定论,从大事件背后的小细节里,还原一个鲜活的青年孙文形象——密云急雨中,他有血性,有骨气,有愤懑,也有彷徨。正如鲁迅评价的那般,“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为了重新认识青年孙文,穿越历史,《青山一发》浓墨重彩地复排了晚清的那些事,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及宫崎滔天等人,或顺势而起,或逆流而动,不同政见者在王纲解纽大潮里微妙博弈。而青年孙文之流亡之崛起,他的运动有两项目的,即走向共和,消灭大清。作为弱势大赢家,年轻的孙文就像“以时速四百公里雄飞的鹘”,迎向辛亥之路,那细长如一根发丝的青山中原便出现眼前,他也确信自己所期待的新国家,正强而有力地奠定并前进着。
-
曹操·喋血中原子金山道出一段趣味横生的另类历史,说尽一个复杂万千的真实操作。南有明月,北有金山。奇人子金山亮剑《曹操》,打破易中天独品三国格局,百余场战争百余种侃法,诙谐调侃、机活“变脸”。当红写史作家当年明白拍案叫绝,倾情作序。子金山的一只笔犹如一张好嘴,将枯燥的历史侃得让人身临其境。 ——董路其文字于诙谐中显肃穆,于史实中见人性,我是一口气读完这部书的……历史是严肃的,但并非要用严肃的方式来表达,把深刻的东西用深刻的方式解说出来,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将阅读的快感与历史的感悟结合起来,才是理解历史的正途。而在我看来,子金山做到了。 ——作家 当年明月子金山充满想像力的解构和充满灵性的文字令人拍案叫绝,他的一只笔犹如一张好嘴,将枯燥的历史侃得让人身临其境……幽默诙谐,活灵活现,写人如是,写场面亦如是,子金山的特色正在于此。 ——著名足球评论人 董路看过子金山扒出来的曹操,才发现虽然有《三国演义》、虽然有易中天,这个家喻户晓,毁誉参半的曹操,对很多人而言,其实还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网友 东胖子金山把沉重的战争讲得轻松诙谐,把古老的故事讲得新颖现代,一步步走进与创造了三国第一人——曹操的人生。让人在快乐的阅读之后,生出许多面向自我思索。 ——剧作家、网络作家 罗周官渡之战,让曹操一战成名,以2万弱旅PK袁绍10万精兵,强弱悬殊,鲜有胜算,曹操是如何取胜的呢?曹操青州兵30万,官渡生死一战,为什么不用?三国好男儿关羽斩颜良究竟是在两军阵前还是单骑冲入阵中?携巨款旅游的曹操老爸是被陶谦下令诛杀,还是有人见财起意?曹操为何一口咬定陶谦就是杀父仇人?真实的关羽是怎样千里走单骑的……一系列的三国历史谜团,且看子金山如何分解。子金山版的三国之战与众不同,既没有罗贯中那样的虚构,又没有陈寿那样的枯燥,子金山以其诙谐的语言,机活的“变脸”手法,将一幅幅惊心动魄而又波澜壮阔三国历史画卷拉到读者的面前。
-
玄奘西游记钱文忠 著《玄奘西游记》系百家讲坛邀请首位上海青年学者担纲讲授的长度为36讲的节目,所讲的内容,正是普通百姓早已熟知的《西游记》故事的历史原型,但这个西行印度求法的大唐僧人的真实生活及其旅程的原貌到底如何,他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和《西游记》中所描述的场景有何异同等问题,《玄奘西游记》都能为读者一一讲解。附:《玄奘西游记》速读一览第一讲 玄奘身世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对玄奘身世的描写充满了传奇色彩——玄奘的父亲经历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喜悦,又遭遇了月黑风高、抛尸江底的惨剧,使玄奘尚未出生就开始经受磨难。但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有着怎样的身世呢?小说中的描写是凭空杜撰,还是有所依据?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使他敢于跋涉往返十七年,远去西天取经?第二讲 皈依佛门《西游记》第十一回中说玄奘“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也许这一切坎坷遭遇都是小说中的杜撰,但有一点是接近历史真实的——玄奘确实是在年少之时就剃度出家了。玄奘出身官宦家庭,他为什么会年少出家?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执著于佛门求学?他又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剃度的呢?第三讲 求学之路剃度后的少年玄奘刻苦好学,十几岁时就在佛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时正值隋末唐初的动荡年代,但为了求得佛学的真谛,玄奘下四川,上长安,辗转求学。当时的长安是怎样的景象?玄奘在长安又遇到了什么人,使他下定决心要去西天取经呢?第四讲 潜往边关在《西游记》中,唐僧是唐太宗的“御弟”,奉旨前去西天取经。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玄奘却是偷偷从长安出发的,但刚到凉州就被勒令返回。一心求法的他竟冒生命危险,继续西行,准备偷渡边关。第五讲 偷渡国境玄奘虽然为瓜州官员李昌所救,但必须马上西行,否则仍有被缉捕的危险。此时玄奘的马死了,两位陪行的僧人也离开了,孤身一人的玄奘只能到一座庙里去求佛保佑,而这一求,竟遭逢到一段离奇的际遇。第六讲 边关被擒玄奘虽然渡过了水流湍急的葫芦河,但为了绕过玉门关,他还必须通过沙漠,偷越重兵把守的边关五烽。孤身一人的玄奘在沙漠中出现了幻觉,依靠坚强的意志,终于走到了第一烽,却被守关将士一箭射中,当场被擒。玄奘会不会再次引来杀身之祸?他的命运又将会如何?第七讲 险象环生玄奘刚到第一烽,就在取水时被守关的将士捉拿到,校尉王祥发现玄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高僧,提出只要玄奘答应到他的家乡敦煌去弘法,就可以不追究他的罪名。此时的玄奘面临两种选择,他是怎么回答王祥的?对于玄奘的回答王祥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第八讲 身临绝境玄奘进入莫贺延碛大沙漠不久就迷路了,他找不到野马泉的方向。在沙漠中迷路已经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玄奘恰恰在饮水时又失手打翻了水囊,在这样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仍然毫不动摇地继续西行。几天几夜之后,滴水未进的玄奘再也走不动了,他躺倒在沙漠上,等待着死亡的来临……第九讲 被困高昌玄奘九死一生才走出八百里大沙漠来到高昌,但高昌王却一心想把玄奘留下,做高昌国的大法师。但玄奘表示,决不会改变西行的初衷。高昌王会不会放过玄奘?高昌王和玄奘之间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第十讲 异国传奇玄奘西行求法的坚决态度深深打动了高昌王麹文泰,他不仅同意了玄奘继续西行的要求,而且还和他结为兄弟,为他以后的行程准备了大量的东西。玄奘在高昌停留了将近一段时间之后,终于重新踏上的西行的征途。第十一讲 龟兹辩经按照礼仪,玄奘应当要去拜访那位住在奇特庙中龟兹高僧木叉毱多。就在拜访时,玄奘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和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经。那么,这场辩经究竟是怎样开始的呢?玄奘有把握取胜吗? 第十二讲 一波三折 玄奘在龟兹辩经中大获全胜,却因为大雪封路不得不暂时滞留在龟兹。这段时间玄奘不仅留心观察了当地的文化、佛教,还特别记录下了龟兹大多数人是扁头这一奇怪现象,这是为什么呢?第十三讲 化敌为友玄奘离开碎叶城后,又经过了好几个小国家,然后来到了位于西域中部信仰拜火教的飒秣建国,这里有用火驱赶佛教僧人的传统。玄奘在这里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呢?第十四讲 走进印度玄奘一步一步走近了心中的圣地印度。一路上,玄奘见到了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载。又在迦毕试国住进了一座叫做质子伽蓝的寺庙。玄奘在质子伽蓝的这段时间,还发生了哪些传奇的故事?离开质子伽蓝后,玄奘终于进入了古印度的疆界,玄奘在这个文明古国都观察记载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第十五讲 佛影谜踪玄奘在印度首先参拜的圣地是醯罗城,那里供奉着佛陀的舍利顶骨,还有一个名叫佛影窟的洞窟,据说心诚的人可以看见佛像……第十六讲 巴国奇闻玄奘进入了今天意义上的巴基斯坦境内。在印度河的某个渡口,玄奘记下的一个传说,竟跟小说《西游记》中的情节十分相似,那就是唐僧西天取经路上遭遇的第八十一个磨难——在通天河遇到神兽,取回的佛经落入了水中。在真实的历史中,玄奘有没有遭遇到风浪的袭击?第十六讲 巴国奇闻五年时间很快过去了,玄奘的学业已成,他离开了那烂陀寺,但并没有马上回国,而是到印度各地游历去了。他这样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后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回国的呢?第十七讲 真假女国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女儿国有一段令人哭笑皆非的遭遇,而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用了一段扑朔迷离的文字,记录了一个由女性做国王的神奇国度东女国。这两部著作中的女儿国是不是同一个地方?第十八讲 在劫难逃玄奘来到了曲女城,在这里详细记载了一个仙人和戒日王的神奇传说,然后沿印度的恒河顺流而下,遇到了一帮信仰突伽神的强盗,他们不仅抢劫财产,还选中了玄奘做祭祀用的人牲,玄奘努力辩解,还是被这群强盗拖上了祭坛。这是玄奘西行以来遇上的最危险的一次劫难,他自己都确信躲不过这一关了……第十九讲 绝处逢生玄奘被一群强盗劫持,并把他作为人牲推上祭坛,而此时的玄奘已经抱定了必死的打算。然而,就在强盗举起屠刀的那一刹那,奇迹出现了。那么,在玄奘和强盗之间,发生了怎样离奇的故事呢?第二十讲 佛陀故乡护法菩萨是一位伟大的佛教理论家,他的名字“护法”是意译,音译为“达磨波罗”,“波罗”的意思是法,“达磨”就是保护,所以把他译成“护法菩萨”。他写的《成唯识论》,玄奘回中土后把它译成汉文,成为唯识宗奠基性的理论著作。那么,护法菩萨究竟是怎么降服外道的,他又是如何成名的呢?第二十一讲 情怯圣境马上就要抵达那烂陀寺了,玄奘之所以千里迢迢、冒死西行,就是希望能到那里求佛法、取真经。可是,当离那烂陀寺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玄奘却驻足不前了。面对自己心中的圣地,玄奘为什么迟疑徘徊?眼看就要实现自己取经求法的愿望了,玄奘又为什么思绪万千?第二十二讲 求学奇缘玄奘终于到达了心中的圣地那烂陀寺,当寺院住持百岁高龄的戒贤法师得知,玄奘是特意从东土而来求取真经时,他突然放声大哭起来,玄奘和遥远的那烂陀寺有着怎样的奇特因缘呢?第二十三讲 雁塔传奇玄奘在那烂陀寺正式学习之前,先到印度各地进行了游历。那么,玄奘到那烂陀寺之后为什么不马上开始学习,而要出去游历?这是否也属于玄奘所享受的特殊待遇呢?第二十四讲 何去何从五年时间很快过去了,玄奘的学业已成,他离开了那烂陀寺,但并没有马上回国,而是到印度各地游历去了。他这样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后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回国的呢?第二十五讲 宗派之争玄奘虽然佛学修养高深,但他既不想在印度一夜成名,更不想在此因为辩论而丢了性命,那么玄奘怎么会一次又一次地,被卷入这种大规模的辩论之中的呢? 第二十六讲 论战因缘一个顺世外道的辩论者打上门来,向那烂陀寺挑战,而玄奘以非常出乎我们意料的姿态接受了这个挑战。他是如何降伏这个外道的?而这个上门挑战的顺世外道还会牵扯出什么样的故事呢?第二十七讲 双雄斗法就在玄奘下决心要回国时,那烂陀寺的众僧纷纷来劝阻他,玄奘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鸠摩罗王的使者又来请玄奘到他那里去。那么,玄奘究竟能否脱身呢?第二十八讲 生死决战为了争夺玄奘,戒日王和鸠摩罗王差点大动干戈。戒日王的目的是请玄奘和小乘佛教宗师进行那场酝酿已久的辩论,以维护大乘佛教的声望。谁知道,这场顶级辩论无法进行,但另一场规模更加宏大的辩经大会却要召开,玄奘将独自面对更大的危险,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呢?第二十九讲 危机重重玄奘在曲女城大会上立下生死状,然而,连续五天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上前应战。就在大家认为玄奘必胜无疑的时候,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一个神秘现身的刺客,让盛大的辩经大会危机重重。危机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辩经大会还能顺利进行吗?第三十讲 东归轶事曲女城大会结束后,玄奘向戒日王提出马上启程回国的要求,可是,戒日王哪里肯放过这样一个高僧,鸠摩罗王也希望玄奘能够接受自己的供养。这时的玄奘用什么办法,才能实现自己回国的愿望呢?第三十一讲 游子还乡当玄奘到达于阗后,怀着复杂的心情,托人给大唐朝廷带去一份表文。在表文中,玄奘一方面坦承自己当年是偷渡出境的,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回归大唐的诚意。大唐朝廷将会怎样对待这位东归的求法僧?而当玄奘日夜兼程赶到长安时,他又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第三十二讲 会见太宗645年玄奘终于回到了久别的长安,长安城万人空巷,争相一睹这位高僧的风采。唐太宗得到玄奘到达的消息后,传令玄奘速到洛阳与之相见,……第三十三讲 魂系真经玄奘西行求法十几年,从印度带回了大量的佛经。玄奘求取真经的最终目的是弘扬佛法,如果说这些真经是佛家教义的种子,那么只有翻译成中文,它们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否则,留学印度所创造的辉煌将变得毫无意义。第三十四讲 弥勒真相玄奘怀着急切的心情组织起译场,然而,在译场开始工作的一年之内,玄奘只翻译了一些并不重要的佛经。他在积累经验,磨合队伍,为翻译一部最重要的佛经做准备,这部经就是《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五讲 晚年风波玄奘的译经工作进展很顺利,三年之内,玄奘最看重的《瑜伽师地论》的翻译工作也完成了,这时的玄奘已经年近半百。玄奘的晚年应该可以安静专心地从事自己的译经工作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玄奘在其生命最后的十五年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三十六讲 法师圆寂玄奘的晚年生活并不平静,他与皇室的微妙关系、繁重的译经工作,都使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感应,玄奘预感到自己的归期将至。那么,他在人世间的最后生命时刻里,都做了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