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镜古鉴今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老兵军礼刘计平,赵五明《老兵军礼:一个太行山革命老区的老兵影像档案》稿是一本关于山西盂县革命老区老兵的影像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为共和国的成立献出青春与鲜血的老兵正一个个离我们远去,再不抢救这些珍贵的影像文字资料,就会有灭失的可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老兵们献上了对祖国的敬礼,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老兵军礼:一个太行山革命老区的老兵影像档案》的出版,也是对太行精神的传承。
-
老照片暂缺作者《老照片(第127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在本辑姚亦锋的《童年里的乡村野草花》里,作者结合几张家藏老照片,回忆了“文革”中举家从南京下放苏北农村的经历。以一个少年的体验与观察,对当年的城乡差别、农村的经济政治生态以及农耕文明下的自然风貌,都有细致的记述,留下了一段宝贵的见证。
-
风展红旗如画暂缺作者福建省三明市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汇》由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部门的精干力量,精心搜集并认真改写出50篇红色故事,从不同层面刻画了红色三明的风貌。书稿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史实性、艺术性和可读性。《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汇》出版后能进一步推动三明市上下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激励担当作为。
-
老照片暂缺作者《老照片(第128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讲述了马衡与王国维义兼师友的友谊,记录了胡适亲历纽约州争取妇女参政权的游行“盛举”,收录了1935年7月发生于山东鄄城的一次黄河决口灾情及堵口抢险工程的全过程影像史料,以及吴绍同镜头里的抗战胜利后的上海。
-
中国古代史与岭南文化丛稿张荣芳《中国古代史与岭南文化丛稿》是张荣芳教授退休后耕耘中国古代史与岭南历史文化而产出的丰硕成果。收录了张荣芳教授2006—2019年围绕中国古代史(尤其是秦汉史)、岭南历史名人、岭南考古、岭南文化遗产、岭南文化特质等方面所撰写的历史论文、书评、序跋、纪念文章、治史经验等文章;其中有几篇是2006年前发表,但没有收入前两本文集(《秦汉史论集》(外三篇),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秦汉史与岭南文化论稿》,中华书局2005年版)的文章,共75篇。 \n
-
大事如皋江苏省如皋市档案局(馆)《大事如皋(2017)》记录和反映了如皋市2017年全市范围内发生的大事、要事、新事及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各部门的重大活动、各界人士关注的重大事件、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记录成就,展示风貌,保存史料。全书由领导考察、热点聚焦、新闻人物、大事纪要、成就展台、惠民实事、专文选编、先进荣誉八个部分的内容组成。
-
临沧记忆陈祖德《临沧记忆》中所记述的相关内容反映了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临沧人民才有今天,临沧这块热土才能发生如此的巨变,也反映了临沧各族人民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的鲜活事例。书中收录了临沧各族人民的节日、文化、茶叶、金融、国家森林公园、外事、移民搬迁、国家非文化遗产、忙团古法手工造纸、博尚碗窑等内容。
-
珲春年鉴珲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珲春年鉴(2017)》主要收录2016年度内发生在珲春市行政区域内的大事、要事,内容各自独成体系,有些资料适当上溯,力求突出反映珲春市的特点和各乡(镇)、街道、各行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珲春年鉴(2017)》设有专文、特载、大事记、概览、中共珲春市委员会、珲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珲春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珲春市委员会、中共珲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社会团体、法治、军事、工业、农业、旅游、城乡建设、交通·邮政·通信、金融、商业贸易、经济调节与监管、教育、文化·出版·广电、科技·体育·气象、卫生和计划生育、乡(镇)街道、人物、文献、附录、索引。
-
钱塘江文献集成 第23册王国平“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钱塘江古名浙江,亦名渐江或之江,她既是浙江的母亲河,也是我国东南沿海一条独特的河流。钱塘江干流从西向东贯穿皖南和浙北,汇入东海,与金华江、曹娥江、乌溪江、分水江、浦阳江等十余条主要支流,将众多的“明珠”—雄伟奇特的黄山、千岛罗列的千岛湖、“东南锁钥”的仙霞岭、万木参天的天目山、秀比天堂的西子湖、著名古都杭州一一串缀起来,形成了一道秀美壮观的风景线。钱塘江是我国具有魅力的江河之一,她哺育着流域人民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钱塘江功不可没。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建德人”就已生活在寿昌江畔;新石器时期,有距今12000-8000年的“上山人”,及距今约8000-7000年的“跨湖桥人”,分别在江畔创造了“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古越人凭借钱塘江,创造了“越文化”,考古发掘证实古代的河口滨海地带是越文化发源地;在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距今约7000年前已有人工种植的水稻,距今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水井,说明那时已有灌溉农业和生活供水设施;“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和发现也都证明,钱塘江流域和杭州湾两岸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钱塘江流域治水历史悠久,流域人民为治理开发钱塘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治水故事,留下了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钱塘江流域名人辈出、群星璀璨的人文画卷,与秀美壮观的天然山水画卷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