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敕修两浙海塘通志龚延明本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之《浙江地方史料丛刊》之一种。《浙江地方史料丛刊》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今、古、人、文”之文献板块,是浙江文献集成除大家全集之外,有关浙江地域文献的有规划、有系统的整理。本书汇辑了《敕修两浙海塘通志》。主要择取内容较完整、错误较少、校刻较精的版本作为底本,其他版本作为参校本。校勘以对校为主,校记力求简明扼要。正文酌情分段。本书即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为底本,并参校清乾隆刻本及翟均廉《海塘录》,进行点校。
-
海塘录龚延明本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之《浙江地方史料丛刊》之一种。《浙江地方史料丛刊》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今、古、人、文”之文献板块,是浙江文献集成除大家全集之外,有关浙江地域文献的有规划、有系统的整理。本书汇辑了《海塘录》。《海塘录》为清代翟均廉所著。翟均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全书共二十六卷,首二卷。首卷一为诏谕,首卷二为圣制。次为图说一卷,疆域一卷,建筑四卷,名胜二卷,古迹二卷,祠祀二卷,奏议五卷,艺文八卷,杂志一卷。本书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为底本,并参校方观承编辑的《敕修两浙海塘通志》。
-
枯荣两甲子郭欢欢 著《枯荣两甲子——重庆近120年城市空间变迁纪事》以重庆市为例,参考相关地图、笔记日记、报纸新闻、回忆录、公文等资料,研究了重庆1891年到2011年120年间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动态变迁。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研究大致分为两个“甲子”。第一个甲子,重庆在屈辱中开埠,经历了军阀混战、国府西迁、重庆大轰炸、国府还都等重大事件;第二个甲子,重庆经历了解放、城市接管、三线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直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事件。全书共分为9个章节,第1-2章简要介绍城市空间变迁分段和历史追溯;第3-5章介绍第一个甲子的城市空间变迁;第6-9章介绍第二个甲子的城市空间变迁。比较两个甲子发现,重庆城市变迁就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第一个“甲子”,有过高潮,最终走向民生凋敝;第二个“甲子”,有过低谷,正在走向民族复兴。同时,两个甲子中的重大事件又不是孤立的。如重庆陪都时期留下的工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三线建设”决策,三线建设调整又为后来的重工业城市、“中心城市”埋下了伏笔。由此,我们会更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
-
1993—2000政协巴中市委员会 著这是一部巴中地区成立建设的历史。巴中地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们以其“亲历、亲见、亲闻”的讲述,全面真实地还原了1993年至00年七年的时间里全区人民改天换地、波澜壮阔的拓荒史、创业史和奋斗史,构建了朝气蓬勃、风清气朗的精神家园。其主要内容为四个部分:一是时任巴中地区地委、行署、人大、政口述史,主要讲述了巴中地区成立、交通大会战、池园济、“五改三建”、扶贫攻坚和“巴中验”等重大历史事件。
-
巴中地方文献目录政协巴中市委员会 著为全面掌握巴中地方文献资源,充分展示巴中地方文化成果,切实加强巴中地方文献资源的保护开发、研究利用,更好地为典籍续命,第五届巴中市政协组织征编了《巴中地方文献目录》文史专集。本书是巴中市地方文献资料目录汇编,收录范围为巴中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各类文献资料,以当代为主括史书、志书、年鉴、族谱、政治、济、管理、人文、社科、法规、教育、科技、医、宣传、文化、文学、艺术、影视、地、名胜、旅游等类别,以及晏阳初专题、报纸期刊等书刊和重要文献资料,时间范围从代征集到的文献到22年止。
-
宁波宋韵文化史话崔雨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该书在文化学语境下研究宁波作为典型宋韵文化的民俗表现,及其在景观、生活、文学、思想等领域的映射;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等学科视角,以及实地案例和历史故闻衬托,展现宁波宋韵文化魅力,形成区域民俗渊源研究的生动表达;从全域宏观到句里微观,还原宋朝宁波生活百态图景,呈现出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全书浓缩32个故事,约120000字。全书分河海之城、贤达辈出、东南邹鲁、雅俗交融、俗世繁华、精工巧作六个篇章,每章由诗话导言、历史回眸、岁月留痕、理论探索、时代价值等部分组成,部分文章后附有小贴士、延伸阅读、链接等,以方便读者全方位、立体式了解宁波宋韵文化。
-
厦门集美学村林斯丰暂缺简介...
-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唐力行 等本期《江南社会历史评论》收入了十余篇论文。塘栖古镇是明代兴起的江南商贸市镇,自明代中叶以来,当地人一直努力建构古镇和自己家族的历史,赵世瑜教授在查考有关塘栖的文献时,注意到塘栖水乡文字历史建构过程中士大夫所起的作用,他的论文论述了当地文人是如何通过日益士大夫化的塘栖叙事,制造出了一个与此前大相径庭的塘栖。胡箫白副教授的论文则围绕“不从,非吾民也”这句话考察了明代中期温州地区官方进行的信仰整改与民间反应,以此来观察明初国家层面的规章制度在微观地域社会的实践过程与在地反响;洪煜教授的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该文考察了以江浙一带为核心的近代县报,对县报的特点及其对于地方社会研究的价值进行了分析;黄阿明教授则通过梳理明清时期松江董氏家族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回应了滨岛敦俊先生提出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没有出现华南式的宗族组织社会的观点;戴鞍钢教授则通过江南孕育上海、上海引领江南、长三角一体化三个角度对上海与江南历史上的互动进行了回顾,本期《江南评论》的作者既有老一辈资深学者,也有中生代新生代学者中的佼佼者,各位作者的论文新见迭出,给江南区域史的研究带来新的气息。
-
唐宋河套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保宏彪 著暂缺简介...
-
生生不息把多勋主编《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全四卷)》共分为:《甘肃始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甘肃民族文化》四卷。《甘肃始祖文化》围绕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岐黄文化、农耕文化、先秦文化,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甘肃内容丰富的始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通过黄河文化与华夏文明、甘肃黄河文化概述、甘肃黄河文化与其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地介绍了甘肃的黄河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用史海钩沉、辉煌文化、节点明珠、未来展望四个篇章系统介绍了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甘肃少数民族文化》针对十个民族分别阐述了各其概况及其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