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浙江历史上的今天李波 编本书是反映浙江历史的一项基础工程,以大事条目的形式,记述了浙江近现代和当代发生的大事、要事,用文字和图片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浙江人民从近代到当代,跨越三个世纪的岁月,展示了浙江儿女谋求自由、追求幸福的奋斗历程。本书广泛采录档案、图书、报刊、方志等材料,以时间为经、史实为纬,按每日时间顺序编排,再按月、年时序排列,简述史实,摆出观点,间用图片,使图文互动,重现历史的变迁。书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体育卫生、科技、外事等领域,记录了浙江大地的沧桑巨变,为人们了解近代以来的浙江历史提供重要参考。
-
上海市级专志·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志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级专志·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志》是一部专门反映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为主体构建的集团起步、整合、摸索、发展直至终结的始末的志书,力求全面、客观、系统反映断限内历史与现状。本志内容由序、凡例、总述、大事记、正文、附录、专记、编后记等组成,其中正文分篇、章、节、目四级,是文新报业集团“前生”与“今世”的全纪录。按照“分工负责、集中讨论、把握进度、注重质量”的要求,达到框架脉络清晰、文字表述规范的要求,确保志书的质量。
-
金华故事《金华故事》编委会 编金华乃浙江省中部地区的文化聚集地,自古名人荟萃,人杰地灵,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金华几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故事的形式隐藏在民间,本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地方故事,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金华大地上收集遗落的故事。本书通过故事的形式为人们生动、具体地归纳并提炼出金华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金华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以及扩大金华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金华,弘扬和宣传金华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并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文化铺垫。
-
宜昌古城文化史略刘开美 著本书是反映宜昌古城变迁历史的首部学术专著,全面阐述了宜昌古城起肇背景、嬗变过程和历史文化。全书30多万字,另附92幅图片,除引言外,共十五章,另附“文化研究与开发创意”五篇。引言以“阅尽宜昌古城春色的孤山”开篇,概述古城沧桑变迁历史过程;第一、二、三章为宜昌古城起肇背景,阐述古城称谓由来、地理形成及先民生息地望;第四、五、六章及第十四、十五章为宜昌古城起肇嬗变过程,阐述古城城邑起肇、建制沿革、城邑变迁及考究补遗和古迹寻踪;第七至十三章为宜昌古城历史文化,阐述古城战事钩沉、帆船文化、诸业老号、名人旧事、风景名胜和民间风俗。 本书为考究宜昌古城千年之谜汇集而成。全书考究宜昌古城变迁历史中的大小之谜达30多处。其中关于古城称谓由来、地理形成、起肇时空、嬗变过程、名人风采、民间风俗等诸多内容,为**性考究形成的成果。尤其是宜昌古城城邑起肇与南北朝时期梁陈之际建制沿革考究,为古城变迁历史研究中最有意义的**。本书研究出版填补了古城变迁历史研究空白,对宜昌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为宜昌历史文化普及、宜昌文化产业开发创意提供了资料。
-
上海市志·合作交流分志上海市地方志,纂委员会 编本书主要记述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和主要成绩以及机构沿革、人事更迭等内容,充分展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与国内合作工作的贡献。全志分为卷首、主体与卷尾三大部分,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了1978—2010年上海合作交流工作的发展脉络。1978—2010年,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牢记宗旨,服务大局,忠实履职,推动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全面完成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交给上海的各项任务,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上海市志·群众团体分志·共青团卷上海市地方志,纂委员会 编《上海市志·群众团体分志·共青团卷(1978-2010)》由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编纂,汇集了上海群众团体共青团工作的概貌、轨迹与特征,具有政治性、史料性和学术性,对重温共青团的历程,推进共青团的建设具有史鉴价值和启迪作用。本志内容由序、凡例、编纂说明、概述、大事记、正文、附录、编后记等组成,其中正文分篇、章、节、目四级。按照“分工负责、集中讨论、把握进度、注重质量”的要求,达到框架脉络清晰、文字表述规范的要求,确保志书的质量。
-
重庆市志.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志.党校工作卷中共重庆市委党 校《重庆市志(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志党校工作卷1950-2006)(精)》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述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市党校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以时间为序,对延续发生的同一事项,以记事本末体记述。主体七篇,横分门类,纵述史实;部分章节之间难以避免的交叉重复内容,以平衡删留、详略互见、区别视角的方法记述。
-
近代天津日本租界研究万鲁建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社会学、考据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论述。本书由序章、正文五章、终章共七章组成。序章主要是叙述本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书的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第一章主要概述日租界的历史,从租界的设立、经营到最后被收回的历史变迁。第二章主要是从日租界的管理机构入手,探讨日租界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以及日租界内的秘密活动。第三章从空间社会学理论出发,探讨租界的空间构成,以及租界内日侨和华人的职业构成及生活状况。第四章则从经济层面出发,探讨近代天津与日本的贸易状况以及日租界的经济活动情况,由此分析日本是如何将天津变为其侵略前沿阵地,并勾勒出日租界在对华侵略中的经济作用。第五章则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日租界的社会生活,主要从日租界的社团组织、教育状况、卫生治理、文体活动等几个方面展开,解析在近代中日关系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日租界所具有的异质空间。终章则以结论的形式对天津日租界及其作用做出评价,认为:天津日租界是日本试图在海外建立的“异质空间”,但在近代充满国际色彩的天津城市当中,其受到中西文化的双重冲击,只能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同时,日租界又是近代日本侵华的产物,在日本侵华过程中发挥了***和前沿阵地的作用。因此,在近代中日关系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日租界必定成为中日矛盾的焦点,也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物证。
-
北宋陈氏四令公史述政协南部县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北宋陈氏四令公史述》以正史、地方史志、古人记录、文物遗址等文字资料及实物图片资料为依据,力争还原北宋阆州新井县(治今南部县大桥镇)陈氏四令公籍贯、生平、仕宦、行迹、功过、文学、艺术等历史文化风貌。全书以中国古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两种方法纪年,以公元纪年法为主干,每章节以时间先后、辈分长幼或资料本身的内在逻辑为顺序进行编纂。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史余大芹,谢昭新本书稿记述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自1928年创建以来至2018年建校90周年的历史沿革和各阶段的发展轨迹,旨在通过发展轨迹的梳理和记述,展现文学院不同历史时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办学风貌。书稿分九章,分别从省立安徽大学中文系、省立安徽学院中文系、国立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学院中文系、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工农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九个不同历史阶段介绍了文学院的办学历程。书稿引用了大量历史资料,将着力点放在办学理念的构建和践行上,着重从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等方面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