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拿破仑大传(美)艾伦·肖姆(Alan Schom)著;贺天同译最新巨献,世界热捧,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拿破仑传记。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戏谤,但我丝毫也不担心我名声究竟会怎样。子孙后代将会替我做出公正的判断……我的飞黄腾达是无与伦比的……我参加和指导过的激战多达50次,我几乎全部都打了胜仗。我主编并实施了一部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法典,它使我扬名后代,永垂不朽。我白手起家,当上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君主。我曾经把欧洲踩在我的脚下……事业和前程的大门是向有才能的人敞开的,而不论其出身或财产如何。拿破仑的一生体现出了人类的超越性。在其主政期间,他将大革命期间自由与民主的精神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予以巧妙的结合,其对外征伐与扩张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冲击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变革。拿破仑是他自己命运的产物,而非自身命运的创造者。他注定失败,也注定不朽。
-
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马驰原编著《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依次介绍宋家各个重要人物的生活历程和不为人知的豪门恩怨,提示一个显赫家族形成的过程。金钱、权力、荣誉、智慧集于一身的宋家兄妹,在20世纪的中国点燃一抹绚烂的光华。曲折离奇的生活历程,林林总总的权场斗争。一个家庭兴衰的过程,一个时代变迁的剪影……一个醉心金钱的无冕之王,一个雍容端庄的国之瑰宝,一个睿智机敏的外交专家,一个奔波政坛的金融巨商。一个见证中国沧桑巨变的家族。在那战乱的年代,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一个家族两种立场,他们如何在亲情与疆场征战?当祖国和平解放的消息传来,他们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如今宋氏家族的上一代成员都已如繁星般寥落,他们的后代又在何处?在怎样地过着他们不为人知的生活?
-
杰奎琳画传司徒佩琪著杰奎琳·肯尼迪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美丽的第一夫人,她时尚、聪慧、充满活力,为美国人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的元素。本书是国内首部杰奎琳的画传,详细记录下了杰奎琳白宫时期的生活,特别是一些绝密的白宫政治内幕,并用图片展现了她在外交场上的迷人身影。书中首次披露了杰奎琳与肯尼迪的婚姻内幕以及在这场婚姻中杰奎琳所承受的感情折磨和她不被美国人理解的第二次婚姻……本书以简洁大方的版式,图文并茂,再现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传奇的一生。详尽描述她幸福的童年及反叛的大学生活,深刻分析了她与肯尼迪的婚恋细节,以及当时美国政坛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肯尼迪被刺后,她又是怎样抚养儿女,后来再嫁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又经受什么非议以及她晚年重新选择职业女性的生活道路,成为一名出版社编辑,又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本书都同你娓娓道来。通过回顾她的胜利与悲剧并存,权力与财富更迭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的立体的杰奎琳,并从中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人生借鉴。
-
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蒋浊文编著根植于“奉化溪口”,从大陆到台湾,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蒋介石兴起一个家族:“蒋家王朝”。它雄踞台湾达半个世纪之久,之后慢慢从人们的视线中引退。蒋家的后代子孙或从工作出发商从文,或远渡重洋,只是从此不再涉足政坛,空间这些处于煊赫豪门荣耀下的蒋家子孙有着怎样非同一般的际遇,又曾经经历过怎样非同一般的离合悲欢?
-
希拉里画传司徒佩琪著使一些男生感到敬畏的希拉里,在克林顿的眼中,是一位聪明美丽、温柔友善的女性,是一位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友伴。克林顿以拥有这位才智卓绝的女友为伴而感到自豪。希拉里曾说过,她之所以选择克林顿,是因为他并不怕她。克林顿在位8年,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星条旗下的白宫时,希拉里也不动声色地登上了世界的政治舞台。这是一个燃烧自己的热情,追求权力理想的女人,她努力绽放着自己的华彩。她拥有掌权者所需的一切素质和禀赋:权谋、智慧、独立、坚强、忍耐、野心、个人魅力……律师的逻辑性与政治家的协调性相互融合,使得这位成熟、端庄、美丽的女性光芒四射,全世界的女性因而平添了一份自信与从容。可以说,了解希拉里,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女性魅力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克林顿离任了,希拉里又如何?人们惊奇地发现,希拉里独舞于国会山中,正如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逐渐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参议院健康、教育、劳工和养老金委员会委员、预算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和公共工程委员会委员,这些具有政治和权力实质的头衔,正是她所看重和一直孜孜以求的东西。她终于找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那个支点。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鱼得水。本书是关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的个人传记。讲述她特立独行、锋芒毕露的学生时代,着重叙述了她与克林顿的婚恋故事,她在通往白宫的路上以及当上第一夫人之后的种种表现,特别剖析了她对丈夫克林顿诽闻事件的宽容和她自己的政治野心。希拉里已在美国历史上留下她重重的一笔,而对希拉里作为现代女性与第一夫人在新时代中的新角色与作用所做的诠释,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检验与评说。现在举世都在注视着美国历史上这位不同寻常的前第一夫人什么时候下决心重返白宫。毫无疑问,希拉里是美国历史上名声最为显赫、事功最为卓越的第一夫人。当然,也是美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第一夫人。
-
比尔·盖茨私人相册肖佐著比尔·盖茨,曾连续6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首富,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数字技术领域影响重大的50人之一。2005年再次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他14岁开始接触商业软件的设计,关于17岁成立了首家公司。20岁时成立了微软公司,从哈佛退学后,全心经营微软业务,于31岁时成为百万富翁,不到40岁即被《福布斯》评为世界首富。 是他加速了数字时代的到来并站在了这个时代潮头的最前端。
-
李敖档案窦应泰编著为配合李敖这次文化学术之旅,国务院台办下属九州出版社推出了《李敖档案》一书,该书以档案、述评、自述、纪事、语录等素材形式,从政治李敖、文章李敖、情感李敖、争讼李敖、炼狱李敖、生活李敖六个视角解读了李敖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书中80%主体内容为李敖自述,摘取了李敖著作的精萃。书中配有200多幅李敖照片、签名、印章、名片及大量的背景图片,首次公布了李敖的写真照片、是李敖授权的内容最为权威、全面的个人传记。大才子李敖笑傲台湾文坛五十余年,学贯中西,桀骜不驯,两度入狱,抗志不屈,一身傲气,极富个性,深受两岸读者的喜爱。作为一个多产作家,他博古通今,并频频在电视上纵论天下人生,是两岸民众所关注的明星人物。大陆近年来已经推出了十数种有关李敖的著作,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李敖多年来“反独促统”,自称是真正红色作家,继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等台湾政治人物访问大陆之后,李敖将首次以文化名人的身份回到阔别五十六载的家乡。两岸民众都对此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为此,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联系李敖先生本人,在征得其同意后,由大陆著名作家窦应泰先生执笔,台湾“李敖专家”陈中雄先生提供200多幅李敖照片,将李敖自1949年赴台到2005年回归的历程尽收一炉,浓缩了李敖70年的缤纷岁月,资料之详尽,时间跨度之大是李敖传记中所独有的。李敖自称“人生从80岁才开始”,而70岁的李敖已然阅尽人生冷暖。他曾为胡适作评传——“比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然而能解读李敖的又有几人?他曾经一袭长衫、特立独行于台湾大学,也曾经在电视上揭露陈水扁的真面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为人“犀利”,不留情面,也自有其温情的一面,在监狱中为情人的离去而潸然泪下。本书全面地解析了李敖,把一个不作伪、不雕饰的李敖展现于我们的面前。李敖自谓:“坦诚相见,只有真我,没有假面。”《李敖档案》正是这样一本书。目录:载寻根梦——李敖的“相看两不厌之旅”政治李敖档案2005年2月1日在台北参选并就任“立法委员”。述评李敖的政治立场与观点是台湾官场政界引人注目的新闻焦点。自述“邓小平不是说得很清楚吗?!”“台湾说白了是一个淘气不听话的孩童,一边天天惹大人生气,一边肚子饿了还是要回家吃。”“台独”与“美国佬”“因为我太爱台湾了,所以我不能成为‘台独’分子,也不能让‘台独’分子把台湾毁了。”对共产党有好感“我在台湾不是蓝色,也不是绿色,是红色,我不掩饰这一点,就像西班牙的大画家毕加索一样。他们是伪的,我是真的。”为什么骂“台独”?“搞‘台独’时间表,他(指陈水扁)敢?他是欠揍!”最大的快乐是骂人李敖善骂,经他抨击咒骂的人大约超过了3000多人。笔伐蒋氏父子“我敢在刀光剑影和黑狱幢幢的压力下研究蒋介石,这种文格,是何等勇气?!”纪事撕下陈水扁的面纱“在我的眼中,陈水扁和李登辉一样,都是根本不值一写的小人物。”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政治是‘可能’的艺术,也是高明的骗术”。自荐当两岸谈判代表“两岸不能硬碰硬,可考虑接受‘一国两制’方案。”七旬上阵的民意代表他还像从前一样英姿矍铄,神采奕奕。戴着红帽子的“立委”“李敖对着自己照片‘宣誓就职’。”“我承认知识分子谈政治,只要配合的好,不做无聊的合作,也不做无谓的牺牲,也自有他们的道理。”文章李敖情感李敖争讼李敖炼狱李敖生活李敖
-
特里莎嬷嬷(印)T.T.蒙德克尔(T.T.Mundakel)著;刘晶晶译一个最感人的爱的故事;一份最完美的爱的教材;一部最权威的爱的《圣经》。——爱的善举感动了人类——爱的微笑征服了世界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由特里莎嬷嬷操办的“纯洁之心”收容所:一次,特里莎嬷嬷在垃圾堆里找到一个在高烧中浑身颤抖的老太太。她知道这个老人将不久于人世,因此尽力让她安度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后来,嬷嬷得知正是老人惟一的儿子,将她扔到了垃圾堆里。特里莎一遍又一遍地劝说她原谅那残忍的儿子,为她祈祷,和她一起祈祷。渐渐地,老妇人舒展了怨恨和痛苦的眉头。最后,她平静地注视着特里莎嬷嬷的眼睛,露出了笑容——“谢谢你”,她对特里莎嬷嬷说了最后一句话,然后神色安详地离开了人间……嬷嬷说,那是她曾经见过的“最美丽的笑容”!有关档案显示:特里莎嬷嬷的“纯洁之心”收容所曾经收留过69600个无家可归的垂危者,其中半数以上的人在修女们的悉心照料下安然离世。最权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授权传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这似乎是个简单得近乎愚蠢的问题。然而,我们许多人,包括成年人和孩子,的确无法对此给出恰当的答案;因为有时我们并不知道如何爱别人,甚至也不知道怎样爱自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莎嬷嬷是20世纪最能打动人心的人物之一。她用自己的一生,对“爱”做出了最深刻的诠释。特里莎嬷嬷出生在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18岁就离开家,来到印度加入了罗蕾托女修道会。在加尔各答,特里莎嬷嬷被贫民区的悲惨景象深深打动了,于是成立了自己的传教会——天主教仁爱传教会,“向穷人、被家庭抛弃的人以及由于等级制度压迫、宗教冲突、民族争端或者种族歧视而受苦受难的人提供义务救助”。1997年,她的逝世让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特里莎嬷嬷》一书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特里莎传奇式的一生,从阿尔巴尼亚的童年生活,到都柏林,再到加尔各答的大街小巷,向世人彰显了她的爱、尊严和诚实。本书得到了特里莎嬷嬷在加尔各答团体的授权,是关于特里莎嬷嬷的权威性传记作品。
-
我时刻准备着(美)卡罗·德斯特(Carlo D'Este)著;张贺译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0.14-1969.3.28)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1953至1961年任美国总统。艾林豪尔出身贫寒的农民家庭,靠打工赚钱积攒学费。后来,他选择成为一名军人,进入了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艾林豪威尔渴望上战场,却受命任职于坦克训练营,无缘前线作战,令他十分苦闷。全屡次被借调为橄榄球教练,前途一片渺茫。士兵生活又极为清贫、艰苦,但他从未放弃对军旅生涯的热爱,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时机。第二次世界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坚决要求参战,于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其杰出的指军艺术和外交才华,把代表各方利益、甚至相互冲突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便盟军具有充分的战斗力。1944年6月6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承受长期、持续的压力,甚至像奴隶似的工作,但却总是面带微笑,说得很少。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巨大的学习热情也从未消减。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时刻为未来作谋划和准备,凭借非凡的努力,艾森豪尔一步步达到了成功的顶点。本书被《纽约时报》誉为“研究最为深入,写得最好的传记作品”作者卡罗·德斯特刊是当代著名军事史学家和传记作家,为美国陆军退役中校,尤擅艾森豪威尔和巴顿研究。其大手笔的叙事技巧、精辟透彻的研究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为他赢得广泛的赞誉和无数读者的青睐。<
-
手术刀就是武器(加)泰德·阿兰(Ted Allan),(加)塞德奈·戈登(Sydney Gordon)著;巫宁坤译自从在加拿大和美国问世以来的二十年中,《手术刀就是武器》已经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它已经用二十种文字出版,从希伯来文到中文都有。我们再也不能说各大洲已经有多少万人读过这本书了。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他的生平和他的事业,已经为北美的学生、英国的工人、德国的医生、意大利的知识分子,为印度的一无所有的劳苦大众,为非洲的自由战士,为中国的亿万人民,当作他们自己的遗产的一部分所接受。白求恩一生的故事在全世界产生了如此惊人的影响,这是什么缘故?答案最好到本书中去寻找。不过在这里,不妨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白求恩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加拿大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然而他也是由他的国家和当代世界所形成的。他真正是一个为那种要去体验和丰富全部生活的迫切需要所驱策的新文艺复兴时期式的人物。对于他来说,陈旧的框框是愚蠢的;爱是一种强烈的渴求和对人生的肯定;内科和外科是他的艺术,是他的工作,是他的承诺;我们这个世界上日益增长的残暴是一种个人的创伤。最后,他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一战士一游击队员而视死如归,这是对那些挨饿的人们,那些被践踏的人们,以及一切争取自由的战场上那些勇敢的人们的呼唤所做出的自然的响应。 白求恩是一个对自己的弱点获得了痛苦的认识的人。但是他并没有向它们屈服,而是战胜了它们,从而表现出他的伟大。他背弃了寻欢作乐、酒色征逐的生活,而成为前线的医生、穿草鞋的游击队员、革命者——对于他来说,生活意味着和人民之间的同志情谊、每天几把大米以及在那些流血的和现在已著名的战役当中所施行的外科手术。他在他那巨大的改造世界的梦想中找到了他最后的、不可摧毁的力量。最后,他个人的生命与世界人民的命运融合在一起了。今天,哪里人民的事业取得了胜利,他在那里就受到尊崇;哪里人民的事业还有待于取得胜利,他在那里就是一面旗帜,一声战斗的号令。关于本书还有几句话。这个为美国发行的新版本使作者面临增订和修改的问题。遗憾的是,事实证明不可能深入进行这项工作。我们发现,初版以来的二十年不仅在世界上产生了许多改组,而且在两个作者之间在若干问题上也造成了意见分歧。我们发现,如果要在修订工作的许多方面取得一致,就会需要比世界的步伐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时间。我们认为,把白求恩的故事介绍给更广大的新读者,其重要性超过等到我们在每一个细节上取得一致,并且把每一个评价都根据事后聪明的认识加以修正。读者将作出自己的判断,何况白求恩本人的生平和思想才是他最雄辩的证书。我们当然包括了许多根据新资料所作的明显的订正。这部白求恩的故事,正如白求恩本人一样,已经为过去二十年的历史所肯定,这一事实使我们感到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