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徐立望 编《浙学未刊稿丛编(第2辑书志)/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志为《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二辑》所撰,书名、次第等与之相一致。《浙学未刊稿丛编(第2辑书志)/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志著录内容有:(一)著者小传:学界已有较为充分研究者略述之,未有研究或研究不充分者稍详述之。侧重介绍撰者与《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二辑》所收书相关联之内容,以便读者阅读参照。(二)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行款。(三)稿抄本内容构成:描述稿抄本的主要内容及其编排布置情况,按照《四库全书总目》之分类确定其内容性质,并进行述评。(四)钤印:一些稿抄本钤印极多,书志有所选择。选择著录的原则是:优先著录原作者的,次抄写整理者,次收藏者。若已著录前者,则后者之印一般不再著录;对于收藏者或阅鉴者,择名家著录。若无钤印从略。图书馆等公立机构之印一概不予著录。
-
宁夏岩画拓片集李祥石暂缺简介...
-
贵州历史笔记范同寿 著贵州是中国西南的一块宝地,是一片充满人间传奇的沃土。她就像被历史锁在深闺里的绝代佳人,人们至今都很难尽睹她的芳颜。历史给贵州留下太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它们犹如闪烁在晴朗夜空中的遥远星辰,永远那么神秘,那么难以捉摸,却又那么令人向往。认识贵州需要了解贵州的历史,建设贵州更需要洞悉自己足下的这片土地。本书作者倾研究贵州史多年之积累,写就这部全面呈现贵州不同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与文明图景的《贵州历史笔记》。该书上、下册分别以贵州历史谜题和贵州历史文化主题词为线索,以笔记形式对贵州历史大脉络、大走向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评述,观点鲜明,引人入胜。翻开这部历史笔记,你将会对贵州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沙湖志-园林春色任桐 著本书为《沙湖志》与《园林春色》合刊本。《沙湖志》是清末民初任桐辑著的一部山水小志,所记内容除湖景、山景外,重点在发掘沙湖风景区内名胜古迹之人文内涵,内容包括沙湖十六景、湖景、山景、名胜古迹、人物、寺观、村集、出产、风俗、杂俎等十部分。《园林春色》则是《沙湖志》的姊妹篇,内容重点在记录任桐自建琴园四季景色及沙湖、梁湖各景点名胜楹联。
-
随州志[明] 任德,[明] 顏木,[清] 劉霜 纂,[清] 張璿 编湖北乃九省通衢,北学南学交会融通之地,文明昌盛,历代文献丰厚。守望传统,编纂荆楚文献,湖北渊源有自。清同治年间设立官书局,以整理乡邦文献为旨趣。光绪年间张之洞督鄂后,以崇文书局推进典籍集成,湖北乡贤身体力行之,编纂《湖北文徵》,集元明清三代湖北先哲遗作,收两千七百余作者文八千余篇,洋洋六百万言。卢氏兄弟辑录湖北先贤之作而成《湖北先正遗书》。至当代,武汉多所大学、图书馆在乡邦典籍整理方面亦多所用力。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编纂大型历史文献丛书《荆楚文库》。《荆楚文库》以“抢救、保护、整理、出版”湖北文献为宗旨,分三编集藏。甲、文献编。收录历代鄂籍人士著述,长期寓居湖北人士著述,省外人士探究湖北著述。包括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民间文献。乙、方志编。收录历代省志、府县志等。丙、研究编。收录今人研究评述荆楚人物、史地、风物的学术著作和工具书及图册。文献编、方志编录籍以一九四九年为下限。研究编简体横排,文献编繁体横排,方志编影印或点校出版。
-
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南海大同林氏族谱[清] 林少成 编《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历史文献影印类。书稿为南海大同柏山村林氏族人第十七传孙林少成于清光绪十五年重修的宗族族谱。此族谱为清光绪年间的手抄本,里面有较多的族人先祖画像彩图,十分精美。族谱追溯时间久远,从唐代开始即有记录,亦收录了其他分支的谱序,属于宏观记录林氏族人发展壮大以及变迁轨迹的一本宗谱。
-
广州传叶曙明这是一部城市传记。作品一改官方修史的窠臼和史观,次从平民视角入手,书写了广州两千多年(前214年—1949)的市民生活、城坊地理、灾难兵祸、迭代治理、文化宗教、港口渔猎、休闲娱乐等,全书30万字。作品语言精练,散点式的信息密布,故事叠加,互为牵引,整部作品繁花叠缀,摇曳多姿,既有看点,也有历史厚度。因此文本和平民化气质的读者有很大的接近性,可读性强,在文体和写作方法上具有创新价值。 《广州传(简明版)》经作者授权,编者对文中引文和学术性较强的内容、考古内容、惯见的非遗内容做了必要的删节,单册,软精装。
-
瓯风 第二十二集方韶毅本集《瓯风》专题为纪念历史学家刘节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刊登其遗稿四篇,拾遗补缺,并见证一个时期的历史面貌,有一定的价值,可供学界研究参考。记忆栏目中,徐光蘧、胡理璋两文尤值得一读,一位是与温州有关的外地人、一位是在外地的温州人,写的不尽有关温州,这也是《瓯风》外延的方式。笔记栏目中 关于《何典》的解读,一定程度说明的方言的魅力。学者书房写的则是赵瑞蕻之女赵蘅的书房,很有书香味。
-
黄河变迁史岑仲勉 著《黄河变迁史》是一部探究黄河三千年变迁史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岑仲勉先生做学问应该对世事有所补益的经世致用思想。岑仲勉先生由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问题切入,上溯到《尚书·禹贡》《史记·河渠书》《水经注》,尝试认清上古黄河的真相。在广泛搜集历朝史志中关于黄河的史料、并参考私家著述的基础上,经过仔细梳理和辨析,基本弄清了历史上关于黄河的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比如黄河“重源说”的缘起、经过以及如何被打破,《禹贡》是什么时代写成的,殷商频繁迁都与黄河有什么关系,东周黄河未徙以前的故道,由汉至清两千多年间各朝如何将治理和利用黄河结合起来,元代以前黄河河道变迁,明清为何多河患,等等。岑仲勉先生在书中还对历代治河主张言论、治河技术的发展等治河经验进行评判总结,为治理黄河提供了宝贵意见。本书一经面世即在水利学界和历史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被誉为“系统研究黄河问题的一部巨著”。
-
民国西南边陲史料丛书民国西南边陲史料丛书编写组“康藏卷”所收录文献,在凸显民国时期西南边陲各地区整体特点的同时,亦在政治、经济、民族、风俗、地理、交通等领域有更多值得参考之处。如《西藏史地大纲》《西藏志》《西藏风俗志》《西北游牧藏区之社会调查》《西康之实况》《西康省政府公报》《西康纪要》等史料文献,就分别从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对民国时期康藏地区的整体状况进行概述,其间不乏数据、图片等珍贵数据。而《与西藏人同居记》《西藏之写真》《我去过的西藏》《赴康日记》等文献资料,则是以考察或游览者的视角,真实记录近代康藏地区的民风、民俗乃至历史发展的脉络,具较强的可读性之余,亦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更全面的研究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