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虞城名郡苗仪,刘姣妹 著韶关在古代素以“岭南门户”知名。传说中五帝之一的虞舜曾南巡至此,并命奏韶乐,此事成为北来士宦及当地百姓千百年来不断追慕称颂、口耳相传的文化记忆,即书名所谓“虞城”的由来。本书立足于韶州古郡人文典籍、文著,择其史实、文记、诗词,以及遗存史籍等精要,分山水形胜、人文景观、石刻碑拓、典籍辑录等四个篇章,辑录了自秦汉到明清时期韶郡的史料典籍遗存,搜罗广博,来源丰富,对于整体上把握韶关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有益,对于地方历史文化史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
绵阳市传统村落志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绵阳市传统村落志》在体例上采用纲目体,主体框架为“基本村情+特色内容”,以反映传统村落的特色内容为主,基本情况为辅。其中,基本村情部分主要包含位置境域、历史沿革、选址格局、自然环境与资源、人口与民族、经济民生状况等要素内容;特色内容部分以反映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文物古迹、旅游名胜、特色文化、风土民情、本土名人等方面情况为主。在具体编纂方法上,则尽量精简文字、增加配图,力求达到比传统志书 为生动、直观、简洁的效果,使之 能突出传统村落的鲜明特色,并适应当今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
-
鹿城故事14韩承峰本书是一本有关昆山历史文化的文集,借助这一本涵盖时间长、覆盖人物范围广的通俗读物,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昆山历史,侧面看到昆山的发展。此书对于宣传和传承昆山的 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蒙古变迁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蒙古变迁志编写组本书聚焦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生活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文化旅游、社会治理、民族团结12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通过对时代变迁的描摹,充分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内蒙古各族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中记录了易地搬迁建设新家园的创举;扶贫先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远见;发展旅游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探索;还有党员带头为民服务的典范,全面、立体、鲜活地为读者展现了内蒙古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重大成就。
-
西沱镇志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志编纂委员会西沱镇,因位于古巴州之西界,地临长江回水沱而得名。西沱镇是长江上游的深水良港,是古代及近代巴盐销楚的起点,是因盐兴商、因商成埠的江滨镇。西沱镇布局奇特。主街道沿巴盐古道从江边码头向山顶延伸,全长2.5千米。整条街道垂直于长江的布局,为 仅有。从远处眺望,江雾迷蒙中的街道似入云之梯,故名“云梯街”,它形如一条苍龙,从山顶俯冲向长江,为巴渝新十二景之一, AAAA级旅游景区。西沱镇是土家族人聚居区,巴文化、楚文化、土司文化、码头文化、盐运文化在此相融共生。哭嫁、说客、力夫号子曾在此流行,至今仍保留着啰儿调、摆手舞、玩牛、喊彩、说吉利等土家族民风民俗。
-
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从大量文件、史料中遴选有关吉县老区历史的红色资料,结合田野考察,确证了一些史实。书稿写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期全面展现吉县革命老区70多年来的巨大变迁,重现吉县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使革命英烈的形象再现于世,革命精神得以彰显,革命传统得以发扬光大。本书名列“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之一,旨在全面记录老区的光辉历史和辉煌成就,是继承 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 文化、坚定“四个自信”的文化工程,对传承红色基因,资政、育人、存史都有一定的价值。
-
浙江通志质量与特色研究郑金月《浙江通志》是浙江省这一区域内继雍正《浙江通志》之后 部完整的省志,自2008年着手筹备,2011年正式启动编袋工作,历时十年,于2020年底编纂工作全面完成。本志意义重大,地位重要。本书共有41篇文章,是编者邀请了41位全国方志界 的方志专家阅读《浙江通志》41个分卷后进行评价、论述。
-
活力商都龚张念本书是一部能全面理清台江历史线索的通俗读本。本书基于梳理台江的历史文脉,着力探寻核心内容和主流特点,增强世人对台江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承源续流,激励后人。
-
元和街道志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志编纂委员会本志概述尽量兼顾历史发展脉络和元和在苏州城市区域发展中独特地位两个维度,分别提炼“苏州北城的传奇之地”“苏州工艺的精粹之地”“苏州北部新城的核心区”三大方面的定性定位,融入文化散文的笔调,把元和放在苏州文化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把握,体现历 的“风物清嘉”以及当代城市化后的发展活力,结合境内的“活力岛”以及苏州“人间天堂”的文化意象,赋予元和“活力天堂”的新定位,契合苏州人间天堂与新时代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双重意义。
-
电站村志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志编纂委员会电站村位于太仓市北郊金仓湖之滨,交通发达,土地肥沃,风景优美,物产富饶,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全村基本形成三大板块,即果蔬休闲区、集中居住区和工业集聚区。果蔬休闲区发展生态立足的高效农业、生态涵养的美丽田园,将果蔬采摘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特色鲜明。集中居住区形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富裕康庄。工业集聚区筑巢引凤、积累资金,为农旅发展提供源源活水。电站村已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本书全面、客观、系统记述电站村城镇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成果,反映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爱乡情怀,留住乡愁,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