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浦东那事那人潘建龙 著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浦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浦东那事那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史为主题,围绕上海浦东的历史、开放、发展选材,涉及上海浦东历史的方方面面,资料详实可靠,语言凝练,表述得当,为学界了解上海浦东历史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史学参考。既是一部书写浦东开发开放的大众读物,也是一部展现上海浦东发展变迁的史料宝库。在宣传浦东地方文化,深入了解上海地情,展示上海文化品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讲好上海故事,让红色文化代代传承;梳理浦东成就,突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效应。
-
暨南史学马建春本书收录19篇论文,包括《被接续的杜撰:马援“立铜柱”“誓云”二说在越南史籍中的移植》《论唐西州初期的人口流动及阶层分化》《元代葛根外传及罗卫、龙牙菩提葛根酒的酿制》《明清时期南洋华人社会的创建与转型:以马六甲青云亭为视角》《朝鲜王朝廷臣洪翼汉的尊明斥清活动考述》《明末清初尼泊尔银币在西藏地方的流通》《译员·教习·幕僚:张之洞督鄂时期所聘日本军人再考》等,突出了《暨南史学》中外交流史和边疆民族史特色和定位。
-
蒙古社会制度史鲍里斯·雅科夫列维奇·弗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是苏联学界首*研究蒙古封建制度创建及发展历史的著作,为蒙古社会形态的演变提供了经典的解释。作者弗拉基米尔佐夫认为,蒙古社会的历史就是蒙古封建关系发展的历史。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古代、中期、近代三个时期,并借助大量不同文字的材料与典籍,细致入微、全面丰富地描绘了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他富有创见性地指出,围猎组织方法的改变显示了蒙古社会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类似于西欧封建关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在不断演进。这本书的问世在当时填补了巨大的研究空白,即便是到了,其经典性也丝毫未曾减弱,仍堪称学者研究11—17世纪蒙古社会的常备参考。
-
清代河北书院史料萃编朱鹏举 主编本辑文史资料,是教育史料专辑,定名为《清代河北书院史萃编》,从多年收集的大量研究成果和资料中选出七个地区的资料编辑而成。时间跨度为清朝(1636年-1912年),约276年。内容可大体由三类内容组成:一是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书院发展史料;二是书院中代表人物传记、书院章程、碑记、院志等深度资料的挖掘等;三是书院发展过程中代表人物的传记、日记、纪事述评。这样,从本专辑既可看出清朝河北地区书院教育的兴衰的总休脉络,又可了解到该历史时期有代表性书院的兴办和发展过程。同时本专辑还记述了此时期名望较高、违诣较深的先辈教育者、领导以及为振兴河北教育,培养人才,从教育体制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方面不断改革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本书是关于清代河北地区书院的史料汇编,将100多所书院的历史进行梳理和编撰,内容丰富、史料众多,考证严谨,对书院史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史志文化 实践与探索王依群 主编《史志文化 实践与探索》一书由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王依群担任主编,对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围绕建党百年所举办的各类纪念活动、在上海市史志领域的编修成果、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挖掘,以及对上海史志内容的开发与推广进行总结。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了上海史志工作的管理架构,特别梳理了史志学会创立史及学会理事单位上海通志馆的发展史;第二章是关于编修成果的介绍,重点关注上海市二轮修志的情况;第三章关注学会围绕建党百年展开的纪念活动,包括举办“陈独秀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开展“四史讲堂”;第四章介绍了学会开发上海市地情资源的情况,重点介绍了“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第五章是关于史志文化传播的研讨、践行与路径的探讨;第六章选编了几篇史志业内领导和专家的讲话稿和文章,具有时代感和权威性。
-
江南会馆文书选编岳精柱 主编 梁冠男 甘玲 副主编内容简介: 本书将所选的江南会馆文书分为七类,每类作为一章,包括:慈善、工商、捐赠、土地房产、征借、租佃、其他。每一章包含本类文书的概述,文书的原图及释文,并在需要说明之处加注阐释。本书将清代康熙年间到1953年的江南会馆历史文书首次以图书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在研究的基础上作了释文,对会馆和那段历史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
百年红色记忆·浙江卷渠长根本书是“红色旧址手绘系列读本”中的浙江卷。该系列读本由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组编,以省为单位,遵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为主线,精选被列为国家或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旧址进行编绘。本书所选红色旧址手绘图是以红色旧址的外观造型及周边环境为主要绘画对象,兼顾内部的典型红色场景和红色器物,使读者获得完整的红色旧址印象。
-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资溪历史资溪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编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5月—1956年4月)章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节党政军领导机构建立和党面临的任务一、中共资溪县委、资溪县人民政府、资溪县大队的成立二、党面临严峻形势与重大任务三、城市接管工作全面展开第二节基层人民民主政权和人民团体的建立一、城乡基层人民政权的建立二、各人民团体的建立三、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第三节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一、建立抗美援朝运动领导机构二、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三、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第四节剿匪反霸和镇压反革命一、初期剿匪斗争二、资溪事件三、吸取教训彻底肃清匪患四、开展反霸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第五节“三反”和“五反”运动一、增产节约和“三反”运动二、“五反”运动第二章土地改革和社会民主改革节土地制度改革一、土地改革前资溪农村的特点二、减租减息三、土地改革准备工作四、土地改革全面展开五、土地改革复查六、农村的巨大变革第二节社会民主改革一、城镇民主改革二、宣传贯彻《婚姻法》第三章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事业的初步发展节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一、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二、打击金银黑市和建立金融机构三、统一财经和加强财政管理第二节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老区人民重建家园二、农业林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三、城乡市场趋向稳定与繁荣第三节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初步发展一、工农群众和广大干部开展大学习二、教育事业改革与初步发展三、卫生、邮电等事业初步发展四、知识分子改造运动第四章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节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经济建设的思想和组织准备二、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三、“一五”计划的制定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步一、贯彻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二、发展农业生产第五章过渡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建设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一、基层普选二、县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三、开展宪法草案大讨论第二节党的建设和审干肃反一、党的七届四中全会的贯彻二、中共资溪县次代表会议的召开三、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四、审查干部和内部肃反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一、农业互助合作发展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第二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社会主义改造前的手工业二、引导个体手工业合作化道路第三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经济社会的曲折发展(1956年4月—1966年5月)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节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中共资溪县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二、学习贯彻中共八大精神三、县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良好开端一、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二、省老根据地视察团再次视察资溪三、实施“一五”计划四、地方病的防治五、制定“二五”计划六、安置上海支内垦荒群众第三节工交水利建设一、工业发展二、交通运输业发展三、水利建设发展第八章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节整风运动一、人民内部矛盾的日益凸现二、学习和宣传贯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党内整风运动的初步展开第二节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一、从整风到反右派的转变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及其严重后果第三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二、“反右倾”整风运动第九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节“大跃进”运动发动一、宣传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二、县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三、中共资溪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第二节“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一、农业“大跃进”二、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工业“大跃进”三、其他领域的“大跃进”第三节“大跃进”中的积极探索一、国营综合垦殖场的创建二、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资溪分校的创办三、资溪民兵师成立第四节人民公社化运动一、人民公社化的快速实现二、“共产风”盛行三、创办公共食堂第十章从纠“左”到“反右倾”斗争节纠正“左”倾错误一、整顿人民公社二、压缩工农业高指标第二节“反右倾”斗争展开一、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二、“反右倾”运动全面展开三、“大跃进”继续四、打击“现行反革命分子”第四节“大跃进”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一、“大跃进”的得失二、第三次“三反”运动开展第十一章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全面调整节县委工作方针的转变一、农村整风整社运动二、贯彻中央“八字方针”三、大力倡导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四、第四届县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二节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和经济政策调整一、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二、农村经济政策调整第三节工商业和城市政策调整一、工业政策调整二、商业政策调整三、精减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第四节政治思想文化领域调整一、开展干部甄别平反工作二、开展“右派分子”摘帽工作三、教育科技事业调整第十二章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面完成节全县经济建设继续调整一、确定全县经济建设目标二、中共资溪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第二节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一、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兴起二、群众性的学英模活动第三节调整后所取得的新成就一、干群积极抗灾经受严峻考验二、经济比例趋向协调三、第五届县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四、南昌城镇知青下放资溪第十三章“左”倾错误再度抬头节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二、城镇新“五反”运动开展三、第六届县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二节开展“兴无灭资”意识形态教育一、安置城市下放知青存在“形左实右”错误倾向二、在文艺领域加强“兴无灭资”教育第三编“文化大革命”与资溪人民的抗争(1966年5月—1976年10月)第十四章“文化大革命”运动和内乱开始节“文化大革命”初期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开展二、全面动乱开始三、红卫兵运动
-
百年红色记忆·河北卷戴建兵本书提“红色旧址手绘系列读本”中的河北卷。该系列读本由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组编,以省为单位,遵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为主线,精选被列为国家或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旧址进行编绘。本书所选红色旧址手绘图是以红色旧址的外观造型及周边环境为主要绘画对象,兼顾内部的典型红色场景和红色器物,使读者获得完整的红色旧址印象。
-
敦煌通史郑炳林,司豪强本书主要论述了两汉时期敦煌的发展历史。本书通过全面整理传世史料中有关敦煌地区的记载,并充分利用敦煌及其周边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出土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等,对两汉时期的敦煌历史进行研究,包括敦煌早期文化(如玉门火烧沟文化、骟马文化)、敦煌早期民族(月氏、乌孙、匈奴等)研究等。结合传世史料、考古资料、河西汉简等,全面考究敦煌的行政建置情况,通过研究可大致还原敦煌基层郡县乡里制度、军事制度、土地制度、社会生活、天文历法、书法与简册制度等。本书对于从整体上研究、把握敦煌历史、西北历史以及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