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房山碑刻通志 卷五 蒲洼乡、十渡镇 张坊镇、长沟镇杨亦武 著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本卷共收录碑刻115件:蒲洼乡2件、十渡镇7件、张坊镇32件、长沟镇74件。其中唐代2件、辽代4件、金代4件、元代4件、 明代6件、清代72件、民国23件。本卷共计收碑文90篇、诗36首、附录碑文2篇、附录钟铭1则、碑阴题16则、碑侧题1则、墓题5则、额题1则。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地方碑刻文献史料,为房山乃至北京地区史地研究,特别是北方佛教史的研究提供了扎实且较为准确的史料。
-
上海市志·图书·文博分志·图书馆事业卷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本稿为上海市“二轮志书”的一部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编纂,专门专业机构和专家具体承编,上限为1978年,下限为2010年,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相关事业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
过国探原吕茂东 著本书是以胶东地区过国为重点的研究东夷古字古国的学术专著。作者依据考古发现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参考文献论著,考证了东夷古字古国的起源与发展;解读了甲骨文天干地支和在美国、墨西哥等地发现的中国商周之际的刻石文字;揭示了胶东地区过国从起源到消亡长达260多年的历史轨迹;对以往争议较大的禹夏、斟、己、丰、薄姑、莱、来等国的历史和东夷首领伯益、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等历史人物身份,提出了新的见解。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可供学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也为人们寻根探原,了解东夷历史文化及其在美洲的传播开拓了新的视野。
-
广州刘未鸣,韩淑芳 编本书依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择广州解放前后重要历史人物口述文章整理编排而成。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国民党政权难逃广州市的乱象、解放军广东战役三路大军解放广州、地下斗争、国统区第二条战线和广州国民党党政部门起义接管与解放后方面,以第一人称亲历口述的视角详细展示了广州解放前后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活动。
-
胶东读史札记隋翔宇 著古代先贤多有读史札记传世。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故仿效前人,选取胶东半岛为空间范围,以古代史为时空范围。以札记之形式,探讨胶东历史之有趣话题。
-
南海子庄园张友才 著南海子,又称南苑,在北京城南约10公里,面积达21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北京城。历史上南海子曾是辽、金、元三代帝王狩猎场;明、清两代皇家苑囿。这里三河交汇,五海相连,四宫相座,庙宇丹垩。自辽、金肇始,元代奠基,明代建囿,清代鼎盛。是各代帝王行围狩猎、演武阅兵、别苑理政、驻跸临憩的重要场所。曾与“紫禁城”和“三山五园”并称北京三大皇权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明代即被誉为“南囿秋风”,跻身于“京师十景”之列。然而,南海子皇家苑囿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兴亦兴,国衰亦衰。到清晚期,随着大清王朝走入衰落而败落。终于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内外交困的清朝政府,不得不对南海子实行“招佃垦荒”的新政。从此,南海子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皇家苑囿功能。很快,这里就建起了一百多座私家庄园。
-
暨南史学马建春 著《暨南史学》收录15篇论文,涉及中外交流如《从考古发现看六朝与百济的海上交流路线》《从唐诗看唐朝与南诏的关系》《朝鲜半岛入唐移民地域分布的再认识》,史籍考订如《清代粤海关外洋船牌文本考订》《新加坡汉籍考论》,军事制度史如《论宋仁宗朝对夏战争的军事决策及西北边防的战略转向》《德国影响下的晚清军事变革》《从征战主力到叛乱者:奥斯曼帝国加尼沙里军的蜕变》,亦有相关史实如晚清中美高桥轮船案、“建国政府”筹组问题等的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
清代湘、桂、晋三地社会风貌和文化景观研究文集滕兰花 著本书是广西民族大学三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合集,三篇硕士学位论文虽然题目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的关注主题,就是文化景观。前两篇都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核心史料,再现了清代越南使臣笔下广西左江地区和湖南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除此之外,还包括了他们与当地官绅士民阶层的诗文唱和往来,探讨了诗文中暗含的越南使臣的文化心态。第三篇则主要以山西各地方志为史料,在追溯“八景”由来的基础上,论述了清代山西各府州县的“八景”,分析了其分布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探讨其变迁过程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现在山西城市建设的启发与建议。
-
天上人间畅海桦 编云丘山古村落被专家、学者誉为“世外桃源”“梦想民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农耕文化活化石标本”。这些古村落,布局合理,因地制宜,是中国古典哲学和风水理念的完美结合。村中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古戏台、古祠堂、古庙宇等,体现了极高的设计创作水平,是极好的考古资料。云丘山村落不仅在空间形象和构景方面独具风格,更集聚了浓厚的地方文化的精华特征,同样是今天发展旅游业、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素材。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建筑学、民间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长白山人地关系资料辑录·灾害卷宋继刚 著中国古籍中保留了很多涉及长白山地区自然灾害和赈济的资料,以清代为最,不仅存世文献数量可观,而且体系严整,记载翔实。近代以来,西人入华,带来工业模式下的新型赈济之法,国人亦积极回应,探寻兼顾中西的道路。编者检索古籍,兼及近代西人著述,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同时参考域外中文资料,努力将目所能及的各类信息进行汇编、点校,希望可以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文献基础,也为有志于研究长白山地区灾赈活动的学人提供学术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