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面壁穷经一甲子石文 主编本书是一本敦煌学论文集, 收录了孙儒僩、沙武田、荣新江、马 德、冯培红、刘进宝敦煌学专家的论文80多篇, 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敦煌学专家多年的工作照片与回忆文章, 生动地展现了敦煌学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 下编为学术论文, 内容涉及敦煌、西域文献, 敦煌、陇南、陕北石窟, 敦煌学史, 丝路文化交流, 文献学等诸多领域。 为附录, 收录了百年来敦煌学的论著目录, 展现了百年敦煌学丰富的研究成果, 体现了坚守莫高窟的老一代敦煌学人艰苦 的奋斗精神。
-
吴都瑰宝杨震鄂州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贯通古今,连绵不断。雄踞江心龙蟠矶上的“万里长江 阁——观音阁”、伴江而立的唐代书法奇观怡亭铭摩崖石刻、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以武而昌”留下的吴王城遗址等众多不可移动文物,构成了鄂州历史文化中的绚烂华章。借助全国统一开展的“长江文物资源调查”的工作契机,本着对历史文化负责和为子孙后代留下文化遗产的担当,编者编写了本书,集史料、图文于一体,期望本书具有研究、阅读、欣赏的价值。本书收录了我市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338处市级以下不可移动文物的大量珍贵图片和宝贵文字资料。
-
金仙岩摩崖石刻周小平《金仙岩摩崖石刻》对金仙岩石刻逐一考证、解读,生动揭示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为我们还原出一个 加全面、 加鲜活的金仙岩。该书注重照片的运用,通过彩色大图片清晰显示金仙岩全貌、洞穴现状和每一块碑文。通过原石照片和拓片比对,进行文字辨识、碑石释文、书风评析,并对其中字迹清晰、碑文完整的题记进行考证,梳理人物关系、社会背景、来往交游、功名事业等史料,便于读者深入三昧,领略以金仙岩摩崖石刻为代表的衢江宋韵文化之美。
-
稻作文明的摇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河姆渡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尤其在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古环境演变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本文集收集了相关遗址的发掘简报,专家撰写的有关河姆渡文化的文章,也收集了历年有关河姆渡文化的学术研讨会的纪要和部分遗址的讨论会纪要。
-
青海海西棺板画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棺板彩绘的绘画内容和艺术文化是解读该地区民族文化珍贵的图像资料,这些考古图像,不但是文化传播史,也是民族融合和迁移史上的生动图卷。通过对棺板彩绘图像的内容及多元文化的分析,揭示吐蕃统治的青海这一典型的民族聚集地区文化多元性出现的原因,梳理这一地区民族交错融合、文化多元汇聚等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具体内容。墓葬中棺板彩绘不同的文化因素,恰恰反映了吐蕃统治下该地区文化构成中的多民族性这一历史现象,为我们全面地研究和认识吐蕃民族在青海统治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弥补了文献资料记载的不足。
-
太炎传薪苏州博物馆 编本书是一本配套图录,作为2023年11月苏州博物馆举办的文物特展的重要出版物。该书以苏州博物馆馆藏及 其他博物馆的文物为基础,收录了与章太炎相关的珍贵文物九十余件,主要以字画为主,同时还包括砚台、瓷器、碑帖拓本等多种形式的文物。章太炎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晚年退居苏州,并开办国学讲习会,教授生徒,传扬国学。因此,苏州地区保留了大量与他相关的遗迹和文物。这本图录通过展示这些珍贵文物,全面地展现了章太炎与苏州地区的人文渊源,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
殷墟甲骨文的三次重大发现刘一曼 著本书是由我国 考古学家刘一曼先生写作的一本科普读物,内容分上下两编。上编发现与发掘,叙述殷墟甲骨文的三次重大发现——1936年小屯北地的YH127坑、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1991年花园庄东地H3坑的发掘整理经过及学术价值。下编精品共赏析,从三次重大发现中选取84片精品,发表各片的拓本、摹本和释文,并叙述其主要内容,然后再从该片甲骨文字的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分析它所表现的书法美。
-
中国—东南亚铜鼓.缅甸卷李富强,欧江玲,(缅甸)杜瓦底敦本书稿以中文、缅甸文、英文三种语言写就,从缅甸铜鼓概说、缅甸铜鼓分类说明、缅甸现代铜鼓文化三个部分,详实地介绍了缅甸铜鼓研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了缅甸铜鼓的全部馆藏信息和部分私藏信息,并辅以精美的缅甸铜鼓文物图片,文字严谨、资料完备,极具收藏价值。与同类书相比,本书具有三大特点:1.严谨的学术性。本书作者团队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东南亚文化研究,在撰写图书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理论基础,在撰写本书过程中驾轻就熟、旁征博引,从我国古代典籍《汉书》《后汉书》到西方学者研究铜鼓力作《骠国文化研究论文集》(The Pyu Landscape: Collected Articles),对缅甸的铜鼓文化传统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总结。2.丰富的实践性。本书撰写前,作者团队赴缅甸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对缅甸铜鼓的田野调查,调查既采用规范的考古学方法,对缅甸博物馆和民众家庭所收藏铜鼓进行了“地毯式”搜查,详细、精准地测量每一面铜鼓,多角度地对铜鼓进行拍摄,又结合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民众等深入访谈,了解铜鼓使用的仪式与习俗,取得了许多宝贵的一手资料,使得全书的撰写有理有据,内容丰富。3.主题的 性。该书作为中国学者为缅甸铜鼓撰写的研究图书, 系统总结了缅甸铜鼓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缅甸铜鼓馆藏和私藏的情况,填补了缅甸 对于铜鼓研究、记录的空白,在图书撰写过程中,作者团队与缅甸官方机构和民间人士进行了友好的交流,促进了中缅两国文化交流。
-
山西国宝精华 北朝九原岗墓壁画三晋出版社,山西博物院北朝九原岗墓壁画虽非北朝绘画的 水平,但其画工在沿用中原传统画法的同时,又挥洒写实,将画面置于山光水色之中,呈现出北方胡族的鲜明特色。它是 难得的北朝绘画资料,对于研究北朝社会生活、绘画艺术及中国古代建筑史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富县石泓寺石窟 2017-2019年度考古调查报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富县文物局本报告内容包括了以精确测绘为基础的石泓寺及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图,11座窟龛的整体平面、立面、剖视影像图与墨线图,各窟的平面、立面、剖视影像图与墨线图,各窟塑像的整体和局部影像图与墨线图,各组题记的影像图和拓片。此外,还拍摄了窟龛整体和局部的照片,对窟形、塑像、题记等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描述,纠正和补充了以往调查与研究资料中的缺漏与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