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中国青铜器收藏与鉴定李军著编辑推荐:本书系统而具体地讲述了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和收藏与鉴定等,共分七部分,其内容为中国青铜器收藏与鉴定简史;中国青铜器的基本知识;青铜器鉴定等,结合了大量图片和有关数据。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数据真实,讲解详细,对青铜器的多侧面、深层次作了研究,满足广大青铜文物爱好者和大专学生等的需求。
-
古玉刘小葶,张锡瑛编著编辑推荐:本书是考古揭秘丛书中的一册,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堪称华夏瑰宝的古玉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以及其艺术性、实用性等等。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系统地介绍了中华古玉的发展历史,对于全面了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郑州商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代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旧城区一带,1953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出土的考古资料分析,应是一座商代前期的、即以商代二里岗期为主的大型都城遗址,距今3500年左右,时代略晚于偃师商城。本报告重点报道了商城的全部考古资料。
-
历代文物装饰文字图鉴李明君编著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新石器时代暨青铜时代早期刻绘符号;商暨周初青铜器图形文字;春秋战国鸟虫书及金文装饰文字;秦汉暨其后的篆书装饰文字;宋辽金元明清宋体字;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装饰文字。
-
世界考古疑案(德)卢克·比尔金著;马怀琪,高青译人类的历史是否应该重写?几十年以来,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足以影响我们历史观的出土文物。但它们大多因为被判为赝品而蒙冤受屈,有的甚至被隐瞒起来不让公众知道。这些珍贵而又神秘的文物被扔在各个博物馆和大学以及研究所的地下室里不见天日。作者对这些引起争议的文物进行了追踪,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令人激动的图片资料。本书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考古秘密档案——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处遗址中,有4000多件文物被偷偷卖掉。——在南美洲的一个地下洞穴里发现了用黄金制成的恐龙雕像和一个神秘的“金属图书馆”——在摩门教团的地下室里,“密执安字板”上有关《圣经》的题材和神秘的符号亟待破解——20世纪中叶,在墨西哥的阿坎巴罗挖掘出了3300多件陶质雕像,其中有一些以恐龙为题材,经科学家鉴定他们的年代距今竟然有4000年之久。——几十年来,考古学界一直围绕着法国一个叫格罗策尔的小村庄附近出土的史前遗物争论不休,原因是上面的古老文字竟然出自一个人类还不会写字的时代。
-
郑州大河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本书为郑州博物馆和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1972~1987年在大河村遗址发掘的教材考古报告。文化内涵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和商文化遗存,尢以仰韶文化材料丰富。本遗址仰韶文化延续时间长达2400年左右,可分七期,包括了仰韶文化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本书为研究郑州地区的文化谱系,尤其是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分期及社会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可供考古、历史学研究者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
偃师杏园唐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1984-1993年在河南偃师杏园村发掘唐墓69座,绝大部分未经盗掘,保存完好,其中纪年墓37座,足以构建起洛阳地区唐墓分期的框架。墓葬出土文物丰富而精美,如陶俑、三彩、瓷器、金银器和铜镜等,多为过去少见或仅见,并具有艺术鉴赏价值,是唐代历史考古研究不可多得的资料。 读者对象:考古、文物、历史学研究者、工作者、学生及艺术爱好者。
-
宜都城背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说起城背溪遗址来,我在1974.年春带领学生在宜都红花套进行田野考古实习时,便抽空去看过。那个遗址太不起眼,捡了几块陶片也不认识,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直到1983年考古发掘后,参加工作的高崇文和王文建等把陶片和照片拿给我看,才知道它十分重要。因为那时已经发现了磁山•裴李岗文化和老官台文化,城背溪的陶器有些和它们相似,所以我断定那是比较早的遗存。后来陈振裕又带我比较全面地看了城背溪等几个遗址的器物,才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
竹木牙角雕刻李久芳主编;刘志岗摄影中国人很早便开始利用自然界生长的竹、木和动物的骨、牙、角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美化生活的装饰品,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的创新制造工艺,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且富有民族风格的艺术门类。 远在旧石器时代,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地区的山顶洞人就已将兽骨制成骨坠、项链等装饰品,表现出早期人类对美的追求。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竹、木、骨、牙、角器物的制作和使用有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在距今六、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出土了木雕圆筒、象牙雕花牌饰以及象牙雕鸟形匕等竹、木、骨、牙、角制品。其中的象牙雕鸟形匕,以鸟身为柄,长尾为匙,美观实用,形态异常生动。在距今四千八百至五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原始社会遗址中出土的象牙梳,竖列九齿,梳柄之上透雕双“S”形花纹,花纹间镶嵌绿色松石,其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金属工具的出现,更是开创了竹木牙角雕刻发展的新天地。197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三件形体高大、纹饰精美的象牙杯,杯身阴刻云雷纹为地,上面浮雕兽面纹和鸟纹,线条清晰细腻。杯身一侧用榫铆扣合的方法设置夔龙和鸮鸟形的器柄,使杯的整体造型显得格外端庄富丽,反映出金属工具出现后,竹木牙角雕刻工艺新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 由于竹木牙角皆为有机物,在自然界中易受有害物质的侵蚀和人为损坏,极难保存,故传世者甚少,然而目前遗存于世的少量作品,亦可充分展现出当时中国竹木牙角雕刻艺术的辉煌成就。明、清两个王朝,统治中国将近五个半世纪,在此期间,竹木牙角雕刻艺术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飞跃,不仅作品的种类、数量增多,而且出现了众多文人、书画家参与和从事竹、木、牙、角制品创作的新局面,使本来讲究技巧的工艺制品,趋向于追求书法和绘画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其艺术品位,彻底改变了将竹木牙角雕刻视作“奇技淫巧”、“雕虫小技”的社会偏见。这种观念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竹木牙角雕刻艺术的新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雕刻家,他们的作品蜚声海内外。 故宫博物院庋藏着数千件竹、木、牙、角雕刻品,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明清皇家御用作坊征调著名的工匠,按照皇室要求制作的御用品;二是各地官吏每年向皇帝进献的贡品,亦多是出自名家之手;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流散于民间的竹木牙角雕刻品,通过多种渠道集中于故宫博物院收藏,其中亦不乏精品。本卷从中遴选出248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分竹木、牙角和百宝嵌三大类,按时代顺序编撰,以冀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明清两代竹木牙角雕刻艺术的成就,并展示出皇室内府的丰富收藏。
-
初识古玩吕建昌编著《初识古玩:品赏与鉴定》旨在为学生提供一本学习古玩鉴赏基础知识的教材的同时,也为社会上初涉古玩或准备涉足古玩的读者,提供一本较为系统而又简要的古玩鉴赏入门书。为了便于读者自学,书中配了许多图片,并在每一章节的后面,列出了相关的参考书目,以便于读者查阅和进一步学习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散见于全国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许多灰陶、红陶、彩陶和黑陶等,都是我们远古先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这些中国早期的陶器中,仰韶彩陶和龙山黑陶是杰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