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巴蜀文化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雷喻义主编;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本书分巴蜀地理与长江上游文明圈的辉煌、巴蜀农田水利文明与天府之国的崛起、巴蜀交通的发达与四川工艺特产的优异、巴蜀中医药及其在中医药史上的地位等十四编介绍了巴蜀文化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
-
秦封泥集周晓陆,路东之编著《秦封泥集》分为上编“秦封泥简论”和下编“秦封泥释读”两部分。上编回顾了封泥和秦封泥发现和研究的历史,并且从秦帝室研究、秦职官研究、秦地理研究、秦玺印研究等若干方面讨论了秦封泥的科学价值。下编则从“中央及职官”、“地理及地方职官”和“姓名”几个角度对秦封泥进行分类释读。应当承认,作者进行的工作是谨慎缜密的。若干见解,体现出深识和卓见。某些结论,使读者能够得到前所未闻的知识,专门研究者也可以获启示之益。例如以“上郡侯丞”封泥揭示扶苏监军上郡时的特殊地位,据“西方谒者”封泥以为“‘西方’或即‘阿房宫’之名”等见解,均是“大胆倡言,发前人所未发”,虽然未得确证,亦可备一家之说。当然,确如有的学者所说,“在某些封泥的释读以及具体见解方面尚有可商榷之处”,甚至对于其中某些品种的断代意见,仍然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与任何学术开拓过程同样,这样的情形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所使用的断代尺度,作者诚恳地表示:“我们提出的这些断代鉴定的标准,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相信今后的有关新发现,也将不断修正我们的一些意见,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这样的态度,显然表现出了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精神。
-
考古学研究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图书介绍:本文集是北京大学考古系师生对某些考古专题研究及遗址的调查发掘报告的成果汇编,内容主要涉及新百器、商周、秦汉、隋唐诸时期某些考古专题研究,包括居址、墓地、文化、古文字、瓷窑、玉石器工业等方面,并有三处遗址的调查发掘报告。本书可供从事考古、文物、历史、古文字学、陶瓷考古工作者及大专院校的有关专业师生及历史考古等爱好者阅读、参考。
-
敦煌石窟全集敦煌研究院主编;孙修身本卷主编本卷根据敦煌的佛教历史故事壁画,探索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的历史图像,藉此明了如何在中国植根和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佛教历史故事画是传教的方法之一,门类颇多,曾有不同称呼,如感应故事画、史迹画等,本卷暂称以较易理解的“佛教东传故事画”,大抵包括感应化现的传说、高僧事迹与佛教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瑞像图等。它是佛教艺术内容的一大类,但鲜有学者研究,有待研究的课题还很多。莫高窟南区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中,有历史故事画的四十八个,近十分之一,经考证确认的题材多达数十种。相对于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的经变画和佛陀生平的故事画,佛教历史故事画既不在主要洞窟、不占主要壁画,画面也未必特别精美。然而,它涵盖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内容,历史价值绝不在经变画之下。佛教历史画是从佛教徒的观点着墨,记录佛教东传过程,虽零星片断,但经过重组,显露出中国与印度、中亚文化交流的历史和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
耀目千载的寒光范红,曹俊编撰本书是《未来战士》丛书之一。本书详细介绍了千百年前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本书吸收了目前众多军事读物的优点,同时又考虑到读者群体的需要,力求内容准确,文字通俗,既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又有较强的趣味性,是一套可读性很强的军事丛书。本书的策划者匠心独到,在内容编排上,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武器装备的发展为线索,将战争形态的演变、重大战例、著名军事人物等要素有要地结合起来,从战争的起源一直到对未来战争形态的预测,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同时,本书还选编了大量的珍贵图片,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幅绵长悠久诡谲多变的军事历史画卷。
-
新中国出土墓志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本册是《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分册的第一册,收录的年代上自秦汉,下讫民国初年,即包括墓志产生、流行的整个历史时期。
-
秦兵马俑曹蕾编撰位于古都西安东部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考古工作者于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本画册收集了80余幅图片,再现了2000多年前秦始皇倾力营造的这支庞大的“地下军阵”。
-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色彩周大正著作者从色彩运用的角度把敦煌壁画分为四个阶段,从北魏经隋代,至初、中唐到晚唐,五代以后。四个阶段分别代表着色彩运用的萌芽期、发展期、鼎盛期和衰退期。在壁画色彩的历史记述基础上,提出了壁画史上“色彩与造型技术发展的不同步现象”,即敦煌壁画在色彩运用上的起点高于其它绘画技巧的起点。盛唐壁画的色彩运用,已经达到了高峰期。至宋元时期,色彩运用的水平下降到低于起步点的水平。而色彩之外的造型、线描、构图等技巧的发展,则在起步点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稳步上升。这一类新颖的看法,对认识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进程,显然具有色彩学科以外的重要价值。
-
中国画像石全集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王建中卷主编本卷选入为河南地区比较完整的和有代表性的石阙、石祠和墓室的画像、较集中地反映出这些地区画像石在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及整体面貌。
-
彝州考古李朝真,段志刚著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深入,许多古生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历史文物的出土,一个个赫然醒目的大标题:恐龙之乡、人类的发祥地、世界铜鼓中心、民族文化的摇篮,给楚雄彝族自治州披上了神秘古老的面纱,使她名响中外,誉满五洲;引得千里墨客,万里学者,纷至沓来,寻真探秘;使彝州的历史研究和文物考古,骤然升温。但长期以来却没有一本从考古发掘的角度来全面揭示这神秘古老文化面纱的专著问世。为了扩大彝州的知名度,深化彝州的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刘尧汉教授独具慧眼,将楚雄州多年来考古与文物的成果纳入其《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出版计划,这确是一件大好事。本书将建国以来凡是有关彝州的考古与文物的资料尽量收录,凡1998年以前发表的考古报告和论著,不管是公开的还是内部刊物,只要材料翔实,观点新颖,都尽行引用。在编排上,作者按时代顺序,从旧石器的“元谋人”到元明清时期都作了详细介绍和论述,对古生物化石也作了适当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