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中国石窟雕塑全集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李巳生主编该卷收入重庆大足地区唐、五代、两宋各时期最有代表性,在美术史上有重要价值的佛教、道教及三教合拢造像。书后附大足造像大事记、大足石窟雕塑分布示意图等。
-
中国钱币学辞典唐石父著本辞典收录范围,以我国钱币为主,兼收邻国钱币,如朝鲜、日本、安(越)南等国钱币。上限起自先秦,下限迄于孔圆钱为铜元、银元所取代时为止。以曾经流通钱币为主,非流通钱币酌收。本辞典对先秦钱币释文,力求明确,广收各种异释,以明释文逐步趋于正确之脉络。凡隶定之字,皆用通行文字,非不得已,不用非通行文字作释文。古钱以铜质为主,无须注明。汉字书体,本极易区别,今以唐开通元宝为此后隶书标准,用为区别隶书与正书之依据。凡寳 文与之相同者,不问其余,一律称之为隶书;设若寳文不与相同,即认为正书。一钱多种书体时,称杂书,多见于外国钱文,我国钱一般不用。本辞典用四角号码检字法排列,可直接按号检索,无数笔划之烦恼。
-
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孙华著《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既是作者长期从事四川盆地青铜时代考古与历史研究的论文汇编,也是一部中国青铜时代区域文化研究的专著。作者试图按照考古学研究的正确途径,从典型遗址分析人手,逐渐综合上升至“文化”和“文化系统”的研究,并通过该地区重要遗迹和遗物分析,基本概括出了四川盆地青铜文化的起源、发展、兴盛和衰亡的全过程。在进行考古研究的同时,作者还对有关四川古史传说的历史文献进行了索隐钩沉,从另一个角度对四川古代历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穿越时光隧道东之龙,胡秉华主编;朱露萍[等]撰稿这本通俗读物,集中了世界五大洲古代文明的焦点,如古城、寺庙教堂、石窟、窖藏、碑碣、墓冢等,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如早期人类的菜托里脚印、尼尼微城址、特洛伊城、克诺索斯王宫、吴哥古迹、马期顿王陵等这些举世闻名的古迹,辑录成册,让读者从中品味到这些历史陈迹曾经的辉煌与衰落。有些遗迹甚至被后人忘却了,经过考古学家发掘,揭开它的历史面貌,使人们重新去认识它,解释它。它并不神秘,只是在时空上与现在有一定差距,诸多遗存是当时人们部分生活史实的再现。对每个人来说,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是很有必要的。读完这本书后或许就有这种联相吧。考古同样也不神秘。每发掘一处重要古遗址,首先要多方面地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进行细致的勘查、钻探,经过深思虑后选择重点地块进行发掘。凡出土的遗迹、遗物等,都详实予以记录、绘图、拍照、录像;重要的还要作模型;有的要就地保存,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随之进行综合研究,力求达到解释、复原它原来的历史面貌。遗憾的是,现在一些书刊介绍的什么“幽灵的蓝光”、“恐怖的古墓”等,顶多只能是调调读者的胃口,这是不严肃的。
-
科技考古论丛王昌燧主编十年来,我国科技考古界的国际交流明显加强,不仅国内每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都有国外代表与会,国际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都有中国代表参加,而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都成功地召开了数届古陶瓷科学技术和古冶金起源的国际会议。国际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合作。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考古发展有着自己的特色,既我国在古陶瓷科学技术和古冶金工艺研究领域明显居世界前列,而在断代测年、环境考古和遥感考古等领域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准。然而,在文物断源方面,特别是生物考古领域,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颇为明显。为了使我国的科技考古工作者和考古学家及时了解国内和国际科技考古的现状和动向,我们主要从全国第5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的论文中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论文,并特邀国内有关专家撰写古环境、动物考古、基因考古和古代食谱分析等领域的综述论文,将其编辑成册,作为《科技考古论丛(第二辑)》正式出版,希望该书的出版,对我国的科技考古事业能有所裨益。
-
敦煌汉文文书(俄)Л.И.丘古耶夫斯基(Л.И.Чугуевский)著;王克孝译本书研究和介绍了部分经济文书,并附有图版多幅,从一个侧面为了解俄藏敦煌文献的情况打开了窗口。
-
中华名人墓葬赵社民主编本书搜集了从远古至近现代656 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名人墓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灿烂文化。
-
莫高窟览要台建群译莫高窟共492窟,现选其中各个时期的代表洞窟,也是经常开放的洞窟70个,供外国友人和国内英文爱好者使用。
-
豫东杞县发掘报告郑州大学文博学院,开封市文物工作队编著本书系统报道了郑州大学文博学院、开封市博物馆于1989~1990年在豫东杞县境内的段岗、鹿台岗二遗址发掘所获资料,时代从仰韶、龙山至夏、商、东周时期,尤以龙山与夏代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其重要意义是在杞县发现了夏代的夏族、商族、东夷族三种考古学文化,这对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此外,本书还发表了有关的环境信息。读者对象为考古、历史以及全新世环境专业的工作者。
-
中国考古学跨世纪的回顾与前瞻张忠培,许倬云主编本书是中国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考古学会、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于19兜年6月在河北易县西陵合作召开的"中国考古学跨世纪的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内容分为三部分:回顾与展望、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专题研究。第一部分的论著,在检讨以往的考古学研究后提出了问题,或进行了展望。后两部分所辑论著,均为当前有关考古学前沿课题的研讨。我们将从这些论著中,既见到中国考古学已往的成就,又看到了她的现状及今后的走向。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研究者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